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但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选段是最后一次写到________ _______。 2.选段主要写了父亲____________令人难忘;姑爹的_______令人难忘。 3.画“____”线句子,回答:你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 _____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织女拍拍老牛的脖子,用腮帮挨挨它的耳朵,算是跟它行见面礼。老牛眉开眼笑地朝她看,仿佛说:“正是这个新娘子。” 4.用“_____”画出织女和老牛亲近的词语,这些词语表现出织女的______。 5.“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这一情节写得很简略,请你发挥想象,以牛郎的口吻把它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这段话主要写了 ,可以用文中 这个词来概括。 2作者写鸟先写了 又写了 天坛之美 历史悠久的北京城从元朝开始一直是中国的都城。历朝历代的帝王在城中建造各式各样的祭拜场所,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天坛了。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位于北京故宫的正阳门外东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它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祭祀建筑群。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坛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的精神内涵,将意境之美融于建筑之中。 天坛的祈年殿、皇穹宇、圜(yuán)丘建造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南端向北,建筑高度连续性逐渐上升。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比象征帝王的故宫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这出人意料的“高”象征着“天”的至高无上,可见古人对“天”的无比崇敬。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因此,天坛分为内外两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建筑,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的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天空相融。这“圆”的设计,更是一种祥和的象征。 《黄帝内经》中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天坛是祭天之地,建筑采用了深蓝色的琉璃瓦,园内大面积种植四季常青的柏树——整体色调可谓是“青”色。墨绿的树、深蓝的琉璃瓦和浅蓝的天空形成了色彩的深浅对比。你知道这“青”色又象征着什么吗? 天坛和故宫相比,两者之美截然不同。故宫建筑群庞大,以气势取胜,而天坛__________;故宫的空间图形是方形的,而天坛的空间图形是__________的;故宫的颜色以红色为主,而天坛以__________为主;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面面墙为特点,而天坛以__________为特点。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 B.天坛分为内外两坛,坛墙南北形状不同。 C.天坛的琉璃瓦采用深蓝色,是为了与浅蓝的天空相融合。 11.结合短文选择恰当的内容,将序号填在第六自然段的横线上。 ①青色 ②开放式的一个个圆 ③建筑群少而精,以宁静著称 ④圆形 12.短文第三自然段,运用了______和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_____ 13.本文中的“意境之美”是指建筑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建筑的“高”,象征着“天”的至高无上;建筑形态的“圆”,象征着______________;建筑色调的“青”,象征着_______ _______。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了,有的在扑翅膀。 14.从文段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 )——( )( )——( ) 15.文段是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阅读文段,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16.文段中体现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由此我们知道作者是按______________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的。 17.文段中的“到处”一词写出了____________。其中画“----”的句子依次介绍了鸟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8.“鸟的天堂”指的是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天马河上的一棵大榕树,它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景观。五(2)班的同学想为其制作一张宣传海报,请你写一句宣传标语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艺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9.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0.画线句子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总结上文 B.承上启下 C.激发阅读兴趣 21.用“上至……下至……”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 ”画出表示朝代的词语。这些词语表现出了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3.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课文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目的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24.给选文每段都是一幅画,请你给这三幅画各起一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5.第三幅画的画面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 _______ 读书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 第一,我读书没系统。不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 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像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第五,哼,算了吧。 (摘自老舍《读书》,有改动) 26.作者不读的书是____和____。 A.有典故的书 B.自己写的书 C.读不懂的书 D.别人的书 27.下列与作者“读书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 A.读书很快 B.读完不在别人面前评价 C.边读边做笔记 D.注重自我享受 28.我从文末的“第五,哼,算了吧”可以看出( ) A.作者觉得没什么可写了 B.作者觉得没必要再写了 C.