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成为女皇武则天的实际宰相!堪称武周一代权势滔天的巾帼女宰相,可正是这位30来岁的美女宰相,却被武则天施以黥刑!为何如此?简单说就是伴君如伴虎,女皇帝也是虎!具体原因,就是男人惹的祸。那么,是小哥哥小鲜肉还是老大爷老骨头呢? 武则天与上官婉儿 黥刑是一种“伤害不大,侮辱极强”的刑罚,尤其是对女性而言。在文献的记载上,早在炎帝黄帝蚩尤时代就有五刑罚了。实际上,自从有了五行论——木火土金水,也就有了五刑罚——墨、劓、剕、宫、大辟。大辟刑,就是死刑,从隋朝开始正式改为死刑。宫刑又称腐刑、阴刑,男犯去势,女囚幽闭。剕刑,又称刖刑、跀刑,就是剁脚。劓刑,就是割鼻子。墨刑,就是本文所说的黥刑。黥刑简单来说就是刺青,但不同于今天的纹身,而是纹脸。也就是在脸上刻字或图案,并用柴火灰或墨水“加色”! 淮南王黥布(英布) 被实施黥刑最有名的男人就是黥布,也就是淮南王英布;而黥刑中最有名的女人就是上官婉儿。都说打人不打脸,可在人脸上刻字涂灰加墨水,这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到哪里都知道他是罪人,而且他还跑不了,有抹不掉的证据。故而,一旦遭遇黥刑的人,他们的工作岗位往往都是看大门的,当然也有像英布一样去修陵墓的。 对女生来说,更不可接受,女生都爱美,一旦受到这种刑罚,整个人的脸都毁容了,这也太让人生不如死了。不过,咱们的上官婉儿,也就是当时的昭容,何等聪明,她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尽管稍微的修正,脸上的符号变成了一朵梅花开,竟然还成为了美的时尚,形成了美女们跟风的梅花妆。 梅花妆 可是,您知道吗? 黥刑在唐朝属于私刑。墨、劓、剕、宫、大辟,要么是要命刑、要么是割肉刑、要么是侮辱刑,黥刑是这五种刑罚中,至少是身体上痛苦最轻的那个。自从缇萦救父后,汉文帝曾一度废除割肉刑。
从隋朝开始,五刑也由墨、劓、剕、宫、大辟等改为笞、杖、徒、流、死,也就是说按照正常的处理方式上官婉儿要么是被荆条抽,要么是挨板子。 当然,挨打也许很疼,但提上裤子也只有自己知道痛,知道受过伤啊!真可谓,侮辱不大,伤害极强!可黥刑可是“伤害不大,侮辱极强”的毁容刑,好在上官婉儿聪明伶俐,毁容刑罚变成了美容手术! 可你不知道,上官婉儿在当时,武则天是想要她的命的,只是觉得她是个人才,文才高,写公文很有一套,而且非常会来事,智谋很多,业务精,才把死刑改成黥刑的! 上官婉儿感谢才华,是才华让她如此美丽,是才华拯救了她的性命。可三郎李隆基却是因为上官婉儿太有才而丢的命,杀的她的理由是作风问题,私生活非常混乱。那么,上官婉儿怎么惹到武则天了,差点还要杀死她呢? 从上官婉儿死因来看上官婉儿的黥刑李隆基处死上官婉儿 710年六月二十日,太平公主李令月和临淄王李隆基、葛福顺、刘幽求等人发动唐隆政变,葛福顺斩杀韦璿、韦播、高嵩,统领御林军杀向大内,想做第二个武则天的韦后、安乐公主等人被杀,韦后死有余辜,不仅公开出轨而且还谋杀亲夫! 上官婉儿赶紧打着灯笼迎接李隆基,刘幽求也为上官婉儿说话,说她人畜无害,说她还有功劳。临淄王李隆基冷冷的撂下一句话,上官婉儿就香消玉损了。
