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重中国文化之道

 新用户04716713 2023-01-16 发布于河南

​中国文化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结晶,中国文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在中华儿女在生活实践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聪明才智经验精华和历史成长经典哲学。於文字记录书写的精神食粮。谱写了中华悠久的文明长河绝美画卷。

中国文化的精神象征,就是中国道。

道是天、地、人、物的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是联系天、地、人、物的规律,是和谐共生天、地、人、物的指导原则,是天、地、人、物融於自然又高于自然,胜於自然并且共生的条件法则。

人类社会的诞生和延续,是一部悲壮的成长发展史,在一次次的碰撞争斗之中(我用尽量克制的文字表达),胜者赢,败者一次次的迁徙,撒播着中华文明,又一次次地将中华文明延伸到各个大洲,由于夏的逃,商的分,周的离,最为明显的在秦嬴政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六国文字和六国语言已经有落败的六国贵族带到了其他的地方,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各个文明为何会有共性的特点。只是在崇拜、生活习惯、生活习俗等等有所差异。形成佛、基督派系。(可有各方文物历史学家拉开进行全系统研究)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能够通过今来退(推)演古代,我们也能从古代遗迹了解古代。历史更是道发展的必更之路。

中国道的发展及主要表现形式:

1、老子以易经发展理念,并给予注释形成道教文化,以及后世对于道教文化分系,以自然规则,无为而治,既道法自然,无为为上是其核心。

2、孔子以易经为本延伸其人性,以高尚品德感化,仁心仁义,三纲五常等形成儒文化。讲究以德行高尚、顺意天命为其核心。

3、鬼谷子以易经、道集成大化,为心、则、枢、管、成独树一帜。於法、联分、军、科、谋成而自发为大。

4、墨子以易经为基础,以儒为本批判开拓新发以实用主义、大爱主义为主要核心的墨文化。

5、韩非子师承鬼谷子,以法定标,规范标准,独成法学。

6、孙子师承鬼谷子(和历史记载有有出入),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因势向导,计心伐谋,之为军书。

7、苏秦张仪师承鬼谷子,主张通过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加以联分(纵横)的奴驭、驾驭术。

8、黄帝内经,由阴阳五行,人精气神的转换,在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法,驱除病害的中医学。

9、周易易经,中国道的开山鼻祖。以及周易易经推化升级演变的科学、农学、占卜学、杂学等等。

10、毛泽东 用来自人民给还之予人民,以游离整和的开创毛学。

厚重中国文化—道,既结合自然发展规律,又呈现改善自然天灾应对方法,成于自然用之于自然。用法则法规的约束,既利民又利国。行德行以归化社会,自派系文化文明。

现在中国文化道和厚重中国文化道,差距有点大,我们只吸收其中二到三成,因为古代讲究师承关系,有许多已经失传。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是这个世界最具有厚重文化,古老文明的中国,具有一流的充满智慧,具有开拓创新研发的优秀中华儿女。(删除影响整体布局观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