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枣庄),拥有资金750万元,年产煤近100万吨,年盈利近400万元,煤矿工人达2万多人,是当时全国有名的三大煤矿之一。
枣庄人民有着勤劳的优良传统和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枣庄广大煤矿工人,在历次革命斗争中,都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党的创建初期,就在枣庄矿区产业工人中发动工人运动,创建了党的组织。
1923年11月,中央中共三届一中执行委员会决议案中指出:“山东之坊子、淄川博山、峄县等处矿工运动,山东同志应把它和津浦、胶济路工人运动同时并重……”
1926年初,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山东地委”)曾派遣一位姓李的同志到枣庄矿区开展筹建党的活动,因白色恐怖严重,没有职业掩护,住了3个月便离开了。李同志在枣庄矿区虽未建立党的组织,但他宣传革命道理,号召工人团结起来,同资本家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进行斗争,提高了工人觉悟,为后来在枣庄矿区创建党组织奠定了基础。
1926年4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派纪子瑞到枣庄矿区进行党的工作,开展工人运动。
纪子瑞(又名“纪济民”“纪玉夫”),1895年出生在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里岔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为了谋生,1910年,15岁的纪子瑞跟随大哥纪子祯到“青岛四方机厂”做木工,受尽了德、日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压迫和剥削。1923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中共一大”代表、时任青岛党组织领导人的邓恩铭,到四方机厂开展工作,纪子瑞跟随邓恩铭参加党组织领导的活动,并于1924年由邓恩铭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四方机厂第一批发展的7名党员之一。
纪子瑞来到枣庄矿区后,他接受前者“无职业掩护不能立足”的教训,在矿井下干了个小工。他利用工作间隙,积极向矿工宣传革命道理,启发政治觉悟。通过纪子瑞的考察和培养,先后发展了张福林、蒋福义、郭长青、王文彬、杜宝财、芮庆红、房洪春、陶福元、刘雁德、吴均山10名工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纪子瑞创建了“中共枣庄矿区支部”,亦称“中兴煤矿党支部”,纪子瑞任书记,张福林任委员。中共枣庄矿区支部直属“中共山东地委”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在枣庄地区创建的第一个党支部。

1926年12月,在中共枣庄矿区支部的组织和发动下,以中兴煤矿电务处和机务处的工人为主,以共产党员和群众积极分子为骨干,建立了“枣庄矿区赤色地下工会”,张福林任主席,陈亚伦任组织委员,郑文洪任宣传委员,程洪年任秘书,会员有50余名。
1927年6月26日,北伐军李宗仁部第三路军贺耀祖率兵进驻枣庄矿区,中共枣庄矿区支部积极组织工人欢迎北伐军的到来。因当时的形势对工人运动发展较为有利,6月27日下午,由中共枣庄矿区支部书记纪子瑞主持,召开了工人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枣庄矿区劳工会”,张福林任书记、梁棠任会长兼宣传委员,陈亚伦任组织委员,程洪年任秘书,张福林、杜宝财、梁棠、程洪年等21名同志为工会执行委员。此时,工会会员达到9000余人(其中入会注册者有4000余人)。大会通过了向中兴煤矿资本家提出的保障工人权利、提高工资、住房和医疗待遇等16条要求,迫使资本家口头做了答复。会后,工会又组织工人代表到中兴公司大楼斗争了巡警局长杨敬业,揭露其迫害工人的罪行,杨向工人代表低头认罪。工会组织的一系列行动,显示出工人阶级团结的强大威力,赢得了矿工的普遍信任。
1927年7月下旬,北伐军驻枣庄部队南撤,中共枣庄矿区支部和枣庄矿区劳工会组织了近500名工人,参加了“随军工程营”亦称“铁道工程营”。因工会骨干参加了“随军工程营”随北伐军南撤,枣庄矿区劳工会解体。“随军工程营”随北伐军南下后,因缺乏供给,生活无保障,于同年10月自动解散。此时,枣庄矿区支部书记纪子瑞,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已离开枣庄。枣庄矿区支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该支部自行停止活动。但共产党员张福林同志仍继续领导工人对资本家进行斗争,为后来峄县党组织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史料选自:
1、中共枣庄市委党史办编《中共枣庄党史大事记》;
2、中共枣庄市委组织部、党史办、枣庄市档案局编《中共枣庄市组织史》;
3、中共峄城区委组织部、党史办、峄城区档案局编《中共峄城区组织史》;
4、苑继平主编《枣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