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母亲说的话?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拒绝 ),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秦王(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 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 3.根据课文,写出文中括号内的词语。 4.给文章中空白处加标点。 5.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雾凇岛上看雾凇 周立新 吉林雾凇远近闻名。每年的12月下旬开始,松花江江面的大量雾气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大面积的雾凇奇观。而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的雾凇岛,则是观赏和拍摄雾凇奇观的最佳地点。 雾凇岛是松花江上的一座小岛,这里的地势较吉林市区低,又有江水环抱。当万物萧瑟、草木凋零的冬季到来,冷热空气在这里相交,便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雾凇奇观。那琼枝玉叶的娜娜杨柳、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冰清玉洁,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人们把吉林雾凇的观赏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夜看零,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在每一个时段内都能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惊奇。 夜看雾 “夜看雾”是指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松花江上出现的江雾景观。该景一般会出现在夜里10时左右,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出现,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雾气升腾着、翻滚着涌向松花江两岸。霎时间,游人置身于浓重的云雾之中,江边的建筑物、树木也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成为云海仙境一般。一般来说,当夜的江雾越是浓重,次日的雾凇景观越是壮观,这也成了吉林雾凇预报的重要征兆。 晨看挂 “晨看挂”是说清晨起来看“树挂”(雾凇)。经过一夜的浓雾,清晨,当人们再次来到雾凇观赏区时,前夜江堤上黑森森的柳树、松柏和千年榆树,居然在一夜之间被江雾染得一片银白,在眼前豁然呈现出一个银色梦幻般的奇妙世界。江边的树木凝结了厚厚的雾凇,太阳被晨雾遮住。每一棵垂柳的枝条都晶莹闪烁,宛若玉枝垂挂,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株株被雾凇所装扮的松柏都似银菊牡丹盛开、寒冬蜡梅怒放,就连路边的小草,也被雾凇包裹得毛茸茸的。 待到近午赏落花 “待到近午赏落花”是描述观赏雾凇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9点以后,阳光、微风怀着对雾凇的妒忌,促使凝结在树枝上的雾凇开始脱落。最初只是一点一片地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在空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雪帘。纷飞的雾凇似雪花一样落到人们的头上、肩上,使人感到格外凉爽、清新。 7.把文中引用的诗句补充完整。 8.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9.作者描写“夜看雾”的景观时,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的方法,表现出(______)的景象;描写“晨看挂”的景观时,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的方法,表现出树挂(______)的特点。 A雾气翻滚、景物若隐若现 B形态万千、晶莹剔透 C静态 D动态 10.“待到近午赏落花”部分,作者先运用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雾凇脱落的原因;又运用____的修辞手法,把脱落的雾凇比作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雾凇的样子。 ①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②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hú 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叙 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悼悼),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③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 fù)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1.划去括号里错误的字音或字形。 12.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13.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4.文段①采用________的方式,略写“________”这个“面”,详写老人调整搭石这个“点”。 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________的优秀品质。 15.用波浪线划出文段②中的比喻句。 1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一:老人及时调整搭石;风景二: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风景三:________;风景四:________。 17.如果让你给搭石取名,你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每一块石头上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说一说:假如你想成为课文中的“搭石”,那么在生活中你该怎样做?___________ ____ 我的“长生果” ……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待上半天,构想种种神话传说。