作者幽默的写作风格 29.这篇短文表现了老舍先生____和____。 A.读书方法不好,他在自我检讨 B.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 C.不管好书坏书都读,想读什么读什么 D.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感受读书 30.这篇短文在语言上的特色是( ) A.用生动优美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在读书方面的看法 B.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指导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读书 C.用极具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轻松诙谐地讲出了自己的读书观点 放学(节选) 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麻雀似的冲出教室,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 孩子们往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 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们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经过一个庭院深深的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大铁门,狼狗就扑过来,小男生们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们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克利斯转弯,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 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 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 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声。 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钟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31.“死党”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2.文中写安安他们在放学路上做了很多事,请简要写出三件来: (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33.请试着补写第4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4.加批注是读书的好习惯,请细读第5自然段,从品词语、悟感情的角度,紧扣两个加点词语,把批注内容写在框里。 35.短文中不停地出现时间,如“11点半”“11点45分”“12点整”……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在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36.下列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段中“别恼”一词表达了人们对长时间下雨的厌恶之情和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B.(甲)段中“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烘托春雨闪亮的特点,和“像花针”相照应。 C.(乙)段中“乱撞”一词形容风和雨点的急骤、猛烈,神韵毕现。 D.(乙)段中“砸”字既突出雨点的气势和威力,又照应下文祥子的“哆嗦”,写得准确,精彩。 37.(甲)段中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乙)段中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______ ____ 38.(甲)段从视觉角度写雨,运用了一些表色彩的词语,它们是___、____、___,给人一种清新、温和的感觉。(乙)段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夏雨猛烈的词语是___、____。 39.“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一句中的“掀”能否换成“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0.这两段文字都是景物描写,但其表达的情感与作用不同,请回答。 (甲)段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 (乙)段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安稳,而它却很________。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________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觉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1.文中横线上依次填上的一组词语是() A.安然清净 B.肃然清秀 C.欣然清朗 D.悠然清澄 42.文中第1段“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文中写白鹭的外形美,为什么要提及白鹤、朱鹭和苍鹭?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4.文中第5段对白鹭的色彩和形态进行了直接描写,突出了白鹭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5.文章第7、8两段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白鹭的? ________________ _____ 46.文章的结尾和开头有什么联系?“韵”字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狼牙山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距易县县城大约45千米。因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1941年秋天,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部队主力和群众转移,将日寇引上棋盘陀,这里三面都是绝壁,异常险要。在子弹用尽无路可退的情况下,五位战士摔烂枪支纵身跳下悬崖。如今,狼牙山上巍然矗立着五勇士纪念塔,正面刻有聂荣臻元帅书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因此,这里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狼牙山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 这里风光绮丽,山上遍布苍松翠柏,飞瀑流泉,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植物有松、柏、桦、枫等。金风送爽时,山上层林尽染,景色宜人。 狼牙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我爱你! 47.读这篇短文你大约用了______分钟。在阅读过程中,你心中一定产生了很多疑问,请写出两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回答其中的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8.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因此叫________。 49.下列对第五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狼牙山不但风光绮丽,而且这里曾经有五位勇士浴血奋战最后英勇跳崖的感人事迹。 