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的文献又多又杂?一文教你如何高效阅读文献

 小草9hce4imcw4 2023-01-16 发布于河南
读文献俨然已经成了研究生的必修课,但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好一篇论文。

图片

阅读文献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更要在阅读效率和阅读内容的精髓上牢牢掌握技巧。阅读文献、管理文献、整理文献是从事科研的小伙伴需要很重视的三个重要问题。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详细的阅读文献的方法。

图片

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在开始“阅读”文献前,我们需要做一个准备工作——对研究领域要有所了解。

有的朋友会说,我读文献就是因为对这个领域或者这个方向没有了解才读的。

其实这样不对。如果你一头扎进一个新的领域,对这个领域完全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就去读一些研究性论文,那么读起来就会非常累非常困难,看到的很多技术、方法都不明白不清楚,这样就很容易陷入读是读下来了,但是收获和理解却寥寥无几的境况。

想要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你需要起码对这个研究领域有一点了解。

了解这个领域大体概况,研究者们都在研究什么,都有什么分支方向。更具体的了解还包括,这个领域有什么常见的方法、技术,或者有什么“基础知识”。

这个时候你再回过头来看文献,你会比较容易找到这篇文献在整个知识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它属于哪个大的研究方向,研究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如果你对这个领域了解得更多,那么你还能知道这篇文献是否用了一些新的方法,是否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技术,哪些内容是领域内常见的不必特殊关注,哪些是少见的特别的,需要格外注意。这些了解有助于你提出恰当的问题去带进文献里阅读。

那么,想要对领域有一个大致了解,也就是我们读文献之前的准备工作,最简单的就是先读一读综述。

如果你想开始一个领域的研究,想要深度读这个领域的论文,那么读这个领域的综述是最快捷的方法。

一篇好的综述,会对领域有一个非常清晰透彻的描述,都包含哪些研究方向,都有哪些重要的技术和方法。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构建对这个领域一个全景样貌的感觉。

图片

阅读中需要注意的阅读技巧


在阅读之前,你首先要列举出想要从这篇文献获得的信息。带着问题去学,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高效学习方法。同样的,带着问题读文献也一样可以让文献效率加倍。

01

阅读摘要

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的关键点的概述,摘要可以包括很多信息。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会告诉你是否应该继续阅读本文的其余部分,而且摘要通常可以在购买或下载文章之前查看。

如果你发现论文的摘要和你想要关注的点毫不相干,那你就没有再继续读下去的必要。

02

跳过概述

这一部分通常有很多名称,中文论文有叫概述、背景介绍,也有的叫引言,英文则通常为introduction。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背景信息,如果你已经熟悉这个领域的文献,你可以浏览甚至跳过它。

如果你要做的文献综述的话,详细读1到2篇概述即可,同一领域的论文概述部分都差不太多。

03

浏览方法

除非你的研究重点是一种新方法或者新技术,否则不要太花时间拘泥于这些方法,除非研究方法非常新颖特殊。

如果后续关注到论文结论时,有不太明确的地方则可以跳转回来读一下它的研究方法。

04

关注图片

图片是论文结论的精华部分,如果图形不重要,作者完全没有任何必要插入这张图,每一张图都是对论文文字的高度概括。文字只是作者对于结果的描述,图片才是研究结果的高度总结。认真读懂一张图,胜过你读两三段文字。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要表达A、B两种试验方法导致的结果相差甚远。如果读文字,作者需要描述对象、列举数据、阐述差异,至少需要四五句话,花费十余秒才能读完,而如果表达在图里,读者仅需最多1秒就能感受到结果带来的显著视觉差异。

一张图片中的重点信息包括:横纵轴坐标信息、图中极值点、线条趋势、数据样本、图表比例、控制点位、差异特征等。认真读懂了图片中包含上述内容,也就等于读懂了图片。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毫不夸张。

图片

阅读中的文献整理技巧


01

在正式阅读文献的过程中,首先要细分,整理出粗读和精读部分。

想要提升阅读效率,必须知道哪些部分要粗读,哪些部分要精读。粗读的部分可以大致浏览一遍,甚至直接跳过,而精读的部分可能需要认真读,反复读,甚至参考读。不过,想要弄清楚哪些部分粗读,哪些部分精读,还需要建立在对文献的了解之上。