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老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老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着迷,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19.作者说老师在作文《秋天来了》中“又圈又点”。现在请你对描写秋天的那段文字加以圈点,你会圈点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0.有人建议将本文题目改为《我的营养品》,联系全文,你是否同意?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 _____ 21.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联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 ____ 庐山落霞(节选) 孙 荪 夕照的锦绣谷,成了一片海,淡白中透着浅绿,晶莹透明,纹丝不动,像是结了冰,又像是巨型玻璃镶成的舞台。沿“海”周围,是厚不可测的碧玉般的云雾,上面平平的,周遭如壁,像一溜高原。肃穆,宁静。 这像一幅什么图画?同游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恰切的比喻。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西天净土…… 我暗想:这不是一幅送行图吗?你看,那云障雾壁,雍容,肃静,不正是从千山万谷聚集而来的云神雾仙吗?早晨太阳从鄱阳湖升起的时候,它们云霞万朵,彩衣百重,迎候在九奇峰与含鄱口的奇峰异谷;现在,当太阳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又赶到锦绣谷来送行了。 好像要证明我的想法似的,太阳接近江面的时候,随着传令兵式的一缕烟云飞过,云壁雾障翻涌起来,江边像点起了万千火把,霎时,色彩明暗斑驳,一片欢腾:或乘龙乘凤,或骑象骑虎,或驾车驾舟,一起向夕阳奔去,欢呼,雀跃,挥手,直到夕阳沉下。 天边留下了一幅无比宽大的斑斓的五彩织锦。 这最后一个镜头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脑海:这是不是太阳给送行者回赠的礼物呢?我痴痴地想。 22.我能写出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淡白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夕照中的云雾有哪些变化?请作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把“这不是一幅送行图吗? ”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画“ ”线的句子中,“这”指的是_________,“送行者”知道的是______________,“送行者”送的是________________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6.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发挥你的想象续写句子。 有的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一个南方的女孩曾对我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女孩每天早晨上班前,都要去父亲的住处,并且坐下来陪父亲喝一杯茶。女孩的父亲每天都要做好早餐等着女孩,因为他不想让女孩不吃早餐就去上班。 一个下雨的早晨,外面刮着冷风,女孩因为前一天晚上闹钟忘了定时而睡过了头,因此来不及去看望父亲。于是女孩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并做了解释。 “你真的不来吗?”话筒里传来了父亲关切的声音,话音里包含着一种明显的失望。女孩便向父亲保证:“爸爸,我明天一定去看您,真的。” 收拾完,女孩便骑车上班去了。车刚过家门拐弯处,绕到房后时,女孩发现冰冷的雨中站着自己孤零零的父亲,手里提着一个装着早餐的方便袋,如一座爱的丰碑耸立在那里。原来女孩的父亲为了能够让女孩吃上早餐,一接完电话便赶了过来。更令人感动的是,女孩的父亲怕女孩还要坐下陪自己喝茶而耽误上班,便一直默默地守候在女孩的屋后,丝毫没有上楼打搅女孩的意思…… 女孩讲到这儿,她的眼睛湿润了。我们常说:“爸爸爱我们,我们也爱爸爸。”其实,爸爸对我们的爱是大海,而我们对爸爸的爱只能算得上是一条清澈的小溪,与大海的浩瀚相比,根本微不足道。难怪我经常听人们这么说:父爱无边。 27.在文前的横线上加个合适的题目。 28.每天早上上班前,女孩都要陪父亲____________,父亲为女孩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女孩的父亲为何孤零零地站在雨中等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0.怎样理解文中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鼓励的魅力 顾利锋 李丽梅 理发师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几个月后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 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深藏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 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徒弟无言。 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利索、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 顾客听了,满意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交钱一边笑着说:“花的时间挺长的。”徒弟不知该怎么接话,站在一旁绞着衣角。 师傅笑道:“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付款一边笑着说:“动作挺利索,15分钟就解决问题。”徒弟沉默不语。 师傅笑着说:“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满意告辞。∥ 晚上打烊。徒弟愣愣地问师傅:“师傅,您为什么处处替我说话?反过来,那我没有一次做对了?” 师傅宽厚地笑道:“不错,每一件事情都包含了两重性,有对有错,有利有弊。