分享

湖北一神秘山洞,常年“吐鱼”上万斤,专家赶来一看既害怕又心痛

 紫気東來 2023-01-16 发布于吉林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好比说你想吃鱼,如果附近没有菜市场,就得自己拎起鱼竿,抄起渔网,才能得到一顿鲜美的鱼汤。

但偏偏就有这么一个村子,他们如果想吃鱼了,只要每逢清明的时候,拿起鱼篓,往当地的洞口一扔,不用费什么功夫,就会有鱼前仆后继的钻进鱼篓里。

而等待鱼篓装满的这段时间,他们甚至可以在一边小睡一会,可以说是把不劳而获四个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村子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能够让他们每年都有免费的鱼涌进碗里?而且据当地人所说,洞口流出鱼的现象,已经存在了上百年,难道他们村子里的鱼,是地里的韭菜,还能割一茬长一茬?

小山村里的“流鱼洞”,上百年不曾断流

皮山村是湖北十堰里的一个小山村,村子虽小,却是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明星村”,据当地村民的说法,每逢清明时节,附近几个乡镇的人就跟赶集一样,拖家带口的往皮家村来。

按理说皮家村虽然风景优美,周围也有山有水,算的上是个踏青出游的好去处,但全中国这样的村子打底也有个万八千的。

更别说大家都在这山里头窝着,十里八乡基本上大同小异,能有啥特别的地方吸引周围的民众呢?

归根结底就是皮家村边上一座山里的头崖洞,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皮家村的人就发现这个洞,每到清明,就会疯狂地往外“吐”鱼,能持续“吐”个二三十天,久而久之也就把这洞叫做“流鱼洞”。

而自从皮家村的先辈尝过这些鱼,发现还挺好吃后,皮家村就家家户户备起了鱼篓,每年一到清明,每家每户就带上鱼篓,轮流到“流鱼洞”那里去装鱼。

为什么说装鱼呢?因为带上鱼篓,只要到了地方把鱼篓对准洞口,那么随手一扔,就能坐在一旁玩玩手机聊聊天,不多大功夫,二三十斤鱼就到手了。

而且装鱼还算有点体力劳动,等到料理的时候,就发现更简单了,按当地居民的说法,这鱼最大也就十几二十厘米长,而且内脏小,没有河鱼的土腥味,鱼肉鲜嫩的同时肉多刺还少,随便撒点盐巴烤烤就能入嘴。

所以每逢清明,你一去到皮家村,就能闻到家家户户传来的炸鱼飘香,这也是当地为啥每到清明,十里八乡都往皮家村赶的原因,为的就是这一口炸得酥香的鱼肉。

而日子久了,村子里的人多多少少都对“流鱼洞”起了好奇心,毕竟皮家村附近有着好几条淡水河,但唯独“流鱼洞”有着这些小鱼。

但祖祖辈辈这么久的时间下来,皮家村也只是了解这些鱼畏光之类,顺带加高了一下“流鱼洞”的洞口,但始终搞不明白鱼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而且随着皮家村的声名越传越广,越来越多的人从天南海北赶来,就为了这“流鱼洞”中的小鱼,但不管是哪个地方的人,都表示在自己的家乡没见过类似的鱼。

难道这鱼真的就是这山里的韭菜,每年都能割一茬涨一茬?好在,随着社交网络的进步,有媒体听闻了皮家村的事,专门前来做了一期采访,也是这期采访,吸引了专业人士的注意,破解了皮家村百年的谜题。

鱼儿真身揭露,源头依然成谜

官爱信是当地水产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早在之前,他就听闻过皮家村小鱼的事迹,但一直以为是乡野杂谈的他也没放在心上,直到上了新闻,才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想着自己以前似乎在当地的县志上见过类似的记载,他特意搞来了一条小鱼的标本,跟县志里的内容对照了起来。

而对照之后,他发现皮家村的这种现象从很早以前就被当地记载了下来,包括洞中小鱼的描述也基本一致,这下子,更是激发了他心中的好奇心。

为了确定这种鱼确实只有“流鱼洞”中才存在,借着工作的便利,官爱信在当地进行了走访调查,确认跟皮家村有相连水道的村子,都没有相似的鱼。

走访调查的结果跟县志基本吻合,也让官爱信确认了这种鱼确实只有皮家村的“流鱼洞”才有。

恰好当时关乎皮家村的新闻已经传播开来,吸引了另一个人的注意,那就是中科院研究所的张春光。

身为鱼类专家的他,听闻皮家村居然有着这样的鱼,而依照报纸上的描述,他认为这可能是一个自己曾了解过的物种,因此第一时间就赶到了湖北。而当时官爱信也正好要去皮家村考证,两人一拍即合,就一起上了皮家村。

