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这歌声,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激动起来,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人民群众自愿组织起义勇军,奋起抗战。戏剧家田汉以此为题材,写了一个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电影的主题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是在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前,把这首歌词写在香烟的包装纸上的。后来,这首歌词交到音乐家聂耳手中。聂耳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发起极大的创作热情,立即动手谱曲,他把自己关在简陋的住房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高唱,一会儿按着节拍走动。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都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尤其是结尾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1.我国的国歌是《___》,由___作词,____作曲,他是电影《___》的主题曲。 2.给文章末尾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3.请用横线在短文中勾画出国歌的创作背景,用波浪线勾画出国歌的创作过程。 4.谈谈你对文章末尾“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 ____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在哪些场合会听到或吟唱过国歌?当你唱国歌时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jǜ jù)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lē liáo)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6.划去括号里错误的读音。 7.用横线画出能体现太阳重要作用的一句话。 8.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介绍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介绍太阳的重要性。 《搭石》片段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9.联系上下文,“理所当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可以概括为( )。 A.礼让 B.止步 C.相背而行 D.友好攀谈 11.选文列举了________、_______这两个事例,突出了山里人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12.课文的结尾中所用表现手法与下面三项中哪一个相同( ) A.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B.还有人说,那一天夜里,要是在葡萄架下边静静地听着,还可以听见牛郎织女在桥上亲亲密密地说话呢。 C.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3.走搭石时见到的情景当然不止这两个,还会有怎样的情景呢?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 _________ 难忘的人 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住在姥姥他们村里。虽然我只见过他一面,却使我终生难忘。 记得那是暑假,我去姥姥家。在村边看到了这样一个场面:几个孩子眼瞅着一个躺在地上的男孩。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跑过去看。那个男孩大约七八岁,四四方方的脸上,那双浓眉紧紧的皱了个疙瘩。呀!我突然发现,他的袖筒是空空的。我看见那么多孩子没人扶他,心里像被蜇了一下似的疼。我急忙蹲下去扶他。 “离开我,离我远点!”我被这带哭腔的叫声惊呆了,不由自主地向后退去。这时,我的衣角好像被人拉了一下,掉头一看,原来是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她撅着嘴说:“别理他,他要打人的。”我糊涂了,弄不清这是怎么回事。 只见,他脚使劲地瞪着地,胸脯一挺一挺地向前挪去,挪去……他紧紧咬着下唇,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到了一棵大树跟前,他用头使劲顶住树干,双脚使劲蹬地,上身使劲往高抬……在他身后,留下了一条深深地痕迹……他跪起来了,他跟树“合作”站起来了。他脸上露出了笑。那是胜利的笑啊! 就是在这偶然的情况下,我匆匆地见了他一面。我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但他的精神足以告诉我,他叫强者。 14.用“√”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疙瘩(da dā) 差(chà chā)不多 脸颊(xiá jiá) 15.将下面的字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例:被 波 (波 浪) 疲 (疲 倦) 披 (雨 披) 痕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摘抄文中描写男孩外貌的语句。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 括号内打“×” (1)“我心里像被蜇了一下似的疼”是因为我觉得那个男孩很可怜。(___) (2)“不由自足”一词的意思是:由不得自己做主,控制住了自己。(___) (3)男孩令我终生难忘的原因是他很坚强。 (___) 18.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庐山落霞(节选) 孙 荪 夕照的锦绣谷,成了一片海,淡白中透着浅绿,晶莹透明,纹丝不动,像是结了冰,又像是巨型玻璃镶成的舞台。沿“海”周围,是厚不可测的碧玉般的云雾,上面平平的,周遭如壁,像一溜高原。肃穆,宁静。 这像一幅什么图画?同游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恰切的比喻。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西天净土…… 我暗想:这不是一幅送行图吗?你看,那云障雾壁,雍容,肃静,不正是从千山万谷聚集而来的云神雾仙吗?早晨太阳从鄱阳湖升起的时候,它们云霞万朵,彩衣百重,迎候在九奇峰与含鄱口的奇峰异谷;现在,当太阳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又赶到锦绣谷来送行了。 好像要证明我的想法似的,太阳接近江面的时候,随着传令兵式的一缕烟云飞过,云壁雾障翻涌起来,江边像点起了万千火把,霎时,色彩明暗斑驳,一片欢腾:或乘龙乘凤,或骑象骑虎,或驾车驾舟,一起向夕阳奔去,欢呼,雀跃,挥手,直到夕阳沉下。 天边留下了一幅无比宽大的斑斓的五彩织锦。 这最后一个镜头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脑海:这是不是太阳给送行者回赠的礼物呢?我痴痴地想。 19.我能写出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淡白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夕照中的云雾有哪些变化?请作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把“这不是一幅送行图吗? ”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画“ ”线的句子中,“这”指的是_________,“送行者”知道的是______________,“送行者”送的是________________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3.