任何一篇研究型论文,大致都分为四个部分:
1. Introduction,背景介绍部分
2. Method,本研究所用方法
3. Result,本研究的结果
4. Discussion,讨论部分

每一部分的内容很固定,这就给我们是粗读还是精读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比如这篇文献的研究背景你不是很清楚,或者你想要了解这个研究的相关研究,那么“Introduction”部分就需要精读一下。你甚至可以引申读一下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获得对这些相关研究更加准确的理解。

如果这篇文章的方法做出了很多创新,那么Method部分就需要精读一下,而如果对这篇文章的结果很感兴趣,那么Result部分就显得很重要。所以,在带着问题读论文的基础上,知道这篇文章每一部分都写了什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粗读和精读了。

精读的精髓,其实是把文献读厚了。把文献中关键的信息,创新点,经典方法套路,研究逻辑这些都给挖出来,学到手。

精读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反复读,一个是引申读。

反复读顾名思义,就是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反复阅读,直到理解。在阅读方法学论文和一些论文的Method部分的时候,反复读常常是必要的,尤其是一些复杂或者艰涩的方法,如果只看一遍,是根本记不住也理解不了。

引申读,就是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参考其他文献,进行比照阅读。我们对于一个孤立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很难认识深刻和全面的。知识一经关联,不仅记忆更加深刻,而且理解和会更透彻。

02

整理并记录文献笔记


读论文的同时一定要边读边做笔记,想要从文献中获取足够的信息和知识,记文献笔记就是一个必须要有的过程。

第一步:如何记录文献笔记?


首先说一个最传统的文献笔记记录方式——纸质文献的笔记记录。

虽然论文阅读逐渐走向无纸化,但在阅读那种特备难特别重要的史诗级论文时,我们很多人还是习惯把论文打印下来,边读边写写画画。尤其是那种重要的综述性文章,需要像教材一样反复研读的,更是最好打印出纸质版来读。

纸质论文不仅读起来更舒服(毕竟屏幕大小有的时候限制了我们的论文阅读舒适度,平时在家或者旅行途中用的笔记本电脑屏幕读论文还是太小)而且可以随时随地拿来阅读,随时随地添加你的任何想法在论文上。

软件记录论文笔记——二合一模式

我们现在用得更多的,可能是使用软件记录论文笔记。软件并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还是一种记录模式。

为了方便文献管理和文献笔记管理,我自己采用“二合一”的笔记记录方式。也就是使用文献管理工具+PDF阅读器记录文献笔记。

因为读论文的同时你的大脑思考也是最活跃最及时的,这时候的想法一定是最活跃最积极的。等你读完之后再来思考这篇论文讲了什么,想做笔记记录下来,很可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同时,日后再回过头读这篇论文时,看到这些笔记,你很快就能联想到这篇论文讲了什么,而不用再从头读起。

第二步;文献笔记应该记录什么?


事实上,用什么软件记录其实并不是主要问题。记录什么其实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略读文献的文献笔记

对于大部分论文,其实我们只需要略读。

对这些文献,你只需要记录文献的主旨内容就行。基本上笔记记录这三条就足够了:

· 作者想解决什么问题?
· 作者通过什么理论/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什么?
记录这些内容实际是为了日后引用做出准备。

需要精读的文献笔记

一般来说,只有特别经典或者特别重要的文献需要精读。

不过你也需要知道,即使是需要精读的文献,也并非每一部分都需要仔细研读。毕竟如果你精读过一些文献后,一篇文献当中的有些内容早已经是你的知识储备了,再去费劲重读一次意义不大。

比如对于一个你比较熟悉的领域,一篇新文献的Introduction部分你大概是了解的,这部分你完全可以简单看一遍就过。

所以,其实针对精读的文献,我们可以根据文献每个章节部分的特点,以及文献本身所处领域的特点去记录文献笔记。

03

及时归纳管理阅读完的文献

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每周都要阅读几十篇文献,如果不对这几十篇文献做好归纳分类,很容易陷入到自己明明看过一篇论文,但是就是找不到这篇论文在电脑哪个文件夹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