俩人到村子的时候正好是饭点,家家户户已经烤起了鱼,村子里到处都是烤鱼的香味,反正就是为了鱼来的,两人干脆闻着味道就进了最近的一户人家。

而这户人家也习惯了这个时节有外人造访,毕竟皮家村的鱼早就传开了,更别说在后面的交流中知道俩人是为了破解这鱼的谜题来的,更是有问必答,把自己关于鱼的了解一股脑的都告诉了他俩。

而张春光也在跟村民的交谈中注意到了一点,那就是按照村民的说法,这鱼没有土腥味,而且很干净也不用收拾。

要知道,鱼身上怎么会没有鱼腥味呢,更何况这还是淡水鱼,好在这户人家家里还有没烤的小鱼,张春光干脆就跟村民拿了一条,现场解剖了起来。

而这一解剖,又给他们带来了疑点。因为解剖后才发现,这鱼肚子里空荡荡的,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张春光随后又解剖了一堆鱼,而每条鱼的肚子里都干干净净。

可能有人会说,鱼肚子干净还不好吗,又不用费劲处理,确实,如果只是吃,那确实挺好,但张春光他们是干嘛来的,是为了破解谜题来的,结果谜题没破解,又多了新的谜题。

要知道,这些鱼肚子里空荡荡的,就证明它们一直都没吃饱过,而这些没吃饱的鱼,又是怎么繁衍了下来,让皮家村几百年的时间里,都能“不劳而获”呢?

这个时候两人不由得泛起了嘀咕,这不会是一直有人养在鱼塘里的鱼吧,因为涨水之类的,才通过山洞的缝隙里涌了出来。

但转念一想又不太对,十里八乡都吃过皮家村的鱼,官爱信还特意走访过当地大大小小的鱼贩,都没有见过这些鱼。

而皮家村的人也告诉张春光两人,一开始他们也以为是有人喂养的鱼,只不过是祖辈不知道而已,后来他们特意去附近大大小小的村子里问过,压根就没人养鱼,总不能这鱼是几百公里外的地方游过来的吧。

事已至此,两人干脆决定,去“流鱼洞”看看,张春光也打算借着这次实地考察的机会,看下到底是不是自己熟悉的物种。

而当他俩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来到“流鱼洞”后,看着“流鱼洞”附近的环境跟岩石结构,张春光笑了,他断定,这就是自己曾经接触过的物种-多鳞白甲鱼。

而他随后也向身边的人解释了,这种鱼一般就喜欢水质清澈的环境,主要就是在神农架林区跟山区之类的地方。

村子吃了几百年的鱼,终于有了名字,在场的人都很高兴,但随之带来的就是另一个困扰的难题,就是为啥这鱼会自己从洞里流出来呢?

流鱼之谜终于揭开,白甲鱼的过冬诀窍

面对村民的疑问,张春光其实有着自己的研究,为了验证自己心中的想法,他特意请来了自己的好友,一名在十堰市国土地质局工作的专家-程教授。

程教授到来后,就在一干村民的协助下,对“流鱼洞”周围的山体进行了采样,在利用专业的工具进行了分析后,确定当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而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就是会因为水流的缘故,在山体内部形成大大小小的溶洞,而当地村民随后也证实,小时候他们就是在这附近的山上玩,确实有些地方可以钻进去,而且钻进去后,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大山洞,地上有的地方还会有积水。

为了验证村民的说法,程教授带领一群人在附近的山上展开了勘察,一番勘查后,确实发现皮家村周围其实不只“流鱼洞”这一个溶洞,但其他溶洞都没有水流出来,唯独“流鱼洞”常年水流不断。

程教授的发现让张春光验证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他向村民解释,白甲鱼对水温有着要求,所以每到冬天,随着气温的下降,它们就纷纷通过暗河游到“流鱼洞”里面取暖。

而春暖花开后,随着气温的上升,有着阳光照射的溪流比“流鱼洞”显得温暖,它们就纷纷顺着流水从洞里游了出来,这就是皮家村百年来所见到的流鱼现象的原因。

过冬之后为繁衍,白甲鱼的奇妙生活

“流鱼洞”的流鱼终于解开,村民只感觉兴奋的同时也有点失落,但好在他们随后就又被另一个问题吸引了注意。

那就是,每年大家都能看到白甲鱼从洞里出来,但从来没有人见过鱼从外面往洞里游回去的,既然那是过冬的地方,那怎么会几百年来一次也看不到呢?

