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见到朋友妻子漂亮,羡慕之余写下一首词,感动世人近千年

 云天tyf 2023-01-16 发布于上海

原创2023-01-16 10:48·老涵的文史独白

文 |晨语初听

编辑 |老涵

前言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尤其是在唐宋时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流传至今。这些诗句的背后都是作者的情感的表达。

在现代,很多的唐诗和宋词都被列入了课本教材。相信很多人都对唐代诗人李白十分熟悉,他的才华在诗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在宋朝,也有一位十分出色的文学家。

这位文学家就是苏轼!苏轼家是一代“名门”,不仅出现了苏轼这位才子,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当时享有名气的文学家,并都位列“唐宋八大家”。

唐诗宋词流传至今,不但被很多人传颂,很多诗词还被改编到歌曲中被歌手传唱。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些歌曲的传唱让人不禁感慨,原来这些诗词不仅意境优美、情感饱和,谱成曲子后更是别有一番韵味。而除了改编成歌曲外,这些诗词还可能会成为网络语句。

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网络红句也被传扬开来,比如这两年比较火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还有“愿你归来仍是少年”。但其实这两句话的灵感就是来自苏轼的一首词。

这首词是苏轼看到自己好友的妻子貌美如花后,羡慕之余所写,那么这位好友是谁?为何会让苏轼因为羡慕而作词一首呢?

苏东坡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书法家和美食家,他除了诗词出名外,在美食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让很多人垂涎三尺的东坡肉就是他研究制作出来的。

而之所以叫做东坡人,则是因为苏轼号东坡居士,常被世人称为苏东坡。

苏轼可谓出生书香门第,他是苏味道的后人。那么苏味道又是谁呢?他是唐朝时期的官员、诗人。而且苏味道是个才子,九岁时就能作诗,在官场上更是先后两次为相。

尽管苏轼的父亲苏洵没有先辈苏味道的天赋,但是他十分用心、刻苦,因此也在文坛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苏轼21岁时,父亲苏洵就带他和弟弟苏辙上京赶考。而当时的主考官正是欧阳修,欧阳修对苏轼十分赏识,认为他的文采卓然,并赞扬其文采在日后必定能独步天下。

欧阳修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有了他的赏识和称赞,苏轼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他的很多词作都会传遍京城,他的官职也是一路高升。

苏轼不仅在官场上一帆风顺,在爱情上也是羡煞旁人。在1055年时,苏轼娶了自己的发妻王弗。

而这位王弗不仅知书达理,还懂诗文,与苏轼是情投意合、夫妻情深。

不过好景不长,仅仅恩爱了11年,王弗就去世了,只留下了一个6岁的儿子。苏轼对王弗用情至深,在其去世十年后,还“自难忘”。

有人可能会想,苏轼不是在王弗去世不到一年就娶了第二任妻子吗?且第二任妻子也是姓王,十年尚不能忘记王弗,为何又以如此之快的速度续弦呢?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名叫王闰之,而这个王闰之比苏轼小11岁,且就是王弗的堂妹。苏轼怎么会娶了亡妻的堂妹呢?

很多人表示,王闰之会嫁给苏轼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苏轼是一位有才华有人品的人,其次自己目睹姐夫对姐姐的一往情深自然是十分羡慕,最后,很多人认为其实王闰之可能从小就喜欢苏轼。

王闰之的心理活动很好推测,那苏轼呢?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同样流淌着王家的血脉,如果他成为继室,必然会照顾好自己与王弗的儿子。

从后面苏轼与王闰之和谐相处,王弗也对姐姐留下的孩子视如己出可以看出,苏轼与王闰之的结合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不过美好的事情不会总在一个人身上发生,在苏轼29岁时,其父亲苏洵不幸病逝。

他只能与苏辙回乡办理父亲的丧事,并在老家守孝三年。三年后,苏轼再次回到了京城,但此时的京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苏轼再次回京时已经是1069年,而此时正好是王安石变法的开端。其实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不过结果却不是那么的完美。

而苏轼也因为王安石变法官运发生滑坡,还拖累了自己的一位好朋友,那么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位朋友又是谁呢?

乌台诗案

北宋建国后不久,就出现了冗员、冗兵、冗费的问题,这种问题日渐严峻,最终导致了积贫积弱的情况。

很多人看到国朝现状后,就向当时的皇上进言,提出了一些变革政策,但是并没有收到实效。

在1058年时,王安石进京述职,向当时的宋仁宗提出了一些变法措施,但没有被采纳。直到1067年宋神宗上位,王安石变法才有了新的希望。在1069年时,王安石变法正式开始实行。

那么为何宋神宗没有像之前的皇帝一样忽略王安石的想法反而支持他呢?一方面宋神宗对王安石的变法策略是十分认可的,另一方面宋神宗一直非常仰慕王安石的才能。

王安石变法被称作是新派,其初心是改变积贫积弱的状况,但是一些政策明显是侵犯了保守版也就是朝廷中的旧派,两派之间产生了巨大的争执。

此时守孝期满回京的苏轼认识到自己与支持变法的新派难以共事,便主动申请赴外任职,于是宋神宗就将其任命为杭州的通判。

之后,又担任几州的知州。在上任的过程中,苏轼考察了新法推进的情况,发现了很多新法的弊端。他曾上书表传达了自己对新法的一些看法。

但是苏轼在当时的文坛影响力极大,他都敢上书和皇上说新法不好了,那在地方上还不知道跟一些文人、百姓说了什么,这明显就是在阻碍新法推行啊。

于是当时的新派就联名上奏弹劾苏轼,宋神宗也被苏轼直言不讳的书表气得半死,于是就着人将其押解到了御史台。

由于御史台门口有一棵柏树,上面经常会停留很多的乌鸦,因此又被称为乌台。

在进了御史台监狱后,新派人员轮番对苏轼进行盘问和诬告,将之前苏轼写的一些诗句强行与时事绑在一起,认为他在藐视朝廷、挑衅皇威,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此时是有理说不清,怪只怪自己没事写了太多诗。不过他也是个敢作敢当的人,承认了其中部分诗词确实是在嘲讽新法。

