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埔与国民革命军时的军装与标识

 lixj1028 2023-01-17 发布于天津

北洋政府统治期间政权极不稳定,内阁频繁更替,总统、总理就象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各派系军阀之间明争暗斗,战事不断。外加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四处蚕食、侵略扩张,使中国完全陷于民不聊生的境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曹锟、吴佩孚领导的直军大获全胜,曹凭借武力野心勃勃想控制北洋政府,于是演出了一场贿选闹剧,以每票五千至一万银圆的代价获得多数选票,当选了中华民国第六任大总统。事泄后遭到各地人民游行示威、反对抗议,曹锟等的政敌和反对派系军阀也纷纷发起猛烈攻击。受此影响,原来站在直系一边的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突然倒戈,与张作霖联合发动“北京政变”把曹囚禁,使他不得不辞职下台。

当全国各地抗议反对曹锟担任总统之时,孙中山回到广州成立了大本营,以大元帅名义发布了讨伐令。但孙手中并无军队,他只能依靠倾向革命,暂时听命而依附于他的地方军阀部队,这些部队都出于某些利益关系时而服从调令,时而阳奉阴违。因此建立一支革命武装就成为国民党的当务之急。

文章图片1

1.黄埔军校的创办与黄埔校军的建立

孙中山先生深切感受到他所缔造的中华民国建立十多年来,只有一个民国的年号,根本没有民国的事实,北洋军阀不停地内战为害国家,而南方军阀则割据自专称王称霸,民主革命的失败完全在于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他决心从建设革命军人的教育入手,于是在民国十四年(1924)一月国民党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作出决定,要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并当即成立了筹备机构,任命蒋介石为筹备委员长,军校的校址选定在距离广州市40里的黄埔岛上。

文章图片2

黄埔岛四面环水,地当要冲,清末曾为广东陆军学校,久已荒废,一经修葺面目一新。当年五月,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官学校校长,六月,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亲临黄埔军校主持开学典礼。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只有350名,另有备取生100 名。8月和12月,第二、三期学生相继入校,学生达到了2289名,这三期学生是黄埔军校的骨干,很多人后来都成为国民党军,甚至共产党的重要军事指挥官及领导人,而蒋介石也凭借黄埔军校校长的特殊身份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文章图片3

黄埔军校建立后遇到第一件让其学员有展露身手机会的事是因扣缴广东商团的武器而引起暴乱,蒋介石受命督率地方部队和黄埔军校的学员前去平叛,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商团投降愿徼械赎罪。经过这次战斗的锻炼,一支3000余人的黄埔校军初步建成,蒋介石以校长身份担任校军统帅。

文章图片4

但这支新型武装立刻遭到桂、滇两系军阀的敌视。当时正值陈炯明广州叛乱被滇、桂联军驱逐出境,闻听孙中山要北上赴京以为又有机可趁,纠集了一部分土匪和闽、赣、湘的地方军阀武装企图进行反扑。鉴于陈炯明上次叛乱对广州国民政府所造成的危害,孙中山决定兵分三路进行东征,在军事部署的过程中滇、桂军即找种种理由排挤黄埔军,但蒋介石排除了各种干扰,利用兼任的粤军参谋长职务的便利,把黄埔校军编入粤军右翼,在其后的各次战斗中,校军士气旺盛、行动神速,取得一次次胜利,战果丰硕。很快叛军被一一击破,陈炯明只身逃往香港,黄埔校军轰轰烈烈的东征遂告结束。

东征结束之际,正值孙中山在京病逝之时,广州大元帅府暂由胡汉民代理,滇桂军出于对黄埔校军的嫉恨,图谋联手进行攻击,且顺带攻逐广州政府,以便取而代之。蒋介石这时把校军改为国民党军,于是再次率领己经扩充的党军向滇、桂军发起攻击,经过一星期激战将滇、桂军击溃,保证了广州完全处于国民革命政府的控制之中。

2.黄埔军校与校军的军服

黄埔军校建立的时候,正是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时期,他聘请了苏联数十名军事干部担任教育工作,揽共产党人周恩来、聂荣臻、恽代英等到校任职,军校完全按照苏联的军事制度进行教学训练,一心要创建一支由国民党人自己掌握的军队。

初期的黄埔军校无论学员还是教官,包括后来改成校军时,军官和士兵全都统一穿灰布军装,也没有军衔。军服是中山装式样,这是孙中山先生亲自参与改良的一种男装,原来应是日本的一种学生服,也是欧洲一战时期的英国陆军军服,是综合了这两种服装的特点,在它们基础上改变过来的。上衣整体造型和剪裁方式与北洋军的军服也基本一致,只是单立领改成外翻下拆的双层衣领,胸前有两个外贴胸袋,胸袋呈内低外高的倾斜状,袋口装有单尖袋盖,中间有竖条折裥装饰。

