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期末课内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四) (一)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1.这段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A、 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 2.这段话从( )、( )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 )、( )和( )。 4.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 5.《观潮》以总分结构独具特色,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常见形式先交代了( )、( )、( )。这篇课文的结尾与《观潮》的开头异曲同工,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是( )。 1.默写《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解释诗的含义。 [来源:学科网] 2.《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 )时题在( 3.《题西林壁》中“题”的解释:( ) 4.山穷水复疑无路中的“疑”的解释:( ) 5.《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想要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是第( )句和第( )句诗所表达的含义。( )这句话让人想起一句俗语( ) 6.《游山西村》的作者是( )代的( ),诗人以( 7.昨天晚上,小红在做数学题是,尽管不断思考,还是找不到正确的思路,爸爸走过来,给她做了指点,她很快解出了这道难题。这真是“( )。” (三)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哪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 1.在文中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2.根据选文写出“嫩”的意思 嫩红: 嫩叶: 3.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 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四)蟋蟀的住宅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他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这外面,触须轻微的摆动。不大一会儿,他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它用前足扒土”的“扒”字的读音和字义分别是( )和( )。 2.找出第一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 )、( )、( )、( )、( )。 3.“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4.蟋蟀的住宅内部特点是( )、( )、( )、和( ),外部特点是( )、( )、( )和( 5.蟋蟀的出名是因为它的( )和( )。 6.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A:蟋蟀的出名( )由于它的唱歌,( )由于它的住宅。 B:( )它的工具是那么 C:蟋蟀( )自己一点一点挖掘,( )肯随遇而安。 7.修辞: A:在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B: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 C: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 D: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源:学。科。网]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魏校长的问题。有的说:( “ ”)有的说:( “ ”);也有的说( “ ”“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3.你怎样理解选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由此可见周恩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 )时代的一件事,它深刻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它意思到( )必须( )的重要意义。 5.在“有志者当效周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 ),“效”是( )的意思,“周生”指的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来源:学&科&网] 答案 (一)1.由远及近 2.形状声音 3.白线水墙战马 4.答:该句子写得很好。因为它形象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5.时间 地点 人物 天下奇观 (二)2.庐山 西林寺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子瞻 宋 东坡居士 3.书写、题写 4.以为、 5.三 四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6.宋 陆游 游 足 许多事情看似无望,实则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 7.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1.均匀 重叠 空隙 2.颜色浅 初生而柔弱 3.答:叶子新鲜;叶尖而一顺儿朝下;叶子在墙上铺的均匀,即没有重叠的起来的,也没有空隙。[来源:学科网ZXXK] 4.答:① 仔细观察;② 连续观察 (四)1.刨 开、挖 2.扒 搬 踏 推 铺 3.答:蟋蟀不辞辛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我”是一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4.简朴 清洁 干燥 卫生 向阳 隐蔽 有门 有平台 5.唱歌 住宅 6.A:不光 还 B:因为 所以 C:宁可 也不 7.A拟人 B设问 C比喻 D夸张 (五)1.为明理而读书 为挣钱而读书 为吃饭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过渡段 3.答:周恩来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可以看出他少年时代已立下大志,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爱国少年。 4.少年 中国 振兴 5.有志向的人 效仿 学习周恩来 有志向的人都应该像周恩来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