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儿阳了以后,全网坐等他俩官宣离婚

 昵称70971800 2023-01-17 发布于山东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都说父爱如山。

多少孩子把父亲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英雄,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庇护。

可一场疫情,却让不少「父爱」露了马脚,现了原形,而「这座山」也变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近日,一位宁波妈妈发布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既气愤又心疼。

小女儿阳性,发着高烧,难受不已。爸爸面对孩子的哭闹竟然毫无耐心,直接动手制止。

镜头下,妈妈声音颤抖,“爸爸是不是打你了?”

只见孩子虚弱地躺在床上,两眼泛着泪光,小声啜泣地点了点头。

看得心里真不是滋味。

想起去年的一个热搜新闻。

新疆哈密,张某因厌烦4个月大的儿子哭闹,不惜连扇孩子脸部数下,又捂住其嘴部,导致孩子身体状况出现异常,四肢僵硬,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有句话说,“爸爸带娃活着就好”。从现实来看,真不是说说而已。

前几天,抖音博主@小牛牧牧上传了一段监控录像。

她阳性发烧没力气,让老公帮忙带娃。

刚睡着没一会儿,爸爸就嫌娃太闹腾,又把孩子扔给了正在休息的她。

博主只能强忍身体的不适,坐起来抱娃哄娃。

她很无奈:“我不是故意偷懒,是真的没力气,为什么不能帮我分担一下?到底是孩子闹腾,还是你没耐心?”

评论区不乏对博主感同身受的人——

“我前夫是医生,儿子每次高烧都是我在照顾,他偶尔照顾一次,受不了孩子哭就恼羞成怒,又吼又骂。”

“小时候想跟爸爸玩,他总说别打扰他,有时心情好了能陪我十分钟,但很快就烦了,让我去找妈妈。”

“我家有个一岁半的女儿,平时很少哭闹,可老公依然没有耐心,孩子咿咿呀呀表达需求,他只会凶女儿,嚎什么嚎,给你吃给你穿还想怎么样!”

随手一翻,类似的评论太多太多……

可见,男人带娃缺乏耐心,并非个例,而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

生活中,不少宝妈都在被迫经历着「丧偶式育儿」,大概也都有着相同的疑问:

为啥男人带娃这么没耐心?难道他们天生不是这块料?

当然不是。

实际上,问题的背后,存在着多种原因。

首先是客观原因

比如,从生理上来说。

男人无法经历十月怀胎的过程,只能看到一朝分娩的结果。

知乎上一位妈妈说,她怀孕生产的过程很辛苦,从头到尾的孕吐,耻骨分离的疼痛,生产时的侧切,老公都看在眼里,但他能记住的,只是医生使劲按压肚子,女儿滑出来的那个瞬间。

“对他来说,孩子来得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刚开始,他的父爱只能停留在浅层,女儿一岁前,他下班后抱孩子的时间,超不过五分钟。”

她甚至怀疑老公不爱孩子,一度产生了离婚的念头。

后来,她强迫另一半每天必须抽出一个小时陪伴孩子。结果不到半年,老公就变成了十足的女儿奴。

男人和女人不同,他们对孩子的爱和耐心,更需要后天培养。

演员包贝尔曾说,他很期待孩子的降生,可在相见的那一刻,他却找不到想象中应有的,强烈的链接感。

原因很简单。

因为在孕期,爸爸无法像妈妈一样,切身感受到与孩子肌肤相亲的真实。

所以,孩子出生后,男人往往需要更多时间去适应父亲的角色。如果宝妈直接给伴侣贴上不爱孩子的标签,反而容易加深男人的错误认知,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对孩子没耐心。

再比如,从身体状态来说

之前看到一个求助帖——为何爸爸对孩子耐心少?

网友@奶酪说,儿子一岁起,只要老公带娃超过半小时,就会对孩子翻东西,爬凳子等淘气行为不耐烦,他只会发脾气,不会找方法转移娃的注意力,也不耐心哄他,导致孩子现在只想找妈妈,怎么办?

翻看了评论回复,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老公是自由职业者,但比996上班族还要忙,娃常常要早上起来才能看到爸爸。”

这让我想起那个,因迟迟无法哄睡孩子而情绪失控,狂扇自己耳光的全职妈妈。

不少人表示,完全理解她的烦躁情绪。

因为人真的很难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绝对的理智、耐性。

这一点,男女是一样的。

因此,当我们嫌弃伴侣对孩子不够耐心的时候,不妨先换位思考一下对方的状态与处境。

如果一味地抱怨另一半,却没有任何的理解与安慰,往往只会雪上加霜,激起男人与孩子相处的抵触情绪。

还有,从知识储备来说

很多男人会下意识把带娃这件事,看成是宝妈的责任。

至少从我身边来看,能主动学习育儿知识的爸爸,的确是凤毛麟角。

闺蜜怀孕后,娃爸就让她辞了工作在家养胎,还买了十多本育儿书籍让她学习。

但每次闺蜜提出,你是爸爸,也应该学习的时候,她老公就会婉言拒绝:“家里有一个明白人就行了。”

孩子出生后,下面类似的场景,就成了常态:

娃哭了。

爸爸:她怎么了,她为啥哭?

闺蜜:你安抚一下。

爸爸:怎么安抚?我不会啊,甜甜听话,别哭了,再哭爸爸就生气不理你了!

