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日快乐,坂本龙一

 skysun000001 2023-01-17 发布于北京

  像爱电影一样爱健身。 
今天(1月17日),是日本音乐家、作曲家、演员坂本龙一的71岁生日
2022年12月11日,坂本龙一坐在没有任何装饰的录音室内,完成了一次线上音乐会。
演奏会从一小段即兴开始,以12支名曲作为主体。当最后一个音符黯淡下去,坂本扶了扶眼镜,离开了画面。
图片
这场演出并非直播。
2014年,坂本被确诊咽喉癌;2021年他再度罹患直肠癌。如今,他的体力已经不足以支撑完成一次直播。
于是,他用不同时间的12次录像,完成了12支曲子的演奏,通过剪辑让其成为了一场流畅的音乐会
图片
今天,71岁的坂本龙一发行了新专辑《12》
《12》中也有12支曲子,均以创作时间命名,纪录着他与癌症共存的岁月,仿佛是他的创作日记。
坂本说这是他最后一次演奏音乐,《12》或许是他最后一张专辑。
图片
热衷于反战、社会性议题,环境保护以及自我探寻的坂本龙一,很早就超出了音乐家的范畴。
但他的终曲,依旧是音乐性的。
在他的世界里,音乐一定比其它任何艺术形式,都更接近于艺术的本质。

图片激将下的天才迸发

坂本龙一最初以演员的身份加盟《末代皇帝》。在影片杀青之后,导演贝托鲁奇临时通知坂本要为电影配乐。
不过坂本开始没什么兴趣,贝托鲁奇就告诉他,自己的老朋友莫里康内正在计划为影片配乐。
末代皇帝主旋律
这勾起了坂本的胜负欲,于是他临危受命。
虽然在此之前,他从未接触过中国音乐,但他认为音乐是相通的。
坂本龙一仅用一天时间就听了20张中国音乐精选集,并用两周时间为《末代皇帝》写下了44支曲子
图片
配乐中的《开门》(Open the Door),暗示着溥仪被拒绝的一生。
Open The Door
整首乐曲在管弦乐中融入了中国的二胡和琵琶。
管弦乐营造了宏大的叙事感,而二胡和小提琴的高音,又如泣如诉,象征着溥仪无力的抗拒和命运的无常。
图片
在大岛渚导演的名作《战场上的圣诞快乐》中,坂本龙一为影片创作了主题曲《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这段旋律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影片本身
这支曲子为了迎合“圣诞主题”,使用了铃铛。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Main Theme
坂本认为,影片故事的发生地印尼,既不是日本也不是英国,需要一定的“异域感”。
图片
由此,坂本在德彪西的古典音乐基础上,加入了迷幻摇滚的色彩,编织出了文化和时代的碰撞。
最终,这支主题曲用怪异的混乱感、空灵感以及地域色彩,表达出了封闭战俘营中,主角的挣扎与反抗之情。
不过,坂本认为电影音乐最需要满足导演的要求,而不是迎合作曲家的趣味。
因此,他不断挑战自己,跳出“德彪西式”的曲风。
图片
他在《比邻星》的音乐里,加入了大量的电子乐元素,这首《Travel》在曲子的后半段加入了信号探测器的声音。
Travel
这首《Gravitation test》则传递出了音乐的矢量性,营造了声响的空间感和距离感。
Gravitation Test
《荒野猎人》是坂本在癌症初愈后的第一次制作电影音乐。
他和片中的主人翁一样,与死神擦身而过。
在这首《The Revenant Main Theme》里,他用休止符创造性地制造出了天地祥和,生死无常的听感。
The Revenant Main Theme
在6秒钟休止符的逼视下,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的种种元素——寒风、流水、白雪、山谷。
在这种配乐里,很多人听不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唯有自然之声才是主角。
图片
图片“万物皆音乐”
坂本从小在严苛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少年时代他沉溺于德彪西的音乐,甚至觉得自己是德彪西转世。
加之父亲又是严肃的文化编辑,坂本的性格颇为孤僻。
“艺术本身就是孤独”,坂本没在沉默中灭亡,反在沉默中修炼了音乐造诣
1970年代,他打破了学院的风格,向着没有风格的音乐风格前进,并创立了Y.M.O乐队
遗憾的是,Y.M.O成员高桥幸宏于今年1月14日去世,享年70岁。1月15日,坂本龙一也在其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张灰色图片,怀念故人。