B.狼牙山极其险峻,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攀登到顶峰。 50.短文表达了作者对狼牙山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轧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51.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应是怎样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2.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喻体形容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3.文段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4.请说说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55.对第一句中“通”与“善”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整个 善良 B.通过 善于 C.整个 善于 D.整个 熟悉 56.弈秋教两个人下棋,这两个人的表现是( ) A.两个人都很专心 B.两个人都不专心 C.一个人很专心,另一个人不专心 57.画线句子采用的主要写法是( ) A.比喻 B.对比 C.联想 D.照应 58.“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读出____的语气。“非然也”应读出____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 59.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的是( ) A.做任何事都可以一心二用。 B.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C.做事时要想着天上的鸿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节选) 大抵①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②,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④”。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注释)①大抵:大概。②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读熟文章,就一句一句在心里硬记。③云:说。④见:同“现”。 60.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几案(____ __) 不可倒一字(______ ) 牵强暗记(___ ___) 61.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2.短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读书要先______,在此基础上进行______,这样才能有所得。 63.读书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64.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请用“______”画出来。 65.多读的好处有哪些?请你根据短文归纳出两点。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姑爹的小船 2.低头弯腰缝补棉被的背影 小渔船 3.我觉得作者不能画出这只小船。因为小船承载的是伟大的父爱。这伟大的父爱,不是用一幅画能体现出来的,而是要用我们的心去体会。 4.拍拍 挨挨 善良和对老牛的喜爱 5.我指着老牛对织女说:“这就是我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它虽然是牛,但是能听明白我说的话,也会说话。我孤单的时候,就给它唱歌,跟它说话,它已经是我的家人了。” 6.鸟很多 7.应接不暇 8.很多鸟飞 9.画眉鸟唱歌 10.B 11.③ ④ ① ② 12.列数字 作比较 准确说明建筑高度,有说服力;与故宫太和殿作比较,突出祈年殿的高。 13.祥和 清朗(或澄清、清澈) 14.起初 后来 寂静 热闹 15.动态 群鸟纷飞 16.起初、后来、接着 时间 17.鸟多 体型 颜色 姿态 18.鸟的天堂,人间仙境。 19.不但 还 20.B 21.他读的书很多,上至春秋时期的故事,下至近代的散文,他都找来细心研读。 22.先秦时代 唐、宋、元、明、清 这些词语表现出了圆明园收藏的珍宝年代跨度大,物品多而珍贵。 23.使人们铭记国耻,增强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责任感。 24.水田钓鱼 闲立枝头 黄昏低飞 25.生机勃勃 26. B C 27.C28.C29. B D 30.C 31.安安的伙伴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 32.惊险地在短墙上跳上跳下 在大铁门前逗狼狗 跪趴在地上观察蚂蚁拖苍蝇 33.小男生们有时会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裤腿上沾满了地上的灰尘,但这并没有打消他们的兴趣,他们拍拍灰尘又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 34.“蹑手蹑脚”“狂喜尖叫”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孩子们逗狼狗时既害怕又异常兴奋的样子,充满了童趣。 35.①记录事件的进程,推动情节发展。 ②表现妈妈等待的辛苦与焦急。 ③时间精确到分,突出孩子们活动的专注投入。 36.A 37.密密地斜织着 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 38. 绿 青 黄 “射起”“箭头” “落下”“瀑布” 39.不能。因为“掀”是整个的,面积更大,比“撕”更能表现出红闪的威力。 40.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衬托出祥子谋生之艰难。 41.D 42.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43.对比衬托出白鹭的美。 44.色彩和形态都恰到好处。 45.分别从清晨和黄昏的时间,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写。 46.首尾呼应。韵说出了白鹭的优美,他的悠然、清澄。 47. 8 狼牙山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这五位战士是谁? 回答(1):狼牙山是一座英雄的山,也是一座美丽的山。 48.承上启下 过渡段 49.A 50.短文表达了作者对狼牙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1.如初升的红日、奔腾的江河、腾渊的巨龙、啸谷的乳虎、试翼的鹰隼、初放的奇花,刚刚磨好的宝剑一样强大昌盛,势不可挡。 52.因为这些喻体都有着新生的活力,进取的志向和不可抵挡的强盛之力。突出了少年中国的特征和发展前途。 53.我们中国是如此的美丽,与天一样,长青不老。我们中国是如此的壮阔,与大地一样,没有疆界。 54.这一段用形象的比喻,不遏的气势歌颂了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努力创造的“少年中国”,表达了自己要为“少年中国”做出更大贡献的决心。 55.C56.C57.B58. B D 59.B 60. jī dào qiǎng 61.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我的嘴巴。 书读得次数多了,其中的意思自然就知道了。 不用解释说明,自己就知道其中的意思了。 62.熟读 精思 63.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 64.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65.久远不忘、自晓其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