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明·陆时雍:“五、六清老秀出,是天际人语。”(《唐诗镜》)
42.《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明·瞿佑:崔颢题黄鹤楼,太白过之不更作。时人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讥。及登凤凰台作诗,可谓十倍曹丕矣。盖颢结句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太白结句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爱君忧国之意,远过乡关之念。善占地步矣!(《归田诗话》)
高适— —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之一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人。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唐代“四大边塞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43.《燕歌行》(并序)
【唐】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清代吴乔:诗之繁于词者,七古、五排也。五排有间架,意易见;七古之顺叙者亦然。达夫此篇,纵横出没如云中龙,不以古文四宾主法制之,意难见也。四宾主法者,一主中主,如一家惟一主翁也;二主中宾,如主翁之妻妾儿孙奴婢,即主翁之分身以主内事者也;三宾中主,如主翁之朋友亲戚,任主翁之外事者也;四宾中宾,如朋友之朋友,与主翁无涉者也。于四者中除却宾中宾,而主中主亦只一见,惟以宾中主勾动主中宾而成文章,八大家无不然也。《燕歌行》之主中主,在忆将军李牧善养士而能破敌。于达夫时,必有不恤士卒之边将,故作此诗。而主中宾,则“壮土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四语是也。其馀皆是宾中主。自“汉家烟尘”至“未解围”,言出师遇敌也。此下理当接以“边庭”云云,但径直无味,故横间以“少妇”、“征人”四语。“君不见”云云,乃出正意以结之也。文章出正面,若以此意行文,须叙李牧善养士、能破敌之功烈,以激励此边将;诗用兴比出侧面,故止举“李将军”,使人深求而得,故曰:“言之者无罪,而闻之者足以戒”也。(《围炉诗话》
崔颢— —一首《黄鹤楼》天下闻名
崔颢(704—754年),汴州人。开元十一年(723年)进士及第 。唐玄宗天宝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有辑本《崔颢集》二卷。
44.《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宋·严羽:“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沧浪诗话》)
45.《行经华阴》
【唐】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明·桂天祥:“雄浑沉壮,后人不敢着笔。”(《批点唐诗正声》)
常建— —佳句辄来,唯论意表
常建(708—765年),字少府,祖籍邢州。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曾任盱眙尉。仕途失意,后隐居于鄂州武昌。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常建其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沦于一尉,士论悲之。今存《常建诗集》3卷和《常建集》2卷。
46.《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清·沈德潜:“鸟性之悦,悦以山光;人心之空,空因潭水,此倒装句法。通体幽绝。”(《唐诗别裁》)
杜甫— —诗圣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歌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沉郁顿挫”是其诗歌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郭沫若称赞杜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存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如“三吏”、“三别”。著有《杜工部集》二十卷。
47.《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清·谭宗:“元气浑灏,目无今古。”(《近体秋阳》)
48.《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清·杨伦:“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
4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清·张谦宜:“一气如注,并异日归程一齐算出,神理如生,古今绝唱也。”(《茧斋诗谈》)
50.《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明·桂天祥:“语似朴俚,实浑然不可及。风人之体于斯独至,读此诗泣鬼神矣。”(《批点唐诗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