文章图片5

军官的上衣下面也有二个大贴袋,大贴袋的底边与衣下摆平齐,有袋盖,袋盖中间也有向下突伸的尖角,贴袋中间也有竖条装饰。裤为直统裤,高级军官(如蒋介石本人)经常穿两边外侧胯骨处凸起的马裤,长统皮靴。士兵则扎绑腿,穿胶鞋或布鞋。军帽为大檐帽,黑皮帽檐和帽带,银色衣扣,军官腰束双孔棕色武装带,士兵系单孔窄皮带。

文章图片6

军帽的帽徽改用青天白日十二角星徽,以后国民党党徽和国旗都用了这图案。黄埔军校校军和初期的党军虽然都没有实行军衔制,识别军官和士兵只能从上衣是二个口袋还是四个口袋来判断,但军官间的高低级,身份仍无法识别,于是在将级军官小范围内推行过一种臂章,臂章上嵌有等级标识,上将是三颗三角星,中将二颗,少将一颗。这种标识后来移用到国民党军的领章上去了。

文章图片7

黄浦军校总教官钱大钧

3.国民革命军的组成与扩展

1925年(民国十四年)8月,国民党军正式改名为国民革命军,从最初的黄埔军校三千余人的校军,经过一年多的洗礼,己迅速扩充成六个军,蒋介石任第一军军长,辛亥革命时期著名革命家、军阀谭延阆、朱培德、李济琛等分任第二、四军的军长。刚刚组建完毕的革命军又经历了一次重要战斗,在第一次东征中被击败投诚的陈炯明残部于这年9月突然又叛,勾结川军包围了广州,准备进行会攻,国民政府又一次遭遇危机,孙中山即下令进行第二次东征。这年9月蒋介石兵分三路,同时向盘据两广地区的叛军发动攻击,仅用了一个多月收复潮汕、饶平等地,肃清了陈炯明残部,使两广得以统一,南方国民政府的根据地得到巩固。

在这期间,北方地区也战云密布,奉系、直系和皖系之间不断发生军阀内战,另有其他各派系的小军阀也都为自己利益相互攻阀,北京政府内阁走马灯似地不停在更换,社会陷入极端混乱之中。而西方列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变本加厉,上海的“五卅惨案”、北京的记者邵飘萍和《社会日报》社长被杀事件,雪上添霜,迫使广州国民政府下定决心进行北伐。

1926年元月(民国十五年)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正式提出了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

1926年6月(民国十五年),广州国民政府正式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军事委员会主席,统帅陆海空三军。七月一日蒋下达了北伐动员令。至此,革命军己发展到八个军的编制,这是第一批国民党元老派正规军。

4.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军的编遣

第一次北伐战争是从1926年7月开始的,历时一年零二个月,经过湖南、汀泗桥、南昌、福建、浙江等战役,最后攻占了南京,国民政府后来也从广州经武汉迁到南京,从此南京成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当第一次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时候,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公开屠杀共产党人,彻底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而国民党内部也出现宁汉分裂,汪精卫领导的武汉政府为了消弱蒋介石影响决定继续北伐,并于1927年4月重新举行北伐誓师典礼,但随着事态发展, 3个月后武汉政府也开始“清共”,国民党宁、汉双方通过这次北伐战争,用扩编、收编、改编的方式使国民革命军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扩充,从最初的8个军 26个师约10余万人,迅速扩编成了38个军和部分独立师,总兵力迅速达到了 40万人以上,这些军队都是投降、投靠过来的旧军阀部队和地方派系武装。

国民党的第二次北伐是从1928年4月开始的,这次作战的主要对手是奉系军阀。经过第一次北伐战争后,东北的奉系己成为北洋军阀体系中残留的最大的一支军事力量,这时奉系的创始人张作霖己被日本人在黄姑屯炸死,接统奉系军阀的是张作霖的长子少帅张学良。张作霖虽然当年是依靠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起家而逐步成为统治东北的东北王,与直系、皖系鼎足三分,成为民国初期最强大的派系军阀之一,但他在关系国家安危存亡、荣辱与共的重大问题上能坚决捍卫主权,坚持原则,因此最后遭遇日军毒手。

张学良从小出国留学,接受过西方民主思想教育,深受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影响,父亲的遇害,使他对日本军国政府、驻守东北的关东军视如仇敌。因此他经就职就立即派人与南京国民政府联系,表示愿意易旗换帜,服从中央。但他外有日本军队监视,受到随时出兵干涉的威胁,内有保守反对势力的抵制,压力、困难重重。经过半年有余的曲折斗争,终于在1928年底正式易帜,开始悬挂国民革命军的青天白日旗,使整个东北归于国民政府统辖,30余万奉军一夜改编成国民革命军,不仅使国民党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而且使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猛增到220多万。