临淄王李隆基就是后来的唐明皇,他这句话是说上官婉儿介娘们可不像好人呐,她长得美丽妖艳,又精通狐媚之术,把大唐宫廷弄得乌烟瘴气、一片混乱,不能让她跑了,要好好收拾她! 第一、是小鲜肉帅哥惹的祸?尽管我们都喊上官婉儿为宰相,但她真正的身份却是后宫嫔妃,她这可是典型的后宫干政!论级别,上官婉儿比宰相还高一级,因为唐朝的宰相是三品,而上官婉儿却是皇帝的嫔,当时被称为昭容的,不过她是唐中宗的昭容。上官婉儿的后宫经历跟她的老领导武则天有一比! 13岁武则天成为唐太宗的才人,上官婉儿13岁成为唐高宗的才子。可以说上官婉儿从掖庭囚犯到皇帝的才人,这都是武则天的功劳。 武则天直接从才人升到九嫔之首的昭仪,被称为武昭仪。上官婉儿也从才人升级到九嫔第二的昭容,当然无论是昭仪还是昭容,她们的级别都是二品! 张宗昌与张昌宗一定要分清 说起来,从唐高宗的才人到唐中宗的昭容(曾经因为其母去世,学着诸葛亮,降了一级,变成婕妤)的确够乱了。 不过,李隆基说她秽乱宫闱可不只这个,而是她跟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私通,又同兵部侍郎帅官崔湜(shí)闹出了绯闻。 当然,也可能包括她和武则天的禁脔张昌宗(不张宗昌,张宗昌是大军阀)之间不得不说的那点儿事,那正因为如此,上官婉儿才施加毁容式的黥刑的。 武则天剧照
武则天宠幸张昌宗,从来不让上官婉儿回避,反而让上官婉儿伺候。 上官婉儿和张昌宗,一个白富美,一个高富帅,烈火干柴,暗流涌动。 上官婉儿是个聪明人,既勾引又保持距离,让张昌宗欲罢不能。不过,上官婉儿利用伺候之便,很方便地偷看张昌宗方便。 张昌宗 一次武则天再次宠幸张昌宗,上官婉儿就迷失自我,沉醉起来,竟然向张昌宗伸手。愉快中的武则天瞬间愤怒了,大骂上官婉儿,拿起一把金刀就刺向上官婉儿的发髻。 张昌宗也仗义,赶紧求情,婉儿这才死里逃生,不过额头有了伤痕,只好戴着花钿遮盖伤痕。 从逻辑上来看,李隆基所说的“此婢妖淫,渎乱宫闱”也是属实,并且还有“婉儿心动……手近昌宗”的举动证明。然而,李隆基所说的话,只是出自仿照罗贯中《三国演义》的《隋唐演义》,其作者是明末清初的褚人获。 《三国演义》不是历史,《隋唐演义》更不是历史!至于记载“婉儿心动”的《控鹤监秘记》更是浓缩版的《金瓶梅》、《阅微草堂笔记》。全都是小说,连稗官野史都算不上。 是老骨头老头惹的祸?其实我认为,上官婉儿不是死于好色,而是死于太聪明。正所谓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从唐高宗到唐玄宗,唐朝政局一直不稳,都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侄媳为亲娘”。你想啊,就连唐太宗他妹妹都叫武则天妈了,上官婉儿这个罪人的后代,怎么可能不识时务者为俊杰! 上官仪 当初,上官婉儿刚出生没多久,他一家就被武则天给一窝端了。 起因是唐高宗想废武则天,就和上官婉儿的爷爷宰相上官仪商量。上官仪文化高,写诗有一套,人称上官体,这方面比李白还牛! 可谁知道,这事被武则天发现了,武则天就问唐高宗怎么回事?唐高宗很尴尬,直接让上官仪当了背锅侠,并且有杀人灭口的嫌疑。 武则天是聪明人,只要就是唐高宗什么也不说,也能把上官仪弄死,更何况唐高宗不厚道的让上官仪背锅呢!结果,上官仪一家被杀,上官仪的儿媳因为需要照顾刚出生不久的上官婉儿,就被押入掖庭为奴! 好在上官婉儿是“别人的家的孩子”,漂亮、可爱、聪明、勤奋,一个掖庭小女奴在13岁就被唐高宗和武则天注意到了,并且脱离了奴籍成为了皇帝的女人——上官才人! 上官才人太有才了,皇帝喜爱,武则天更喜爱,这个仇人的孙女竟然成为了武则天的最爱的心腹大红人! 上官婉儿与唐中宗 尽管上官婉儿站队中站的都对,但她基本上是被认为是武则天、韦后的人,更加上她太聪明且不安分,李隆基就找个了理由杀了她了。 上官婉儿其实死的也挺冤的,死后一年就被平反了,恢复了昭容身份,还赏赐了谥号——惠文。正如我们称呼曾国藩为曾文正一样,我们也可以称呼上官婉儿为上官惠文! 从这点上来看,上官婉儿就是花心也是为了活着乃至更好地活着服务的,她把爷爷之死当成永恒的教训,决不允许出现重复的错误,再说了跟武则天的男宠暧昧,就大唐再开放,武则天也不可能绕过她的。 而且张昌宗越求情,上官婉儿死得就越惨!而且武则天当时是要她的命的,但为什么金刀不刺心脏而刺头发呢!这里倒是有一种说法是,上官婉儿的黥刑是因为老头。 上官婉儿梅花妆 段成式《酉阳杂俎》说明了梅花妆的来历,而他的儿子也或者侄子段公路讲述更加详细和精彩。
