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伟亮读杨丽静诗词

 杏坛归客 2023-01-16 发布于山东

辞句清新  意境旷达

——杨丽静诗词读后

随着古城第一场小雪的降临,作为陈文増定瓷艺术馆2023年的第一场活动,《诗意曲阳·杨丽静诗词书法小品展》正在进行之中,这次展览可谓是诗词与书法艺术的完美融合,向读者展示了艺术馆馆长、诗人书法家杨丽静近300百首吟咏曲阳的诗词楹联作品。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中读到杨丽静对家乡曲阳的热爱,更可以窥探到她于诗词书法上的天赋与坚持,以及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真:对生活的冲真、对亲友的率真,对传统文化的诚真。

我与丽静姐相识数年,一周前她约我为她的诗词写几句评论,今不揣浅陋,仅从诗词的角度,品读她的作品,并拈出定瓷、曲阳、生活三个关键词略作数语。

一、传承的定瓷

曩日陈文增先生以瓷、诗、书三联艺术名世,他于定瓷上的贡献自不必多说,在诗词书法上亦有极高的造诣。陈先生不仅自己创作诗词、书法,同时影响了很多人,在曲阳乃至保定培养、集合了许多诗词、楹联、书法的生力军,在省内乃至全国亦颇有影响。大约十年前,曲阳诗友集成了一册诗词选,在序言中,陈文增先生特意选了一首小绝《咏秋》:

九月碾重阳,霜接叶上光。问得拾玉者,手可感清凉?

这首诗三四句妙手偶得,灵气十足。“拾玉者”“感清凉”化无形于有形,体物细微,颇有深秋质感。陈先生选这首诗,足见其眼光,亦可见作者的天赋与灵气,而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杨丽静。正是因为这首诗在众多作品中佼佼特出,所以我印象深刻,几乎脱口成诵,故而经年不忘。

杨丽静早年随陈文增先生学诗习字,她的诗词颇受陈先生的影响,而于清新精巧处独有创造。当她用细腻的笔法去描写她所熟悉的、她的恩师倾注一生的定瓷的时候,句子中每每是带有温度的。

看她在《定窑遗址随想二首》中写道:

车马昔时走玉梭,釉白天价手堪灼。长河未见当年月,窑毁三千淹泪说。

这首诗遣词沉痛,感情热烈,个中有面对定瓷失传的哀叹。而当故宫博物院收藏陈文增、蔺占献、和焕定窑作品时候,她写的贺诗没有浮于表面的应酬,而是体现了大匠的气度:

千载薪传刻划痕,一舒一卷为初心。吾家不做依人态,大度雍容气象深。

杨丽静还描写了很多精美的定瓷作品,看她的《双凫刻花盘》:

云蔽上弦蕙草愁,池塘风掩半山秋。双娇不晓晨光冷,清影欣来过小楼。

真形象活泼,如在目前。她写美人枕是“东风捻转春光妙”,写杏花罐是“满腹文章轻点触,素笺小字把春题”、“小诗成,字儿横,君意新裁一片情,杏花三月风”,写定窑刻花卷口瓶是“一弯新月云外垂,画舸吟诗惠风随”,写定窑“初荷向日”刻花瓶是“输得今日眼前花,向日影儿斜”。那一件件、可爱的定瓷作品仿佛被她充满诗意的笔给写活了,端的是宋韵如拂,生姿摇曳。

她应该是把定瓷结结实实放在心底了,以至于见到白牡丹,都不自觉想到了牡丹之白就像定瓷之白,她在《白牡丹》诗中写道:

绸衣纤若素,堪比吾家瓷。

好个“吾家瓷”!这就是心心念念,而上一个心心念念的诗人是唐代诗人杜甫,他把诗放在了心底,曾写“诗是吾家事”。如今的定瓷薪火传承,看她写《师兄庞永辉定瓷跳刀》:

锦绣文心造化功,春光续日启行程。情裁快意和风写,小将敢琢大将风。

“情裁快意和风写,小将敢琢大将风”,定瓷事业正在新的征程上沐浴着春光。而作为曲阳诗词楹联学会的当家人,杨丽静组织县诗词楹联学会积极打造“诗意曲阳”,举办各种诗词楹联比赛,诗词进校园、曲阳农民诗社、诗词之县创建等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而她的初心或许可以在这首《曲阳县创建“河北省诗词之县”仪式启动致贺》中找到答案,看她深情地写道:

陈公种下几颗籽,新锐层出遍地芳。

薪火传承,莫过于此。

二、诗意的曲阳

曲阳是一座历史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北岳庙、定瓷遗址等历史古迹,这里有曲阳定瓷、曲阳石雕等非遗传承,这里曾走出蔺相如、杜弼历史名人。

曲阳更是一座诗意之城,贾岛、苏东坡等古代诗词名家都曾在此留下诗篇。这里的山川风物、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都为诗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诗材。生于斯、长于斯,杨丽静笔下的曲阳是那样的厚重而活泼,沧桑而亲近,像一本沉甸甸的书册,像一条流淌着的久远的河流,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

杨丽静曲阳题材的诗词作品,是她诸多题材中分量很重的部分。其作品每每视角开阔,想象丰富,佳句迭出。看她的《孟良河遗址》:

自是人非境已非,先民狩猎箭交飞。烧炉起灶兼蒸煮,夜下星多宿酒归。

小诗虚笔写来,却朴素真挚,将先民生活图景呈在目前,令人有神飞之感。再看她的《雨后大茂山》:

秋至暮云寒,雨压大茂山。层峰叠翠帐,平野种白烟。

鹏鸟归无所,高阳宿未眠。清歌逐意去,天地此中宽。

全诗章法谨严,层次分明。尤其“平野种白烟”五字,新颖独特,将雨后平野所见写得惟妙惟肖。再如《登郎家庄莲花山》:

云游山寺外,一路枣花香。羊拣青坡道,水随洞隙光。

近村松叶老,隔涧鸟声长。拢火西山脚,氤氲看晚妆。

诗以登山之过程,次第写来。首联之味觉(枣花香),二联之视觉(青坡道),三联之听觉(鸟声长),兼容而不刻意,给人全方位的登山感受。第三句“羊拣青坡道”没有生活经验绝对写不出,而尾联将日薄西山,写作“拢火西山脚”真奇思妙想,别开生面!还如她的王处直墓《石刻彩绘浮雕》:

乐人武士岁何长,立剑拨弦气韵昂。重彩流姸谁绘就?大唐风骨世无双。

写彩绘浮雕上的人物形象,真神采飞扬!其他的作品也是可圈可点,比如写嘉禾山水库“光影池中泛,回音壁上分。守得清净地,可以浣尘心”之禅趣,写大兴寺和钓鱼台遗址“初访大兴寺,四围草色埋”、“彩陶流痕春草绿,寻碑有迹古苔青”之沧桑,写王处直墓“千年身死名还在,寂寞薰风扫墓田”之不朽,写西坟山“称雄称霸终归土,崖壁山间白骨多”之深刻等。

当然,她的视角不局限于此,她还会书写家乡的物产和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她笔下有“一片丰饶地,勿须老少夸。金风吹木叶,沃土覆桑麻”的月明山,有“跪祈苍天跪祈山,匠人巧手刻庄严。白石已化佛模样,护佑千家生死安”的古代工匠,有“掌礼虹霓线,抽得二月春”的促织女,还有“脆饼嚼时香透齿”的烧饼、“黄金糯糯报春来”的年糕、“君邀朗月我邀仙”的枣酒。

诗意的曲阳编织过漂亮的曾经,还会编织美好的未来。正如杨丽静在《曲阳钓鱼台遗址四首》中写道:

几经先祖猎长空,休养生息为大同。莫问水高山远处,当年脚下火云红。

高台吐绿四围宽,绕水河床尽已干。此地曾留多少梦?红陶依旧色斑斓。

当年的热土,一定还孕育更多的斑斓梦想。


三、人间的烟火
顾随先生说:“一切世法皆是诗法。诗法离开世法站不住。”任何人都需要融入生活,活在当下。杨丽静在工作之余写下的小诗,在不经意间诠释了她的生活态度。这些诗中记录着赏花、品茗、拓碑、登高、答友、团圆等各种主题,用一个个美好的瞬间,定格出生活的本来面貌。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的市井生活,与亲朋好友共享的人间烟火。”
这些诗词作品,有她独有的细腻和女性视角,干净、温润,却绝不矫揉造作,而是表现出了一种旷达、智慧和通透。她在《致自己》中写道:
旷然宇宙广无极,一世光阴闪似霓。且自惜得当下日,南风入梦鸟儿啼。
是啊,我们在宇宙中就是一粒尘埃,能够做的当然是珍惜当下的种种。这种珍惜、随缘的感悟在她多首作品中都有体现。如《登黄山见雪佛》中有“画卷深言凭会意,诗笺妙境但随缘”,如《春节期间举家畅游四季园》中有“休贪利欲诳慈色,莫陷浮名绊清闲。一梦人间虚幻境,惜得当下是仙缘”,如《塔下清悟》中有“长持清净莲花叶,荡去心中过去劫”,如《壬寅元夕》中有“管他有月是何年?勿自停杯莫问天。且作蟾宫白玉兔,好陪仙子看人间。”等等。
不仅如此,杨丽静还将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去积极地影响身边的人,如她在《劝友二首》中写道:
世相纷呈无定数,凡间苦乐问谁多。拈花始破红尘事,不必关心便是佛。
不惑年来好喜嗔,回眸溯往用情深。人间味道多甘苦,何必新伤覆旧痕。
寥寥数语,颇具禅理和生活智慧。或许正是有了这份豁达和通透,她笔下的种种才如此传神。看她的《拓碑》:
春来同伴又相逢,一片话机语意生。游戏数来无更好,不如晴日拓石经。
“晴日拓石经”风致如此。再看她的《重阳黄山登高》:
登高怎可皱蛾眉,极目周山小路隈。一把秋华天外寄,不插满鬓不须归。
真个潇洒,颇有张志和渔歌子的悠远。而《曲阳美丽乡村南家庄渠莲》中“小坐平桥明月夜,荷花影里美人眸”又颇有冯延巳踏鹊枝的细腻。《秋日赵庄水库》则颇多生活趣味:
波如鳞羽映山丘,周末闲来自驾游。想必才经连夜雨,三竿日上正吞钩。
写雨后钓鱼,生动鲜活。在《与蜜友春日登嘉山二首 》则看到了她的作为女诗人的潇洒:
晴日相邀天作美,浮云散尽任行游。一朝寒去繁华至,借缕春风梳我头。
登高尽把喉咙放,消遣浮生几许愁。纵是时光催我老,青春依旧靓明眸。
最后,我觉想引用杨丽静的《小院浅塘》作结:
雨声新过绿窗纱,小院亭台日已斜。花卧池塘犹照水,莺声呖呖唤榴芽。
一阵阵莺声,啄开冬夜大地冷的外壳,让春风的暖唤醒石榴嫩芽。诗篇读罢,如坐春风。祝丽静姐诗意曲阳诗词书法小品展圆满成功!

壬寅腊月挹风斋主人李伟亮写于保定




【作者简介】

李伟亮,网名李江湖,署处远斋、挹风斋。中国诗歌网诗词编辑。1985年生于河北遵化。曾获《诗刊》2016年度陈子昂青年诗词奖,《中华诗词》第二届刘征青年诗人奖。现为半亩塘诗社社长,河北书画诗词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河北省楹联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