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诵读小说】于贵仁 || 老榆树(十八)

 家乡文汇 2023-01-17 发布于黑龙江


(小说 老榆树 十八集  诵读视频)

 作家简介 
 于贵仁,黑龙江省肇东市宋站人,年过古稀。中学毕业务农十二年,考试后,转为中学教师。本人喜欢写作,曾为农村干部,教师写过许多材料,也喜欢运动,常以骑行、打乒乓球为锻炼主项。


     (小说) 

【黑龙江 肇东】于贵仁

   (十八)
半边残月把老榆树的影子印在雪地上,天刚放亮,老王头背着粪积子在捡粪,突然听到禹家院中传出一阵凄凉哭声,坏了,傻聋子没熬过这个冬天死了。他拎起粪耙子转身往家走。

老王头进屋打去鞋上的钉脚,点着小烟袋没抽上几口,狗叫声就把老郭头和禹老大引进屋里,这是来磕头报丧的,说老爹刚看两天就走了。老王头说,前两天去看这聋人,老太太还说二姑娘给包的饺子还能吃四五个呢,那成想说走就走了。禹老大说,秋天这么忙,三个妹妹也没断了回家看老爹,想吃的也都吃到嘴了,装老的东西都备齐了,一口气不来,谁也没办法。

老郭领着禹老大家家报丧走了。老王头长叹一口气,嗨了一声说:“老祖宗留下的根好啊,孩子们都孝顺。”
他抽着烟,想着几次去看大他一岁的傻聋哥,嫂子唠叨的一些话语。

傻聋子入秋以来,三天两头就在头上拔一排罐子,紫紫的罐口颜色还没变过来,下一茬又挨着拔上了。

大队大夫诊脉后说,这老爷子那都坐,那都躺,那都睡,受风着凉了。喝了他几付中药,没好几天,又拔上罐子。儿子给买了几种止痛药,调着样的吃都不当事。他又找来老于太太,用做活针掐着头皮给放几次血,松快一阵还不行。镇上和县城的名医也看到了,钱也没少花,聋人的病就是不好。

禹家人没有放弃的想法,聋人才六十出头,岁数不算大。准备队里分红后凑些钱到哈尔滨大医院看看,好孬也就放心了。

从县里看病回来,聋人就说这回不好哪儿也不看了。他认定:闫王叫你三更去,你也活不过五更天。再不好,我就吃点药拔拔罐顶着,不该我死,我就好了;该我死也躲不过去。家里困难,到秋队里也分不几个钱,要是都花在我身上,一家人的日子还过不过了。宁可死我也不能脱累一家人!

老丁家来个亲戚,听说傻聋子的头痛病还没好,给出个偏方:用老苍子熬水熏,一天两次。禹老大听了没怕那不大不大浑身净把的老苍子扎,割回一大捆,告诉媳妇熬水的时候多搁点,让它劲大点。老太婆看着熏了十来天,聋人不干了,说是一天天整的湿了巴叽的也不当事,死叭叭的一躺就是多半天,脑袋疼不死,也得躺死!老太婆犟不过他,把熬好的水倒了。嘴里埋怨着,给你整你不整,再你就别说疼了,吃药片拔罐子顶着,开春就好了。

赶上忙秋,钱也紧,傻聋子看病这事就撂下了。

场要打完了,傻聋子这几天罐子不拔药也不吃,就连那一天不离嘴的小烟袋也闲起来,吃点饭,连拿筷子的精神头也没了,黑天白天脑袋不离枕头。谁怎么拨剌问他也不知声,头不抬,眼不睁。老妈跟儿子一商量,找郭老爷子仗个胆,看他几天,又找来三个木匠给做寿木。要是不该他死,做寿木一冲,兴许会好起来,不好,早晩都得用。

三个木匠来给聋子做寿木。其实聋子的寿木禹老大心里早有数,一年前每次去镇上,除了给老爹买点吃的,他都要顺便到木器厂看看,想为老爹的事早准备,可惜木器厂二年多都不做寿木了。后来他求人找厂长,费了好大劲才买了几块板。

禹老大把买来的板子搬到屋里,三个师傅怎么掂量都不够用。禹老太太让把自己结婚买的家俱地琴拆了用,禹老大媳妇不让,硬是让师傅把自己结婚买的大柜拆了。一天,三个师傅就把寿木成上了。

这傻聋子就是等这口材呀,老郭头才看两宿,他就撒手人寰了。

老王头由傻哥哥想到自己,想到屯子里几位上岁数的,下一个是谁呢?他用力的嘬着烟袋,想着:死了的啥心不操了,啥罪不遭了,啥念想都没了;活着的啥事都得想,啥罪都得遭,过好日子的念想还不能断。他长叹一声,磕掉烟灰,把烟袋烟口袋别在裤带上,自然自语地说。“傻大哥,我先出去再转一圈,一会吃完早饭去看你,送你一程。”他背起粪积子,拎着粪耙子又走了。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