武则天每次召见文武重臣商讨军国大事,都让上官婉儿钻到盖有桌布的桌子下面做记录,那里面有些暗,估计我们的昭容大人都搞成近视眼了。 有一天,宰相来汇报工作,婉儿轻掀桌布一角,看到仙风道骨的一把老骨头的老大爷。没想到,如此小心谨慎还是被周朝皇帝武则天给发现了。 散会之后,老太太爆发了,抽出身边御林军的一把小刀,就向婉儿额头上扎,还不让拔!婉儿哭着做《乞拔刀子》诗。 因为文才斐然,武则天感动不已就饶了她。但额头却留了一个疤,为掩盖它就在额头上弄个了梅花印。 段公路的《北户录》有这样的记载,但最初记载在,被记录在陈藏器的《本草拾遗》里。陈藏器和上官婉儿都是一个时代的,感觉这事比较靠谱。 我所探求的上官婉儿被罚黥刑的原因。前边两种说法,一个出自小说家言,一个出自稗官野史。 陈藏器和婉儿是同时代,但不是同朝堂,老陈只是个中药郎中,所以很难确定是真的。再者说了,以武则天的力气,利刃刺入额头且刀还不掉,婉儿都能疼晕,还不赶紧哭着喊着求饶命,哪里哪能靠卖弄文才求宽恕啊! 再说,在盖有桌布的桌子下做记录,除了光线太差外,似乎墨水和纸也不太够啊!就是婉儿偷窥大臣,但也罪不该死啊! 最为关键的就是,额头刺刀也不算黥刑啊!不过,历史文献上记载的却是白纸黑之的黥刑啊! 那么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个我试着分析一下。 首先,上官婉儿被处以黥刑是真实存在的。这个在正史上都明确的记载。
其次,上官婉儿被处以黥刑应该是说错话,而非办错事!
徐敬业起兵要打倒武则天,拥立被废的唐中宗李显,在起兵前他请七岁就能写出《鹅》诗的大才子骆宾王写篇檄文,对武则天来个口诛笔伐的下马威!武则天看到这篇雄文后,哈哈大笑。 可武则天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这句时,惊呆了,赶忙问:“这是谁写的!”上官婉儿说:“骆宾王写的!” 武则天问:“宰相怎么能失去这样的人才?” 这时,上官婉儿大概会附和一句:“写的真好,这样的人才,不能杀,应该为我们所用!”。 这句话,别人说,没有什么!就是上官婉儿不能说,因为上官仪就是死在了废武则天之上,而这篇檄文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武则天在想,婉儿说这样的话,是不是还想为她爷爷报仇?这篇通篇骂我的文章还说写的真好,还不让我杀!她要干什么? 武则天正在思考,婉儿立即下跪请罪!武则天看婉儿态度还好,而且下跪请罪,关键是婉儿是个人才,其水平与骆宾王相比,当是巾帼不让须眉! 本来文人相轻,没想到婉儿和骆宾王惺惺相惜,就决定动用私刑(黥刑)而不用公刑。脸上刺字,一是羞辱婉儿,二是让婉儿刻骨铭心地记住自己错在哪里了。 这种分析,既符合实际,也符合婉儿对文学的热爱,当然也符号违背旨意应该诛杀。 婉儿对骆宾王的评价,说重了是谋反,说轻了就失言。武则天看到她会错自己的意思,并能及时醒悟,武则天就饶了她,毕竟武则天已经离不开这大秘书了。当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于是就有了婉儿的黥刑。婉儿点石成金,把黥刑升级为了梅花妆!您说印度美女额头的红点,是不是学习了咱们的梅花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