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忽必烈与儿子的政治路线之争(元世祖-元成宗)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3-01-16 发布于北京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主要观点

忽必烈的儿子真金,主张全面汉化。


1


宰相阿合马被杀之后,忽必烈没有问罪太子真金。

这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
 

忽必烈有十二个儿子,其中察必皇后生了四个嫡子。
 
分别是:朵儿只、真金、忙哥剌、那木罕。
 
朵儿只早夭,因此真金就是实际的嫡长子。
 
察必皇后身份尊贵,而且在忽必烈夺取汗位之际,立下大功,之后又辅佐丈夫,也是一位政治女杰。
 
但察必皇后在至元十八年去世,也就是阿合马遇刺案前一年,没能陪伴丈夫和儿子多走些年头,也没能在世祖晚年的政治乱局中有所助益。
 
三位嫡子都有争夺储位的资格,谁能脱颖而出要看各自的表现。
 
真金从小就接受名儒姚枢、窦默的教导,这两位都是金莲川幕府中的理学大儒。
 
所以真金长大以后,倾心汉学,就不足为奇了。

忙哥剌也受到父亲宠爱,在建立元朝之前,一些庶子都分封到各地当亲王。

但忙哥剌一直没有出镇,被父亲留在身边。
 
因此也可以揣测,在这一时期,忽必烈心中还没有确定谁是太子人选,忙哥剌也在被考察之列。





2

那木罕是嫡幼子,按照蒙古旧俗,幼子守灶。
 
那木罕在至元四年出镇漠北,也是当年阿里不哥以幼子出镇漠北故地,类似的安排。
 
根据《史集》记载,当年忽必烈还曾说过让那木罕继承大位的话。
 
但那木罕的运气,是真的不好。


他确实属于那种命运多舛类型的,连续赶上海都、昔里吉、乃颜叛乱。
 
自己当了八年俘虏不说,还彻底失去了争夺储位的机会。
 
经过一番考察之后,忽必烈还是选择了真金为皇太子。
 
真金晋封太子之前一年,忙哥剌被封为安西王,驻兵六盘山。
 
为了补偿忙哥剌,又晋封他为秦王,同时兼安西王。
 
他成为元朝首位“配二王印,开二府”的亲王。
 
忙哥剌驻地六盘山是西线枢纽,控弦西北、西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几乎成为陕西、四川二行省的实际独裁者。
 
但忙哥剌在至元十六年就病死了,世子阿难达袭爵,但也就失去了争夺储位的机会。






3


我们再回顾前一节所述的阿合马案。

为什么太子党,敢在那个时点发动行刺?
 
三弟忙哥剌此时已经亡故,四弟那木罕还在钦察汗国当俘虏,生死未卜。
 
所以真金太子是唯一一个皇位继承人,没有后顾之忧。
 
雄杰一世的忽必烈,面对宠臣被杀,居然离奇的采取了妥协的姿态。
 
甚至事后还清算了阿合马一党,迎合了太子一党的诉求。
 
忽必烈心中也清楚,皇储之位也没有第二人选了。
 
虽然心中有些不爽,但也只能暗暗生气,不能真的对太子下手。
 
像汉武帝那样六亲不认,最后不还是得自己吞下苦果么。
 
当然忽必烈还有不少庶子,但无论根据蒙古习俗,还是汉化伦理,庶子都是没有继承权的。
 
真金立为太子后,忽必烈为他建设太子东宫,设立东宫宫师府,设属员三十八人。
 
同时还设立东宫附属的侍卫亲军,忽必烈亲自抽调一万名士兵,划归东宫。
 
真金从小就受到汉臣的教育,倾心儒术。
 
比起父亲进步之处,真金能熟练的阅读汉文书籍,对汉唐君臣政治得失和朝廷礼法,也都津津乐道。
 
东宫建立后,真金还招揽了一批汉臣为我所用。
 
也正因如此,真金与父亲忽必烈之间,在意识形态上还是有所区别。
 

忽必烈对待汉化,是有保留的支持,而真金则是全方位汉化。
 
在对待阿合马的问题上,忽必烈是一直宠信,而真金则早已厌恶翻脸。
 
一次真金用弓敲破了阿合马的头,忽必烈问他脸怎么了,阿合马不敢说太子,只说被马踢了。
 
真金也在场,立即气愤的说,你太无耻,这就是我打的。
 
可见在朝廷高层间,真金与阿合马水火不容,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从至元十六年底,忽必烈就下诏,让太子真金监国,使真金在政务上得到历练。
 
真金监国后,与权臣阿合马的矛盾自然就会更突出。

之后对于忽必烈又宠信的理财大臣,如卢世荣、桑哥,真金也是持反对态度的,他的心目中还得行汉族儒家治国之法。
 
真金监国六年,成为汉法派领袖,史称“明于听断,大雅不群,中外归心。”
 
但他全力施行汉法,父亲却总是要重用色目理财派,在帝王心术的制衡之下,监国的真金太子想必也是十分郁闷的。

但真金终归是没有坐到皇位,我们下篇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