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发挥你的想象续写句子。 有的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泰王,献上了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这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土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成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24.文段中画“ ”的句子是对秦王的_______描写,表现了秦王对和氏壁的_______,其中______一词表现了秦王的贪婪与不守承诺。 25.读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6.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 ) A.展示和氏壁是无价之宝。 B.赢得送和氏壁回国的时间。 C.使赵国完全占据主动地位,秦国理屈被动。 D.祝贺秦国取得和氏壁。 27.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商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小花鹿》 “小花鹿”可讨人喜欢。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好像是在跟我说话。“小花鹿”的身体是橘黄色的,上面有一个个大红色的梅花。他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幅很调皮的样子。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打了个蝴蝶结。这一下,它变得更加神气,更加漂亮了。 28.短文主要写了什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短文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依次写了“小花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我在短文里听到一对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 白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安稳,而它却很________。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________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觉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1.文中横线上依次填上的一组词语是() A.安然清净 B.肃然清秀 C.欣然清朗 D.悠然清澄 32.文中第1段“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文中写白鹭的外形美,为什么要提及白鹤、朱鹭和苍鹭?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4.文中第5段对白鹭的色彩和形态进行了直接描写,突出了白鹭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5.文章第7、8两段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白鹭的? ________________ _____ 36.文章的结尾和开头有什么联系?“韵”字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教“红小鬼”识字 红小鬼”可不是红颜色的“鬼”,而是红军小战士。他们一个个剪敢、活波革命队伍里的同志都喜欢他们,就亲昵地叫他们“红小鬼”,犹如说“革命的小机灵”。后来,“红小鬼”这个称呼,就成了很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名词,专门指那些从小在红军队伍里成长起来的革命战士。今天的很多领导同志,都是当年的“红小鬼”。 范金标就是当年周副主席身边的“红小鬼”——警卫员。 他报到的那天,周副主席问他:“小鬼,你是哪一年参加红军的?” “一九三一年。”范金标小声地说,他还有点扭捏呢。 “你为什么要参加红军哪?” “我家里很穷,要打土豪、分田地!”范金标看周副主席总是笑眯眯的,胆子大起来,说话声音也大了。 “光是打土豪、分田地,这很不够哇,我们参加红军,扛起枪,是要反帝反封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对对,解放全中国!”范金标笑着大声说。他想起来了,指导员讲课的时候讲过的。 周副主席摸着他的肩膀说:“这是旧社会的罪恶,剥夺了穷人上学的权利现在你当了红军,就有条件上学了。你学了文化,就能读读马列主义的书,也就懂得咱们共产党为什么闹革命,懂得咱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两个共产主义。 说着,周副主席在一张纸上写了两个字,说:“你看,这两个字就是'革命’。咱们当红军,干革命,就是这两个字。记住,革命!” 范金标看着这两个字,觉得自己的一切都跟这两个方块字联系着,就认真地念着:“革命!” 从此,范金标就跟周副主席学习文化,每天认三个字,念了又写,写了又念。周副主席反复地教他,还给他改作业。一开头,范金标写的字总是不好看,头和身子分家,歪歪扭扭的,他不好意思给周副主席看。周副主席说:“才学写字嘛写得不好难免。别不好意思,熟能生巧,慢慢进步嘛!” 周副主席教过的“红小鬼”可多啦,像理发员陈友才,后来给周副主席当警卫员的丁振愈、曾棋祥、魏国禄等等,他们都跟周副主席学过文化,周副主席是他们的好老师。 37.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好像——(___ ___) 亲热——(___ ___) 38.文中的周副主席指的是__________。 39.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能看出文中的周副主席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0.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周副主席的故事呢?查查资料或者是问问他人,然后和你的同学或者小伙伴比一比,看谁知道得多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 竟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 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 竞)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皂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爪子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砸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1.选择括号内恰当的词语,打“√”。 42.用“ ”画出可看出小鸟已完全信赖“我”的句子。 43.选段中作者把珍珠鸟称为“小家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小珍珠鸟在我肩头上睡着了是一个( )。 A.细节描写 B.环境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4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家伙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足见小家伙对作者的信赖。 B.小家伙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说明小家伙太困了。 46.