图片YMO时期的坂本龙一(中间)

1984年,坂本发行了《音乐图鉴》。他模仿安德烈·布勒东的“自动书写”概念,每天记录下自己灵光一现念头,并将其谱写成曲。
这张专辑可以看作是坂本对于自己反思,并寻找音乐自然一面的表达。
他将隐藏在潜意识中的音乐挖掘出来,加以简单的编排和设计,用更纯粹原始的方式来探寻音乐的本质。
图片
这种创作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并在《Playing the Piano/Out of Noise》展现得淋漓尽致。
华丽、妖娆一生的他,越来越倾向用简单的、宁静的音乐来表达自己
rain
《Playing the Piano》是他2009年的巡演录音,沿袭了《BTTB》的做法,用简单的钢琴独奏来演绎自己的电影配乐和招牌名曲。
而《Out of Noise》,则展示了他对电子乐、World Beat以及OST的最新理解。
开篇曲《Hibari》那带有悲怆曲调的音乐,流露出一种无常的宿命感。
hibari
在这张专辑里,坂本远赴冰岛,在大自然和田野环境下采样,用了大量的环境音,编织出无数音乐的碎片。
图片
在手法上,坂本使用了西式的现代结构,精神内核上则是彻头彻尾的东方禅境
这种手法,在《异步》这张专辑中,被放大到了极致。
在创作过程中,他用一架被海水泡过,有着严重音准问题的钢琴来进行音乐制作。
坂本会去收集自然万物的声响:虫鸣、雨声、树叶的簌簌、雨滴的哗啦声……他甚至会将麦克风放入冰窟深处,让观众亲历地球音符消融的第一现场。
自然声调的使用,人工音色的隐匿,反映出他对于音乐和音响的认知。
图片
坂本渐渐放弃了过多的音乐科技,他开始明白:“万物皆音乐”。

图片不是终曲的《终曲》

2012年,纪录片导演史蒂芬·野村·斯奇博,制作了坂本龙一的纪录片《终曲》。
影片历时五年完成,讲述了坂本在罹患咽喉癌之后的工作和生活。
图片
影片以坂本为《荒野猎人》配乐过程为主体,而影片的配乐也成为了纪录片的配乐。
《荒野猎人》那孤寂、淡然的情绪,与坂本罹患癌症的人生形成互文。
纪录片模糊了现实和故事的界限,观众既是现实的亲历者,又是纪录片的观赏者。
坂本在片中所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为社会问题谱写音乐的格局,已经超越了普通音乐家的范畴。
图片
2008年的格陵兰岛之旅,让他看到了冰川消融和全球变暖的恶果,其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并再为人类、灾难、自然等等问题进行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坂本很早就开始体察社会与环境。1999年,他创作了歌剧《生命》,其中就有对于社会问题的评价。
当《奥本海默的咏叹调》响起的时候,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头像被投射到巨大的屏幕上。
这不仅是坂本对于核武器的反思,他更期待经过20世纪的灾难和战争,人类能在新世纪里更加明智。
图片
《终曲》里穿插了很多1985年纪录片《东京旋律》的片段。
这些由法国摄影师伊丽莎白·伦纳德所记录的片段,就像是一个个时间胶囊,拓宽了坂本生命的维度。
图片
当年,他弹奏《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时,速度总会特别快,钢琴的音调也更高,似乎着急去完成什么任务。
而现在,他的演奏速度更慢,音乐起伏更小,定调也更低。
他就像是一个参透了生命和自然的老人,任由音乐流淌,而不是奔涌。
图片
2021年,坂本龙一公布了自己确诊患直肠癌的消息,并开始了第二次抗癌的征程。
此后的日子他将“与癌共生”,也希望可以继续进行音乐创作。
最近由是枝裕和执导、坂元裕二编剧的新片《怪物》,将由坂本龙一担任配乐工作。
曲未终,人未散。
“一生之中,看到过多少次满月之姿?大概20次,但这却看起来无穷无尽。”
今天,我们祝愿“教授”,生日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