5.编遣前后的国军军服与标识

从第一次北伐战争之后,国民革命军己经通过收编、兼并、扩充使军队迅速扩大,但在军服上除了最早整编的八个正规军都统一换为国民党军的灰布军服外,后来收编扩充的部队很多都一时不及换装,如冯玉祥的西北军,仍是八角军帽,冯本人也仍打绑腿,不似其他部队军官都穿皮靴。阎锡山系的部队都还是小檐军帽,上衣口袋上还钉有胸牌并似有军衔标牌,阎本人的军服还是单立领。即使已经编入正规军的桂系部队,内部的军服也不统一,有的深有的浅,有的翻折领而且较宽大,有的则是窄窄的单立领。军帽也是一样,有的帽檐既宽大又高矗,有的低平窄小,各不相同。只在军官大都是四个口袋,士兵是两个口袋,还有双排孔武装带、长统马靴等方面都还基本一致。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国军编遣委员会会议合影

东北奉军易帜后也都仍用原来军服,包括日式的军衔标识。军队编遣以后,南京国民政府于1929年1月颁布了《陆军军常服暨军礼服暂行条例》,首次实行统一的军衔制,并对全国的陆军军服进行换装。新换的军服仍是灰蓝色,与原来国民革命军的相同,包括军官的武装带,长统马靴等,区别只在于开始使用的新军衔标识。

文章图片11

白崇禧、李宗仁

文章图片12

桂系将领

文章图片13

阎锡山

新军衔标识其实只有领章一种,领章为长方形布质小牌,钉缀在衣领中间。领章小牌的底色用的是兵种色。领章的四边镶有包边,将级军官红底红边(将军的领章不论是何兵种底色都为红色),校级军官为蓝色底,镶兵种色包边。尉级军官为白色底,镶兵种色包边。士兵为黄色底,镶兵种色包边。

文章图片14

将、校、尉、士兵的等级区分则用三角金星来表示,将级:上将三颗星,中将二颗星,少将一颗星。校、尉二级包括士兵的等级区分都相同,惟准尉领章无星。另外,将级军官左右两边的都一样,校以下官兵的领章则左侧表示军衔,有三角金星,右侧的则钉缀阿拉伯数字和文字标明部队的番号。士兵中上士、中士、下士的领章中间还镶有一条蓝色的横线。

文章图片15

但是,这套统一的陆军军服和军衔标志仅用了9个月就做出了修改,1929 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又公布了《陆军军常服军礼服条例》,这个条例与上次的相比较,在军衔领章上有较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1.将级军官的领章底色由红色改为金色,军需、军法、军医、兽医兵种的将官在金色底上加镶本兵种色的镶边。

2.校级以下军官的领章都不镶边,以本兵种色为底色,校级军官镶二条横金线,尉官一条。上、中、下士都镶一条蓝线,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则既没有镶边也没有镶横线。每一级官兵的等级区分仍以三角金星的多少来表示,这点与原来条例的规定相同。

3.对炮兵的兵种色做出调整,由原来的浅蓝色改为深蓝色。

编遣后的国民革命军分为中央军、地方军两部分,习惯上称为国民党军。经过这次调整修改,军服才基本稳定、统一下来,但进入三十年代后,国民党军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编,军服又一次做出调整。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孙中山早年革命屡屡受挫,中华民国建立后也经常遭到军阀的胁制甚至攻击,几度处于危险境地,其根本的弱势在于缺乏一支自己的军队,黄埔校军的建立可以说圆了孙中山先生的一个梦。这支革命军队在建立之初为了体现官兵平等,军服不仅一致还取消了军衔制,这和辛亥革命时期有些革命党人自发训练组建的小型军队的主张是相同的。

黄埔校军采用的中山装式军服,本质上应该说是清末新军军服式样的变异,都是欧洲军服的源始,经过日本男服的改进逐步定型的,孙中山自己也是喜欢上了这种日式青年男服,利用它的结构在细节上做进一步创造改进,设计成了中山装。成为黄埔校军军服后也就使中山装成为了永垂青史的服装。黄埔校军后来扩建成国民党军后,军服仍然采用这种式样。而摒弃帽、袖、肩、裤章繁复的军衔标识,集中用领章进行显示则是国民党军军服的一种创造,这一创造更有利于军服的大批量生产,也从资源利用和军费开支方面得到控制,这对军队的建设无疑是有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