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花瓷的鼻祖——元青花

 馱夫 2023-01-17 发布于福建

《中国陶瓷史》解释: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绘画,然后罩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青花瓷,初始于唐代,河南巩县窑烧造了我国最早的青花瓷,青花料为波斯地区进口的钴蓝料,唐青花烧成的温度平均在1250°C。

宋代青花也有少量烧制,青花色料是含氧化锰很高的国产钴土矿,其烧成温度在1270°C。

元代朝廷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经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专家坚定,元代窑炉改良高效,改良后的窑炉“热的利用率高,烧成温度可达1350°C。”

高温环境下烧出的元青花胎土瓷化程度高,坚白硬朗,同时由于蒙古帝国的扩张,东西贸易和文化交流空前便利,从西亚传入的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的使用,使烧制的青花瓷发色蓝艳鲜明。

成熟的青花瓷在元代问世,并风靡于世。尤其到了元代后期,官窑、民窑竞烧,不光是内销,还大量出口外销东南亚、欧洲等地。



“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一对)

左瓶高63.6cm 直径21cm

右瓶高63.6cm 直径22cm

原属大维德艺术基金会  现藏大英博物馆


20世纪20年代,旅英华裔古玩商吴贲熙带着一对罕见的青花云龙象耳瓶,来到琉璃厂寻找买家出售。

但是这对青花象耳瓶却被当时众多的行家认为是赝品,问题主要出在瓷瓶颈部的铭文,铭文写道: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阖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颈部铭文


根据铭文的记载,这是元代至正时期一个叫张文进的人为全家祈福而施舍于道观的供器。

而在当时的古玩界有一个共识,就是“元代无青花”。

几经周折之后,这对象耳瓶最后被英国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大维德爵士买下。

1952年,美国的陶瓷学者约翰·亚历山大·波普发现了这对象耳瓶,并以此为标准器,对伦敦维多利亚和埃尔伯特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伊朗阿德比尔清真寺以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等地收藏的中国青花瓷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到74件特征相同的青花瓷,他认定这对青花象耳瓶出自元代至正时期(公元1341-1368年)的中国江西景德镇,故称其为“至正型”青花。

他发表的论著《中国十四世纪青花瓷》,震惊了全世界。

这一重大发现,使得元青花成为公认的事实,将青花的鼎盛时期提早到了元代。



元青花 鬼谷子下山图罐

罐高27.5cm 口径21cm 腹径33cm


2005年,一件绘有鬼谷子下山图的元代青花瓷罐,在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折合人民币2.3亿元,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记录。

以蓝白色为主的蒙古包

元青花瓷融合了汉族文化、蒙古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元青花的“蓝白”两种颜色,是蒙古族最喜爱的基本色,如果没有元朝统治者的积极主张,便没有元青花如此成功的问世。



元青花 龙纹高足靶杯

2021年北京保利秋拍

成交价 RMB 7820000

元青花中的高足碗、高足杯等器型,比较适宜元代的游牧生活,便于在席地而坐或骑马时抓取或握拿。



元青花 缠枝大葫芦瓶

高47cm

北京保利2018年春拍

成交价 RMB 56810000

元青花装饰题材中的菊花、牡丹、松竹梅和陶渊明爱菊、司马光砸缸、蒙恬将军、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绘画内容和故事情节,都是源于汉族传统文化。



元青花 葵口折沿大盘

直径57.1cm

伊朗阿德比尔清真寺藏



元朝大批回回人生活于中原地区,他们主要来自波斯、阿拉伯等地。回回人偏爱蓝色,蓝白色的青花瓷非常受到他们的欢迎,因此大量出口到这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地方。

