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原第一古镇

 黄之中 2023-01-16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房舍重重依岸开,舟船日日顺河来,马帮铃响丹霞绕,钟灵毓秀惹人爱。”

这里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揭竿起义的传奇之地,这里曾经是船只如林,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这里也曾是马帮云集,驼铃阵阵的万里茶道——与朱仙镇、回郭镇、荆紫关镇并称为河南四大名镇,有着“中原第一古镇”之称的赊店古镇。

图片

赊店之名据传来自东汉高祖刘秀。他曾在此“赊旗访将,起师反莽”,从此,一代传奇登场。称帝之后,刘秀回想当年起义的地方以及这家店铺,便将当时他赊账的兴隆店改名为赊旗店,简称赊店。小镇随之改称赊旗,后被谐音“社”字取代,沿用至今。

图片

“白天千帆过,夜晚万盏灯。往今来,交通要地向来繁华,赊店古镇也是如此。

“地濒赭水,北走汴洛,斯镇居荆襄上游,为中原咽喉,洵称胜地。”清乾隆四十七年《创建春秋楼碑记》曾道出它咽喉之地的重要作用,“育水以东,唐泌之间,赊店亦豫南巨镇也,在城东北九十里。”清光绪三十年《南阳县志》也曾记载过它当时的风采。

清代时期,流经这里的潘河、赵河使其“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拥有发达的水运,成为古代中原地区和江南的物流集散中心,也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水陆交通中转枢纽。中原巨镇,一时闻名天下。

图片

依水而建,依商而兴。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使赊店古镇成为重要商埠,明清时期,最为鼎盛,有“天下店,数赊店”、“金汉口,银赊店”的美誉。

来此投资经商的商贾有十多个省,使其人口多达十多万,城东、南设多处码头,自东南江淮而来的大小船只来往,千帆竞扬,桅杆如林,卸货分类,再由从西北高原而来的马帮、驼队转发各地,通宵达旦,熙攘鼎沸。

商号林立,人车如流,全国各地客商云集赊店,500多商号总集百货,72道街分行划市,72座庙香火不断,21家骡马店朝夕客商不断,48家过载行日夜装卸不停。

图片

而赊店古镇的建筑也受南北文化影响,兼具南北文化之长,既有雄浑壮观的北方豪阔,又有柔美淡雅的南方风情,自成一体,严谨典雅。

图片

修建于中国古建筑艺术发展的最后一个高潮时期的山陕会馆,是国内最具观赏价值的会馆,也是唯一得到慈禧御笔之宝的民间商会建筑。各种木雕、石雕、砖雕栩栩如生,镂雕精巧,琉璃、彩画、宫灯、刺绣色彩华丽、美观精致。会馆门前的“三龙戏珠”浮雕照壁,高10米,宽13米,单檐硬山顶,是用1000多块彩釉陶瓷大方砖砌成的,透花雕龙、图案精巧、热闹浮夸,更是为民间建筑所罕见。

图片

古时看戏听曲是主要的娱乐活动,因而便有了为此而建的戏楼。山陕会馆内的悬鑑楼被誉为“中国古戏楼之最”。这是一座倒座戏楼,兴建于清嘉庆年间,高24米,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面南为山门,檐廊宽敞,面北为戏台,这种勾连搭结构独具匠心,极富特色。

图片

如今的赊店古镇,繁华不再,古朴安静,华丽低调的山陕会馆,芳草萋萋的唐河码头,无一不在诉说着过往的兴衰历史。一座赊店镇,半部商业史。沧海桑田,几度兴衰,唯有文化与建筑永远在赊店古镇留存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