我之所以在顾客面前鼓励你,作用有二:对顾客来说,是讨人家喜欢,因为谁都爱听吉利的话;对你而言,( )是鼓励( )是鞭策,( )万事开头难,( )我希望你以后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徒弟很受感动,从此,他越发刻苦学艺。日复一日,徒弟的手艺更加精湛了。 人,在鼓励中扬起生活的风帆,在鼓励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鼓励中创造奇迹。鼓励他人既是处世的艺术又是做人的美德。被鼓励的人心怀感激,恰是对鼓励者最好的回报。 3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2.短文已用“∥”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请用一两句话概括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3.在短文的前一部分,作者用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师傅和徒弟的表情,徒弟总是“不语”,表现出他当时的____________;师傅总是“笑着解释”,表现出师傅的___________。 34.师父替徒弟说好话的目的是什么?( )(多选) A.赞美顾客,让顾客满意而去。 B.鼓励徒弟,希望徒弟以后做得更好。 C.只为袒护徒弟,爱护徒弟。 D.教给徒弟怎样说话更得体。 35.对文中画线部分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这段话概括了鼓励的作用。 B.被鼓励的人一定要懂得回报他人。 C.告诉我们应该学会鼓励他人,同时接受鼓励要心存感激。 36.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鼓励呢? 你的同桌语文单元测试只考了60分,他的心情很不好,你会这样安慰他:“_________ _____。” 牛郎织女(一)(节选)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牛郎听哥哥嫂子这么说,想了想,说:“好,我这就走!”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37.“恋恋不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像“恋恋不舍”这种结构的词语我还会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通过嫂子的言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9.用“____”画出描写牛郎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这段文字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多选) A.不要再留恋了,哥嫂不喜欢我,那我就走吧。 B.有老牛这个亲密的伙伴相伴就足够了。 C.为了得到这头很惹人喜欢的牛,离开家也没什么。 D.牛郎不喜欢这辆车。 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织女走,就跑过来拉住织女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只喊了一句:“快去找你爹!” 牛郎跟着男孩赶回家,只见梭子放在织了半截的布匹上,灶上的饭正冒着热气,女孩坐在门前哭。他决定上天去追,把织女救回来。可是怎么能上天呢?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他赶紧披上牛皮,找出两个筐,一个筐里放一个孩子,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起来了,耳边的风呼呼直响。飞了一会儿,望见妻子和老太婆了,他就喊“我来了”,两个孩子也连声喊“娘”。越飞越近,眼看要赶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槽了,牛郎的前边忽然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浪很大,牛郎飞不过去了。 …… 每年的这一天,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就因为这件事,每逢那一天,人们很少看见喜鹊,它们都往天河那儿搭桥去了。还有人说,那一天夜里,要是在葡萄架下边静静地听着。还可以听见牛郎、织女在桥上亲亲密密地说话呢。 40.读了画“ ”线的句子,你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用“ ”画出描写织女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她 。 42.“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联系课文,“老牛临死前说的话”指的是_____ _______。这是一种___ _的写作方法。 43.牛郎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一情节安排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4.“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远远地望着,不能住在一块儿了。”从“只能”一词可以看出___________。 45.用“ ”画出表现牛郎的“心急如焚”的句子,并试着读出牛郎的这种心情。 46.“这一天”夜晚,我们遥望天空,看到银河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不禁吟诵起诗句:“______ ___。” 47.读读画线的句子,想一想,牛郎、织女会说些什么? (1)谈到儿女,织女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谈到老牛,牛郎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谈到王母娘娘,织女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巨变 几年没回老家了。去年暑假,妈妈提议:“咱们回趟老家吧!”我本想在暑假里和小伙伴们痛痛快快地玩几天,这下又完了。老家是山区,什么也没有,吃不上好东西不算,连《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也看不上了,我很不高兴。可是不能违背妈妈的意愿,只好跟着爸爸、妈妈坐上了火车。 快下车了,我心里不免嘀咕起来:唉,又该爬山了,老家离县城还有几十里路,走到老家也该累死了!可没想到,这次舅舅是开着汽车来接我们的。上车后,我问舅舅:“这汽车是大队的吧?”“不,是咱家的。”舅舅一边开车一边对我说。“真的?咱家能买得起吗?”“怎么买不起?有了党的好政策,你姥姥这几年光养猪的收入就有几千元,加上你舅妈养的那些鸡呀、兔呀,再加上农业收入,这几年每年的总收入上万元哩!”“啊!姥姥家是万元户啦!”我心里高兴极了,农村人家现在有这么多收入,比我们城市可强多啦!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村边。