“信赖”指什么?创造的“美好的境界”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018年北京实施了新中考方案。下面是有关这方面的材料。 (材料一)北京中考将于2018年“大变脸”。 (材料二)下面是几位考生选考科目总分计算示例。 47.阅读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试科目为7科,即语数英3科、选考3科再加体育(40分),但中考总分只有580分 B.小吴喜欢理化,按选考要求,如果他选考了生物(化学),还可以再选考物理 C.小张考前预计地理能拿高分,物理最次;中考后他的地理和物理将按100%和60%折算计分 D.小李喜欢阅读,平时文科成绩好,但他不能同时选考政(思想品德)史地3科 48.阅读材料二,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神贯注 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学生看见一位老人正在路边粘(zhān)蝉(chán)。蝉停在高高的树枝上,老人一举竿(gān)就粘住一个,简直就像从衣袋里取东西一样容易。孔子看了赞不绝口“妙极了!妙极了”老人看了看他们,笑着说:“刚开始的时候,我也不行。一举起竹竿,手就会颤(chàn)抖,离蝉还远呢,蝉就飞走了。” 孔子问:“那您又是怎样练出这手绝招的呢?” 老人从容地说:“粘蝉先要练举竿。我在竹竿的顶端放上一个小球,举竿时尽量不让小球掉下来。我天天练,月月练,练了很长时间,我的手终于不再颤抖了。我还坚持练站立的功夫,现在我可以像埋在土里的木桩一样,一动也不动地站很长时间。另外,粘蝉必须全神贯注。我在粘蝉的时候,两眼只盯着蝉的翅膀,别的什么也不去看。这样,我就能见一个粘一个了。” 孔子听了老人的话,回头对他的学生说:“勤学苦练,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做好。粘蝉是这样,做其他事也是这样。” 49.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连声称赞。(__________________) (2)一心一意,集中全部精力。(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集中全部注意力。(___________________) 50.用“___”画出表现老人粘蝉技术高超的句子。 51.按照下面的提示把第3自然中老人说的话用“/”分为三层。 ①苦练举竿和站立功夫。②粘蝉时要全神贯注。③终于能够见一个粘一个了。 52.这篇短文的中心句是( ) A.蝉停在高高的树枝上,老人一举竿就粘住一个,简直就像从衣袋里取东西一线样容易。 B.粘蝉必须全神贯注。 C.勤学苦练,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做好。粘蝉是这样,做其他事也是这样。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53.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盖士人读书 __________(2)第三要有恒 __________ (3)如井蛙之窥天 ________(4)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_____________ 54.翻译句子。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翻译: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翻译: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 聂耳 风云儿女 2., 、 、 , 。 3.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人民群众自愿组织起义勇军,奋起抗战。 耳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发起极大的创作热情,立即动手谱曲,他把自己关在简陋的住房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高唱,一会儿按着节拍走动。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都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 4.这首歌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坚定有力,把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体现出来了 5.每次听到国歌,就心潮澎湃。只想激动的落泪!真的。特别是运动会上,五星红旗升起,国歌奏响,我都会热血沸腾的流下泪来。 6.jǜ lē 7.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8.雨雪的形成 风的形成 杀菌能力 9.从道理上说应该是这样 10.A 11.走搭石时互相礼让 背老人过搭石 互相礼让 尊老爱老 12.C 13.看见小朋友在搭石上欢快的奔跑、嬉笑。 14.da √ chà√ jiá√ 15.根 树根 很 很好 跟 跟上 16.四四方方的脸上,那双浓眉紧紧的皱了个疙瘩。 17.√ √ √ 18.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面对,勇敢坚持下去。 19.粉红色 墨绿色 天蓝色 银灰色 20.云雾随着夕阳下落,色彩和状态发生了变化。夕照锦绣谷,云雾雍容,肃静;夕阳接近江面,云雾如火把,色彩明暗斑驳。 21.这是一幅送行图。 22.斑斓的落霞 锦绣谷的云雾 太阳 对落霞的无比喜爱和赞美 23.排比 比喻 美轮美奂的宫殿。 24.动作 赞美、喜爱 绝口不提 25.蔺相如一方面看出秦王没有诚意拿十五座城换璧的意思,另一方面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所以他才敢理直气壮地说。 蔺相如利用秦王喜欢和氏璧的心理,用此来威胁秦王,目的是为了让秦王做出妥协,不是真的要撞。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撞的,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随手里。 26.B 27.他是一位顾全大局,有大智大勇,不计前嫌,以国家为重的爱国臣子。 28.“小花鹿”可讨人喜欢。 29.脑袋 小嘴 身体 尾巴 30.大 小 31.D 32.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33.对比衬托出白鹭的美。 34.色彩和形态都恰到好处。 35.分别从清晨和黄昏的时间,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写。 36.首尾呼应。韵说出了白鹭的优美,他的悠然、清澄。 37.犹如 亲呢 38.周恩来 39.平易近人,关心他人。 40.①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②周总理妙回答西方记者提问。 41.居然 待 竟 42.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砸咂嘴,难道在做梦? 43.喜爱 44.B 45.A 46.信赖,指“小家伙”和“我”的亲近、信任、依恋。美好的境界,指人与动物间互相依恋的情意,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时的创作灵感。 47.C 48.选考的科目,原始总分相同的情况下,单科高分越多,最后折合后的总分越高。 49.赞不绝口 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50.蝉停在高高的树枝上,老人一举竿就粘住一个,简直就像从衣袋里取东西一样容易。 51.……站很长时间。/…什么也不去看。/这样,我就能见一个粘一个了。” 52.C 53.读书人 恒心 看 一定 54. 因此世上的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胆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气的人一定不甘心处于社会下层;有胆识的人则知道学无止境,不会因为有一点收获而满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