结果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闺蜜一个白眼,爸爸还一脸委屈:这样都哄不好……

接着就像丢掉烫手山芋一样,把孩子往闺蜜怀里一推。

其实,爸爸并非逃避带娃,而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

尤其是孩子一哭闹,超出了他的经验范围,就乱了阵脚,所以会显得对孩子缺少耐心。

现实中,不少爸爸都是如此。

孩子乖的时候,可以耐心陪伴;孩子一调皮,就不知所措。

而这样的表现,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育儿常识。

其次,是心理原因

比如,从童年经历来说

综艺《一起出发吧》播出后,不少网友对演员杨烁的教育方式表示“很下头”。

节目中,他对儿子杨雨辰总是一副暴躁且不耐烦的态度。

杨雨辰走路有点内八,他会当众呵斥儿子;

杨雨辰盲选了最远的5号房,他一路上极尽嘲讽挖苦,丝毫不顾儿子已经累出了喘鸣音……

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了窒息,可谓是毫无耐心可言。

不过,杨烁之所以会对儿子这么没耐心,很大程度上是把他投射成了儿时的自己。

他曾在一档节目中说,自己就是被父亲打大的。

他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缺乏耐心的。因此,他也会不自觉对儿子重复这样的伤害。

有人形容杨烁是“撕伞型父母”——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要把孩子的伞撕烂。

其实,代际传递往往是无意识的。

有的爸爸没能在原生家庭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看见孩子就会想起童年的自己,从而激发出内心深处不被爱、 不被接纳的痛苦。

为了逃避这种感觉,就会把情绪透射给外界,也就是自己的孩子身上。

再比如,从情感状态来说

如果孩子分走母亲大部分精力,也可能导致父亲对娃产生敌意。

想起一个新闻。

浙江台州,一男子因感觉妻子的心思都在一岁儿子身上,时常吃醋闹离婚,醉酒后竟负气跳楼。

网友@小柠檬评论:我老公说他也经历过这个阶段,怪不得我让他帮忙照顾孩子,他老是假装听不见,还经常没来由地凶宝宝。

心理学家董秋侠老师说,父亲对孩子脾气暴躁,缺乏耐心,很可能是因为妻子把大部分关注点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使伴侣变成了关系的局外人,男人会因此感到极大的失落感和挫败感。

这时,他们往往会通过忽视,或故意欺负孩子,以达到吸引伴侣关注,以及间接惩罚其他家庭成员的目的。

还有,从精神独立层面来说

节目《金牌调解》中,李女士哭诉伴侣王先生没有家庭责任感,既不上班,也不带娃。

原来,两人结婚前,王先生从未工作过,一直靠父母养活。

李女士一直以为,只要组建了家庭,王先生就会慢慢成熟起来。可两人都生娃了,王先生还是很“娇气”。

白天在家打游戏,晚上听见孩子哭,也只会抱怨“吵死了”。

生活中,与王先生类似的爸爸不在少数。

虽然生理上已经成熟,可内心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精神上还未实现独立。

在关系中的表现就是,只想被爱,不愿主动付出爱。

被长辈过度溺爱,或是生活环境比较“男权”,都会阻碍一个男人真正走向成熟。

自己都没长大,哪里会有耐心照顾另一个孩子呢?

心理学有一个“三角形理论”。

大概是说,健康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三者的关系应该像等边三角形一样,情感距离相等,角度大致相同。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关系其实是畸形的。

最常见的,就是父亲一角的缺席,而妈妈与孩子过于亲密。

三角关系的破坏,恰恰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

因此,面对带娃缺乏耐心的爸爸,妈妈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把关系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有句话说,拒绝丧偶式带娃,从pua爸爸开始。

这里给大家总结了自己的三点经验:

一、学会开口示弱。

不要强迫自己变成“超人妈妈”,对所有事情大包大揽。

要知道,育儿这件事一定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

因此,妈妈要学会“放手”,让爸爸“动起来”。

这是帮助另一半建立耐心的前提。

不过,放手并非完全摆烂,更不是强行要求对方。

而是要适当示弱,让伴侣感受到自己被需要。

比如,承认自己做不好某件事,需要娃爸的帮助。

这种被需要的自我价值感,恰恰是男人自愿参与带娃的主要驱动力。

二、多夸奖伴侣。

爸爸带娃,妈妈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刚开始,他们可能很多事做不到位,甚至要妈妈来“擦屁股”。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直接否定伴侣,而是要看到他做得好的部分,并予以肯定。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给爸爸一些成长的时间。

男人越被夸,主动性越高。

比如,老公真棒,这件事果然还是得爸爸来做;

有爸爸陪着,孩子果然比之前勇敢、自信多了......

总之,就是要让他觉得,自己在带娃这件事上,不仅能做好,而且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三、引导孩子主动和爸爸互动。

很多时候,孩子遇到困难,总是习惯性找妈妈解决,渐渐地,爸爸就会默认:孩子的问题,都是妈妈的问题。

由于他潜意识里觉得,这不是我的责任,所以会下意识对孩子的问题感到不耐烦。

因此,平时妈妈要引导孩子主动找爸爸,把“让爸爸帮你”这句话挂在嘴边。

当然,孩子刚开始可能会不习惯,甚至有些抗拒,所以妈妈可以给孩子一些理由。

比如,爸爸玩这个很厉害,你可以跟他比一比;

这个问题妈妈不太懂,你可以去问问爸爸;

妈妈现在在忙,你去让爸爸帮你打开(零食袋)……

亲子关系,也需要双向奔赴。

爸爸感受到孩子亲近自己,接纳自己的存在,自然就会愿意为孩子付出。

耐心的底层逻辑,其实是爱心。

养育孩子的过程虽然辛苦,但见证成长也是非常独特的生命体验。

爸爸们,多用耐心和孩子相处吧,如此,才能接收到孩子给予自己爱的反馈,感受到关系带给自己发自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