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陀部族迁到河东生活之后,受到了地区社会汉族文化的影响

 广州玉 2023-01-16 发布于广东

一、“沙陀军”的设置

沙陀部族迁到河东生活之后,受到了地区社会汉族文化的影响——唐朝灭亡后,契丹贵族又趁中原地区藩镇割据之时南下侵略,当时居住于云、朔等地的沙陀、党项等族都受其害。《辽史太祖纪》中记载:“秋七月壬申,亲征突厥、吐浑、党项、小蕃、沙陀诸部,皆平之。俘其酋长及其户万五千六百,铠甲、兵仗、器服九十余万,宝货、驼马、牛羊不可胜算”。

契丹贵族在后唐建立之后,虽然南下征战的次数有所下降,但是依然派兵骚扰边疆,抢掠百姓和家畜,“同光中,契丹数以奚骑出入塞上,攻略燕、赵,人无宁岁”。契丹军队多次南下侵犯代北地区,在这之中被劫掠次数最多的是汉族百姓,当然沙陀等居住在此地的北方民族也深受其害。

文章图片1

《辽史属国表》中记载,天显元年(926),“回鹘、新罗、吐蕃、党项、沙陀从征有功,赏之”。由于辽只是不断侵袭云、朔等地,却并未占有,因此此处记载的“沙陀军”应当是辽多年南下侵袭所占有的俘虏组成的军队。后晋灭亡后,大部分人都归属了后汉,但仍有一部分人留在辽境内,其徙居于恒、定、云、朔等州之间。

被并入籍的沙陀人,在石敬瑭建立后晋后,按照此前商量好的协议,把燕云地区的十六州规划给契丹。燕云十六州大都有沙陀人居住,其中以云、朔、应、寰、蔚五州最为密集,在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这批沙陀人便被划入辽朝的管辖范围之内,受辽人管理和奴役。

根据《宋史宋琪传》记载:“复有近界尉厥里、室韦、女真、党项亦被胁属,每部不过千余骑,其三部落,吐浑、沙陀,洎幽州管内、雁门已北十余州军部落兵合二万余众,此是石晋割以赂蕃之地也;蕃汉诸族,其数可见矣”。

文章图片2

宋琪本是幽州人,在燕云十六州归属给契丹管辖之后,宋琪便一直为契丹效力,对辽朝以及北方民族的形势了如指掌。根据《宋琪传》中所记载,沙陀军在这支番汉军中所占比例虽不可知,但根据当时沙陀被并入辽籍人数众多的情况来看,沙陀军应该是其中的主力。同时,《辽史》中还记载辽朝设置了“沙陀国王府”,可知在辽朝境内还是有相当数量的沙陀人生活。

二、主动投附于辽朝的人

上文提到,在北汉灭亡之后,北汉君主刘继元投降于宋,但其兄刘继文以及驸马督尉卢钧则都投奔于辽。二者投奔于辽显然有一批沙陀人跟随,因为他们都是有重要影响的沙陀贵族,因此也有一部分沙陀人主动跟随他们投奔辽朝。金朝境内的沙陀人,虽然没有任何文献记载,但辽覆灭后,其领土大多为金所占,不可避免地也包括了沙陀人。

《金史》中记载了康公弼、康元弼二者的生平,其祖籍为应州和云中,这两个地区都是沙陀部族的重要居住地,因此追溯二人的祖籍应当隶属于沙陀。《元史阿剌兀思剔吉忽里传》中记载:阿剌兀思剔吉忽里“汪吉部人,系出沙陀雁门之后,远祖卜国,世为部长”。

文章图片3

汪古部中有一支为云中汪古,有学者研究之后认为云中汪古源于当地土著,当地土著除了汉族就是北方民族,沙陀人与汪古部人居住地相近,彼此关系也较为亲近,因此阿剌兀思剔吉忽里为沙陀雁门之后是很有可能的。最后关于西夏境内的沙陀人,在元代的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

有学者认为在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投靠成吉思汗的西夏部族“昔里钤部”先世,传闻就是沙陀遗民。在唐末五代时期,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来说,它是盛唐民族交流交融的继续发展。安史之乱爆发使得北方民族与汉族在经济文化的交融过程中采取了战争的形式,黄巢起义的爆发更是直接摧毁了晚唐政权,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过程。

晚唐、五代时期的民族交融是用藩镇割据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藩镇割据实际上是以民族斗争和交融为实质性内容的。沙陀内迁到河东地区居住之后,在唐朝北部边疆地区的政治军事事件中日益显示出来自己的力量,迅速地加入藩镇割据的行列,成为一支十分活跃的力量,成功走上唐末政局的历史舞台。

