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0年,中央机关科员伪造周总理批条,从中国人民银行诈骗20万元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3-01-16 发布于四川

1960年3月24日,周总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收到了中央人民银行送来的一张取款收条。

这张收条的大概内容是:一个名叫赵全一的人,拿着周总理的批示,从中国人民银行提走了20万元的现金

工作人员核对后,发现总理压根就没有写过这样的批示。于是,他们当即找中国人民银行了解情况。

周总理

原来,3月18日下午的时候,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传达室,来了一个自称国务院办公厅的人,手里还提着一个国家机关内部才有的牛皮纸大信袋。此人对传达室的值班人员说:要将一封“国务院总理办公室”的急信,交到银行行长手中

此人到了银行秘书室以后,将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落款的大信封递了过去。当时秘书室只有一位年轻的收发员值班,他按照程序签收了大信封后,送信的人便离开了。

因为被告知是总理办公室的紧急信件,所以送信的人刚走,收发员就联系了行长办公室秘书,请示该如何处理此事。行长秘书一听,当即向当天值班的计划局副局长汇报了此事。

伪造的批条

副局长打开大信封一看,里面装着一张拨款申请表,表上还有周总理的“批示”:请人民银行立即拨给现款20万元,七时务必送到民族饭店赵全一收

副局长和银行的其他领导商量后,当即通知会计极速办理送款。在过程中,他们又觉得有些不对劲,因为他们和总理办公室常有公务往来,但从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这和一贯的程序不符。

可还没等细想,他们又接到了自称是总理办公室的催办电话。这下子,他们再无怀疑,毕竟如果是骗子,哪会这么“理直气壮”。

于是,当晚7时,银行的3位工作人员提着20万元现款来到了民族饭店。这里,还真有一个自称名叫“赵全一”的人在等待接受款项。不仅如此,这个“赵全一”还拿出了一张介绍信,上面不仅写明了安排赵全一领取拨款,还盖着“总理办公室介绍信专用”的图章。

民族饭店

银行人员看完介绍信后,不疑有他,就向“赵全一”索要收据,毕竟这是基本程序。对此,“赵全一”似乎也是轻车熟路,当即拿出一张纸签据了收条,连同介绍信一起交给了银行人员。之后,银行人员就拿着收条和介绍信回去了。

由于银行和总理办公室多有工作往来,票据交割都是定期处理,所以银行方面始终不曾发现被骗。直到6天后,到总理办公室送票据,双方核对后,银行才意识到被骗。

很快,这件事就被上报。周总理得知后,当即指示公安部:从速侦破此案!

周总理

虽然办案的公安同志想不通,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大胆,敢伪造周总理的批示诈骗。但根据多年的破案经验,他们还是很快就锁定了嫌疑人范围:

其一,办案公安判断犯罪分子很有可能是内部单位人员,特别是中央机关科室的。毕竟普通人可接触不到国务院信封和信纸;

其二,犯罪分子很有可能别名叫“赵全一”,而且3月18日那天下午请假没有上班;

其三,比对装着伪造批示的国务院信封,公安部门发现它和商贸部使用的国务院信封很像,所以犯罪分子很有可能在外贸部上班。

顺着这些线索,公安部门很快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外贸部出口局计划外科员王倬

王倬

因为查看此人资料的时候,公安部门发现他曾经还真有个别名叫“赵全一”。而且3月18日那天下午,王倬真就请假没有上班,问过他们单位人事部门,说他当天下午以带母亲去积水潭医院看病为由请假了。但是公安部门调看了当天积水潭医院的看病记录,压根没有王倬母子的任何纪录。

基于以上的调查,其实基本已经能够确定,王倬就是作案的诈骗人员。不过公安部门并没有轻举妄动,毕竟“捉贼捉赃”。所以,公安部门并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在王倬身边安排了多位侦查员。

最终,公安人员从王倬家西屋厨房的炉子下面,挖出了藏匿的赃款。眼见真相大白,王倬也不再抵赖,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王倬

不过对于王倬的犯罪动机,公安人员却很不解。所以,办案人员专门问了王倬原因。

对此,王倬给出了两个理由:主观原因是他自身利欲熏心;客观原因则是机关存在漏洞,他在单位的时候有幸看过周总理的批示,各级接到后从未怀疑过,都是无条件执行,这让他看到了可乘之机。于是他便伪造了周总理的笔迹,进行了此次诈骗。

不得不说,王倬的胆子确实够大,竟然敢伪造周总理的批示!但王倬显然忘掉了很重要的一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