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站在村头一望,真是万家灯火。我不禁问舅舅:“现在咱们村家家都用上了电灯了吗?”“嗯,村里建了小水电站,不仅点上了电灯,连碾米磨面都电气化了。”这可真是没想到的事。上次来,家家点的煤油灯,屋里暗得什么也看不清,进门不小心,我还摔了一跤呢! 进了村,舅舅领着我们朝姥姥家走去。走到门口,我借着灯光一看,记忆中的那两间小草屋不见了,代替它的是一排整齐的大瓦房。舅舅看我脸上惊讶的神色,就说:“去年咱家盖了这十间大瓦房。小辉,你看这房子好不好?”“好,好,太好了!我们再也不用挤着睡在一起了!”我拍着手高兴地说。 走进屋子里,我一下子惊呆了。屋子里摆着崭新的家俱,正中央的桌子上放着一台十四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旁边还摆着一架双喇叭的收录机。我跑进左面的卧室一看,一台“航空牌”洗衣机正隆隆作响。“哎呀,真好!我家还没有洗衣机呢,这里却已经用上了!”我羡慕地赞叹着。 过了一会儿,姥姥和舅妈摆上了丰盛的饭菜,“呀,真香啊!”我连忙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瘦肉。记得上次来的时候,我们只能吃稀饭窝窝头。那时,我还小,不懂事,顺手把窝窝头扔了,姥姥很伤心,当时就哭了。为这,妈妈还打了我一顿呢!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真不敢相信,可这一切又是的的确确的事实。 开饭了( )全家围坐在一起( )爸爸端起酒杯说( )家乡有了这样大的变化( )可是件大喜事( )来为了全家的幸福( )日子一年比一年更好( )我们干了这杯酒吧( )我听了( )赶忙举起我面前那个盛满了桔子水的酒杯( )说( )我也干一杯( ) 晚上,睡在床上,我高兴地搂着妈妈说:“妈妈,明年我们还回老家,行吗?”“行啊!”妈妈瞧着我笑了,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48.给本文第八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9.全文按照“路上——村边——大门口——进屋——吃饭——睡觉”这一思路,用“‖”把全文分成6段。 50.这篇文章是按__________分段的。 51.本文通过作者一次回山区老家的经过,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____________ 52.本文在写作方法上,作者采用了__________对比,__________对比的手法,把_______、_______词语渗透在各段之中,使文章的条理______主题________。 东方之珠 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xù)的浅水湾,是旅游、渡假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精彩表演的游客。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正在尽情地嬉(xī)戏,它们忽而腾空跃起,忽而悠然落下。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摩天大楼鳞(lín)次栉(zhì)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lín láng)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腾不息。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cuǐ càn)的“东方之珠”! 53.给下面句子中的画线词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原意。 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正在尽情地嬉戏,它们忽而(______)腾空跃起,忽而(______)悠然落下。 54.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5.短文用“总起一分述一总结”的结构方式叙述,其中分述部分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 三个景点的内容。 56.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正在尽情地嬉戏。 B.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C.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D.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腾不息。 57.仿照第5自然段写法,围绕所给句子写一段话。 一到节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使楚》节选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58.“矩”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59.我会填。 (______)地回答(______)的样子 (______)地笑 (______)的国家 60.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严肃(___ ___) 故意(____ ___) 撒谎(__ _____) 6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 ______ (2)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 ____ (3)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62.晏子同楚王的这一次斗智,采用的方法是:( ) A.贬低对方—抬高自己 B.贬低自己—贬低对方 C.举例比较—贬低对方 63.从上面这段话晏子的语言、动作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注释)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②殆:疑惑。 64.“故”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故意,有意;②缘故,原因;③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应选第______种意思。 65.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 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67.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8.