文章图片4

与此同时以李克用父子为代表的沙陀势力也在越来越深地参与中原政治事务的过程中,不断与汉族交流交往交融,并在建立后续中原王朝时采用了汉人文明的办法进行统治。沙陀部族自定居代北地区到后来建立王朝统一中原,再到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变化。在经济方面,从游牧到农耕,沙陀部族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河东地区本就是北方民族与汉族交汇的地带,农牧业交织,沙陀部族内迁到这样的地区定居可以说是很适合他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在代北地区居住,既可以保存沙陀部族自身的民族特性,又可以循序渐进地接受汉族的文明,在生产力发展上顺利走上和汉族交融的道路。

迁徙后客观的社会生活环境迫使沙陀不得不从游牧生活过渡到农耕生活,与此同时其本身的游牧生活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东地区汉人的生活习惯。在扩张势力的过程中,沙陀采取了婚姻、收养义子、任用汉人为官等方式来融入中原地区的统治方式。并且在文化上也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以沙陀贵族为首,从教育层面到风俗习惯皆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

文章图片5

三、沙陀以汉族统治观念来统治中原

在取得中原统治权,建立政权之后,又在政治制度上沿用汉族的典章制度,以中原汉族的统治观念来统治王朝,在这期间沙陀也被汉族的统治观念同化了。沙陀统治中原的时期,使得自身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同时也给中原汉族的组成增加了新鲜血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关系,五代时期虽然在政治上战乱频发、王朝更迭频繁,但在民族关系上始终处于一个交流交往交融的阶段。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许多民族出现,在隋唐这样的盛世背景下,对于多民族交流的包容性很高,这就注定了北方民族会进入历史的视野。而沙陀作为一支人数不多的北方民族能够在五代十国这个时期基本把持着北方中原的政局,不仅得益于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而且依赖于能够抓住机会的民族领袖以及在五代十国中混乱的政局中牢牢抓住了河东地区。

河东地区是唐五代的重要区域,其是李渊建立唐朝的初始地区,唐朝建立初始就作为全国仅次于长安、洛阳之外的第三大政治中心存在。唐中后期不仅承担着抵御北疆多民族侵袭的重任,而且担当着抑制内部藩镇叛乱包围唐中央的职责。对于唐中央来说,河东地区可以看作进攻唐中央区域最牢靠的一道防线。

文章图片6

唐末动乱以来,唐中央王朝对藩镇逐渐失去控制,使得整个唐王朝分崩离析。安史之乱之后藩镇林立,唐王朝再也掌控不住河东藩镇,而河东藩镇也不再作为唐王朝防御者的角色出现,而是逐渐独立起来,发展了属于自己的河东势力。沙陀内迁至代北地区之后便开始在河东地区发展起自己的势力,由于其战斗力强,且唐中央当时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局面,沙陀很快就成为了唐朝平叛藩镇叛乱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在为唐朝作战的同时沙陀不断在河东地区壮大势力,由不敌唐王朝的河东地区的势力到逐渐压过唐王朝在河东地区的控制。特别是平定庞勋之乱和黄巢起义之后李克用更是成为了河东节度使,牢牢把握住河东地区的核心职位。随后彻底把河东地区作为自己的驻地发展自己的政权,形成了以沙陀为主的河东势力。

河东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坚实,对于沙陀发展自己的政权有很大的助益。李克用占据河东发展势力,为沙陀进入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李存勖也是牢牢守着河东地区建立了后唐。

文章图片7

尔后石敬瑭、刘知远、刘崇等人建立政权时也是以河东地区为基础发展起自己的势力,可以说沙陀在河东地区培养的沙陀势力贯穿了整个唐末五代时期沙陀所建立的政权。而沙陀对于河东节度使这一职位的把持,使得其对于河东势力的掌控更是影响了五代十国多个政权的兴起与覆灭。

沙陀进入河东地区之后也给该地区带来一些变化,沙陀依靠河东地区建立起来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四个政权。并且由于长期居住与河东地区,沙陀的风俗影响着河东地区的汉人,使得河东地区的民风民俗更加崇尚武力,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了河东地区的畜牧业。

总的来说,李克用进入河东地区后,不仅带领沙陀贵族开始与汉族通婚,而且吸收了大量河东地区的汉人充实了自己的统治阶层。沙陀所建立的政权覆灭之后其遗民分别流向了宋、辽、金、西夏,并且在沙陀统治中原期间内,沙陀部族逐渐融入汉族之中,顺应了唐末五代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大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