为了配合回回人的生活习惯,比如他们喜欢席地而坐,围着一大盘饭菜就餐,因此产生了许多尺寸巨大的青花盘,有时甚至直径达到九十多厘米。

而在装饰上也吸收了伊斯兰装饰艺术,如伊斯兰植物纹、缠枝纹,几何纹中常见的六角形、八角形纹饰等等,形成了具有伊斯兰特点的中国特色青花瓷。



元青花 鱼藻纹罐

高34.9cm 直径30.3cm

布鲁克林博物馆藏



元青花 云龙纹罐

高20.3cm 直径29.3cm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元青花 孔雀牡丹纹罐

高30.2cm 直径33.4cm

大英博物馆藏



元青花 凤凰缠枝牡丹纹兽耳罐

高39.4cm 直径37.5cm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元青花 蕉叶秀石印花缠枝牡丹纹菱花式大盘

直径48cm

香港苏富比2016年秋拍

成交价 HKD 29880000



元青花的装饰纹样大致可以分为花草类、动物类、人物类,其中人物故事青花瓷器因其存世特别稀少而尤显珍贵。

元代是我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元朝文人社会地位低下,大批文人放弃仕途而进入各行各业,这些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使得当时的戏曲文化水平大大提高,他们也参与到了元杂剧的创作中。

伴随着元杂剧的创作,带有插图的话本也大量产生,元青花人物故事题材大多取材于当时流行的戏曲、杂剧,其绘画的内容与当时的版画有着高度相似性。



鬼谷子下山图罐展开图

与《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鬼谷下山版画对照



元青花 蒙恬将军 玉壶春瓶

高30cm 口径8.4cm

湖南博物院藏


蒙恬将军 玉壶春瓶

与《全相平话·秦并六国》版画对照




元青花 慰迟恭单骑救主 罐

高21cm 直径27.8cm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元青花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高44.1cm 口径5.5cm 底径13cm

南京博物院藏



元青花 西厢记梅瓶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元青花 四爱图梅瓶

高38.7cm 口径6.3cm 底径13cm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件四爱图梅瓶是2006年出土于钟祥市郢靖王墓,郢靖王朱栋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四子,郢靖王墓是他与王妃郭氏的合葬墓。


四爱图,分别是指王羲之爱兰图、周敦颐爱莲图、陶渊明爱菊图和林逋爱梅图。



与这件四爱图梅瓶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龙纹梅瓶。

两件梅瓶分别放置于墓主人棺椁的头部位置,龙纹梅瓶属于郢靖王,四爱图梅瓶属于王妃郭氏。


元青花 龙纹梅瓶

湖北省博物馆藏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共有两件,一件在湖北省博物馆,另一件则在武汉博物馆。

武汉博物馆这件并非出土,而是传世品。


元青花 四爱图梅瓶

高37.6cm 口径6.2cm 底径13cm

武汉博物馆藏


1987年10月的一天,一对夫妇抱着一只梅瓶走进武汉文物商店。工作人员看到他们手中的梅瓶,赶紧向店里负责收购的老师傅王协臣汇报。

王协臣仔细端详后,认为是真品,决定收购。无奈双方价格未能谈妥,这对夫妇便抱着梅瓶离开了。

当时还是学徒的王瑞华却不放弃,他追上二人,对他们说:“瓷器一破,不值半个”。劝说他们把梅瓶卖给国家收藏,好好保存。经过王瑞华的努力,这件梅瓶便得以成交并留下来。

2010年,武汉市文物商店与武汉博物馆合并,这件梅瓶从此成为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元青花 昭君出塞罐

高28.4cm 口径21.2cm

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藏




元青花人物故事一般有多个人物,要求较长的画面以展开情节,通常绘制在罐、梅瓶、玉壶春瓶等器物的腹部,它的表现手法具有长卷式的绘画特征。

绘画题材丰富,包括历史故事、爱情故事、宗教题材、高士题材等等,通常需要功力深厚的工匠才能完成绘图。

元代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明清青花瓷发展的先导,也是古代制瓷技术与工艺的结晶。

元青花的生产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年,国内外传世作品数量均不多,国内窖藏、墓葬、窑址出土亦十分有限,因此尤显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