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为什么?(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9.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0.结合你自己读书的情况,谈谈你对“读书三到”的认识 参考答案 1.夸张。突出桂花的香。 2.在母亲眼里,唯有家乡的桂花才是最香的。母亲话中流露着她对家、对家乡的无比眷恋之情。 3.拒绝 拒绝 4.:“ 。 , !” 5.蔺相如看到秦王侮辱赵王,他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所以逼秦王击缶。 6.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人。 7.千树万树梨花开 8.雾气冷却后以霜的形式凝结到树枝上,就形成了雾凇。 9. D A C B 10.拟人 比喻 雪帘 雪花 11.shú fù 叙 悼悼 12.:,,,,,, 。 13.无论;只要;如果;就 14.点面结合 人们早早摆搭石 老人淳朴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 15.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17.善良石 勤劳美 谦让石 尊老美 团结石 奉献美 18.助人为乐、和同学团结友爱、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19.这段文字用词准确传神,“拂、撒、挡、捧”等一组连用的动词,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美好和热情。 20.不同意。虽然都强调书对自己成长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但是,“长生果”更突出书对自己的影响是终身的,而且有神话色彩,突出自己对书的迷恋(用“长生果”,显得含义更深,给人的启发和联想余地更大。) 21.书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读书有诸多益处,对人的成长影响至巨,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我们在平时就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22.粉红色 墨绿色 天蓝色 银灰色 23.云雾随着夕阳下落,色彩和状态发生了变化。夕照锦绣谷,云雾雍容,肃静;夕阳接近江面,云雾如火把,色彩明暗斑驳。 24.这是一幅送行图。 25.斑斓的落霞 锦绣谷的云雾 太阳 对落霞的无比喜爱和赞美 26.排比 比喻 美轮美奂的宫殿。 27.父爱 28.喝一杯茶 做早点 父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29.为了让女孩能够吃上早点。 30.把“父爱”比作“无无边无际的大海”,把“子女对父母的爱及回报”比作“小溪”,说明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太少,而父母心中最关心和最担心的是孩子。 31.既 也 虽然 但是 32.四位顾客都不满意徒弟剪的头发,但是都被师傅用巧妙的语言化解了。 33.窘迫、局促不安和不知所措 睿智和善于言辞 34.AB 35.AC 36.失败乃成功之母,一次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要继续努力,我相信你能行的 37.舍不得离开 井井有条 彬彬有礼 38.尖酸刻薄 39.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离不离开家有什关系? 40.我感受到了王母娘娘专横霸道、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41.织女心里很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只喊了一句:“快去找你爹!” 不愿回到天庭,留恋人间的幸福生活 42.老牛死前,嘱咐牛郎将它的皮留着,好在紧急时刻派上用场。 前后照应 43.这一情节的安排,既与上文写老牛死前所说的话前后相照应,又为下文披着牛皮救织女做好了铺垫,使得文章情节不突兀,每个部分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保证了故事的连贯和顺畅。 44.他们渴望能相聚,但又无力违抗王母娘娘。 45.他赶紧披上牛皮,找出两个筐,一个筐里放一个孩子,挑起来就往外跑。 46.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7.瞧,咱们的一双儿女 长得多可爱呀! 多亏了老牛让咱俩结为夫妻,可惜它早就不在了! 外祖母真是狠毒啊,要不是她咱们就能团团圆圆的,多好啊! 48., 。 :“ , 。 , , !” , , :“ !” 49.第一段:“几年没回老家了……比我们城市可强多啦!” 第二段:“不知不觉……我还摔了一跤呢!” 第三段:“进了村……我拍着手高兴地说着。” 第四段:“走进屋子里……我羡慕地赞叹着。” 第五段:“过了一会儿……我也干一杯。” 第六段:“晚上……笑了起来。” 50.地点转换 51.老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是因为党的政策好。 52.过去与现在 农村和城市 高兴 赞叹 清晰 鲜明 53.一会儿 一会儿 54.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55.浅水湾 海洋公园 铜锣湾 56.A 57.来来往往的车辆,像流水一样一眼望不到头。喇叭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汇成一首美妙的交响乐。 58.矢 4 59.认真 可爱 高兴 美丽 60.随便 无意 诚实 61.我最不中用,所以把我派到这儿来了。 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楚王这一问,他实在不好回答。 大王不能说齐国没有人。 62.B 63.晏子是个能言善辩、机智聪明,十分爱国的人。 64.③ 65.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66.BC 67.心(思想)不在这里,那么眼睛就看不仔细;心(思想)、眼睛不集中专一,只是随随便便诵读,决不能够记住,即使(暂时)记住了,也不可能记忆长久。 68.作者强调了心到的重要,这是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69.读书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和口到。 70.读书,可以让人感悟古人的思虑情思。虽然生命如流水,随即而逝,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穿越时光,感叹沧海桑田的变迁,感悟国盛人兴的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