面对村民的疑问,张春光自己也有点困惑,好在确认鱼的真身后,他就让中科院的同事帮他查阅了资料,找到了许多有关白甲鱼的记载。

原来白甲鱼一直都没有群游的习惯,它们基本上都是三五成群的在河里浪荡,进洞的时候自然也不会聚集在一起。

更别说从村民家里解剖的鱼就能发现,“流鱼洞”就等于白甲鱼们的床,只是一个过冬的地方,压根就没多少吃的,所以大家都是在外面吃饱了才回洞里睡觉。

而每条鱼吃饭的时间地点都不一样,这条鱼吃饱了摆摆尾巴回去躺着了,那条鱼才刚找到吃饭的地儿,所以这就是为啥皮家村的人一直没发现白甲鱼们成群结队进洞的原因。

而至于白甲鱼们没有群游的习惯,为啥会成群结队的从“流鱼洞”里面出来,在解剖了剩下的鱼,以及跟当地的村民交流后,张春光也得出了答案。

这些鱼不是因为肚子饿了,一起冲出来找吃的,而是因为清明那段季节,正好是它们交配的时候。

在跟村民交流的时候,村民就告诉张春光,他们一直以来都是通过鱼身上的颜色来判断流鱼还有多长时间。

最开始从洞里出来的白甲鱼,身上只有鱼鳃是淡红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鱼鳍也会慢慢地变成鲜红色,而等到尾巴都变成鲜红色的时候,就意味着这次流鱼就到此结束了。

在得到村民的信息后,张春光也通过解剖确定了自己的判断,这些鱼确实都发育成熟,到了交配的季节。

而他随后也告诉村民,最开始淡红色的那些是雌鱼,后面的那些都是雄鱼,雌鱼就相当于评委,先行入场,而雄鱼就是嘉宾,依次入场来让评委打分。而那些颜色最红最亮的雄鱼,就相当于白甲鱼里的高富帅,都是最后出场。

这下子,为何白甲鱼们会在清明前后群涌而出的谜题也随之破解,毕竟吃饭不急于一时,毕竟附近水里都是自助餐,但找对象一年就这一次机会,大家伙可不得抓点紧,毕竟错过这一次,可得再等一年。

停食白甲鱼,皮家村鱼造富

“流鱼洞”的谜题已经揭开,洞中鱼儿的真身也被解密,村民们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烦恼了,但这个时候,张春光自个有了烦恼。

这些白甲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这几年又正变得越来越稀有,这样的情况让两位专家感到心痛万粉,再吃下去,他们害怕以后这白甲鱼会越来越少甚至灭绝,还害怕村民会因此触犯法律。

按理说他应该规劝当地的村民停止捕捞食用白甲鱼,但另一方面,人家祖祖辈辈几百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让人家不吃,乐意也就罢了,万一不愿意,难道以后还要叫两个人在洞这边守着吗?

好在村民也看出张春光似乎有什么心事,作为帮自己村子解开谜题的恩人,他们也想做点事情回报他,就询问了起来。

见村民们主动问起自己,张春光也就顺势把白甲鱼是保护动物的事告诉了他们,本以为村民们多多少少会有点埋怨的张春光,却发现村民们知道这鱼越来越少后,也都表示了理解跟支持。

村长更是带着大家表态,以后村子里不会再有人捕捞白甲鱼,每逢清明,还会让几个小伙子上山守着,防止有人偷偷捕捞。

村子的这番表态自然让张春光很欣慰,但毕竟破坏了人家的传统不说,还让人家平白少了大量的渔获,就在他想着怎么补偿的时候,官爱信提醒了大家。

既然村民们打算停止对白甲鱼的捕捞,那么以后“流鱼洞”的鱼只会越来越多,加上村子周围的景色本就不错,完全可以打造成旅游景点用来吸引游客,这一番话,让在场村民茅塞顿开。

在之后的日子里,皮家村的人信守承诺,好好地保护了“流鱼洞”,更是借着“流鱼洞”,成了当地知名的一个旅游景点,每逢清明的时候,都会有许多人赶往皮家村,就为了亲眼见证这神奇的流鱼景观。

结语

2020年,途经河北的庄春光再一次造访了皮家村,而这一次,他发现皮家村的人不仅把“流鱼洞”保护得很好,更是借着“流鱼洞”带来的游客,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子。

如果不是停止了对“流鱼洞”内白甲鱼的捕捞,那么皮家村的人很难说会有今天的这个样子。

当时的他们,如果没有通过媒体引来的各种专业人士,破解了“流鱼洞”的秘密,或许他们会一直认为这些白甲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直到哪一天这些白甲鱼因为过度的捕捞而绝种。

但现在的他们,虽然放弃了每年上万斤的渔获,却借着好好保护白甲鱼,反而让整个村子发展得更好了起来。

皮家村的这种行为,可以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不用靠着损坏当地的自然环境来发展,而是在跟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处的时候,就能够借着自然环境来进行自身的发展。

这或许就是未来我们可以走向的道路,依靠人与自然之间完美的和谐共处,来让我们的子孙依然能够享有现在的青山绿水。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悬壁流鱼洞》2012-07-11

[2] 走近科学 《悬壁流鱼洞》2012-06-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