但是新派却对苏轼的回答添油加醋,向宋神宗汇报,说苏轼全部招认了,把当时的宋神宗气得要死。

他认为苏轼承认这么快可能是要保护同盟,于是让人调查他的一些往来人员,揪出其同盟。

而这一查就查出了很多与苏轼往来密切的文人,新派为了给这些人也定罪,就强行将一些诗词与新法联系在一起,说他们是合盟讽刺新法,阻碍新法推行。

在新派这边,是希望可以将苏轼置于死地,但是到后期移交给大理寺判决时,大理寺认为应该判牢狱两年,但是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规定,因此可以释放苏轼。

这种说法本来是不能得到支持的,但是在牢狱中的一个美丽错误让宋神宗动了恻隐之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等待判决的日子里,苏轼的儿子苏迈每天都去给苏轼送饭,由于苏轼不知道外面的情况,于是就与自己的儿子约好,如果有坏消息送饭菜时就送鱼,没有就送其它。

有一天苏迈有事不能去送饭,就将这件事委托给了一个亲友,但是他忘记告诉亲友不要做鱼了。大概是想给狱中的苏轼补补身子,这位亲友就做了一盘鱼送去。

看到鱼的苏轼整个人都不好了,他以为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就给自己的弟弟苏辙留了两首词告别。

苏轼在词中写了一句“圣主如天万物”,让宋神宗知道后很是感动,于是最后苏轼并没有被处斩,但是被贬谪为黄州的团练副使。

王巩

相比苏轼,他的好朋友王巩可就可怜太多了。王巩也是北宋时期的诗人和画家,与苏轼兴趣好爱相投,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古时候的人没有手机、电话等通讯方式,他们都是以书信方式联系。而苏轼和王巩又都是有才华的人,聚在一起时会吟诗作对,不在一起时也会写信或是互赠诗词。

也许王巩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因为这些而受连累。苏轼在经历乌台诗案时,新派受宋神宗的指派去调查苏轼来往密切的人,王巩自然就成为了第一人。

由于苏轼的关系,王巩也受到了牵连,被贬到了比黄州还要偏远的滨州。传言这里常年有瘴气,很多人被贬到这里后都难逃一死。可以说去滨州就不是贬官,而是流放。

但是王巩没有办法啊,不去现在就得死,去了还有可能苟活,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去了。但是王巩的家人就没有这么勇敢了。

他的家人在知道王巩被贬后,纷纷逃离,本来王巩之前有很多的侍妾,但是现在都大难临头各自飞了。王巩倒也豁达,做好了独自去滨州的打算。

但是这时候,他的一个侍妾柔奴站了出来,表示愿意一直跟着王巩,王巩十分的欣慰。在这之前,王巩甚至都没有十分在意这位侍妾。

而柔奴一路上却给了王巩很多的惊喜,原来她不仅十分美貌,而且还会弹琴跳舞,有了柔奴的陪伴,王巩也没有觉得滨州十分不堪了,反而开始怡然自得起来。

苏轼知道王巩被自己所牵连时十分自责,甚至不敢写信给王巩,因为不知从而说起才好。不过王巩却并从未怪责过苏轼,在滨州还给苏轼写过信。

其实从1076年开始,王安石就隐居到了江宁,这导致很多的新法被逐渐废除。到了1085年时宋神宗去世,次年王安石也去世了,宋哲宗正式即位。

由于即位时宋哲宗年纪较小,因此高太后垂帘听政,她做主重新启用旧党代表司马光为宰相,而支持旧党的苏轼和王巩也被赦免,并应召回京。

尽管当初是贬至黄州,但是苏轼还是十分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为百姓尽心尽力。加上在这期间,苏轼丧失了一子,大受打击,因此收到回京的诏书时,他看上去已经十分沧桑了。

回到京城,苏轼和王巩很快就约定一聚,但是时隔多年再次见到王巩时,苏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同样是被贬官去远方,王巩的脸上却丝毫看不出岁月的痕迹。

王巩看出了苏轼的疑惑,便引见了柔奴,并表示这都是柔奴的功劳。在柔奴的陪伴下,自己的生活过得十分舒心,也十分的快乐。

而在听到了王巩的夸赞后,柔奴则表示自己没有觉得滨州的日子很苦,对她而言,有王巩的地方就是故乡。

苏轼十分羡慕他们,也许也是想到了自己的亡妻王弗了,他不禁感慨万分,于是为王巩和柔奴写了一首词。

苏轼在词中用“万里归来颜愈少”来表明王巩时隔多年回来未变,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归来人是少年”;他用“此心安处是吾乡”赞美柔奴与王巩之间的爱情,颇有“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感觉。

结语

古人用诗词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今日也会用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从古至今,文字与情感都是密不可分的,饱含真情的文字往往是最能打动人的。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文坛的领军人物,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的经典名作,他的一生其实是十分坎坷的,但是他从未向命运低头。

这也许就印证了人在逆境中,往往更容易成长。当我们觉得脚下步履艰难时,也许就是在到达山顶的关键点了,不妨再坚持一下,也许就能眺望人世间的绝美之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