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门胡同:老虎,酱菜和刑场

 胡同里的溜达 2023-01-17 发布于北京

铁门胡同在海柏胡同的南侧,如今的铁门胡同已经被分割成南北两段,北口在西草厂街,南口在骡马市大街。明朝年间铁门胡同,魏染胡同一带是圈养老虎的地方,虎坊桥的名字的由来就与这一带的虎房相关。清《箕城杂缀》有记:“虎坊桥在琉璃厂东南,其西有铁门,前朝虎圈地也”。“其西”那扇圈虎的铁门,就在铁门胡同里。不光养老虎,明朝人还养大象,养鹰。长椿街北侧的象来街(已并入宣武门西大街),宣武门东侧的未英(喂鹰)胡同就是当年留下的痕迹。

胡同北段的铁门胡同11号是当年的宣城会馆,曾经是“清初六家”之一,安徽宣城人施愚山的故居。施愚山是清顺治年间的进士,曾出任山东学政。正是在此期间蒲松龄与他的这位恩师相识,并在日后把自己的老师施愚山以实名制的形式写进了他的《聊斋志异》。在《聊斋》中一段名为《胭脂》的故事里,蒲松龄就把施愚山描写成为一个巧断杀人案,智勇双全,满身正能量的清官老爷。遗憾的是《聊斋》出版的时候施老师已经离开人世了。

民国十三年(1924)张恨水从山西街的宣城会馆搬出后一度在铁门胡同租住过。

北京的酱菜园分为三类,一类是老酱园,以六必居为代表;一类是京酱园,以天源酱园为代表;还有一类是南酱园,以桂馨斋为代表。六必居,天源,桂馨斋这三家百年老号也被称为老北京的三大酱园。

清乾隆元年(1736),一对来自南方的夫妇在铁门胡同南口开了一家酱菜园,取名“桂馨斋”。独特的配方,精细的制作,来自南方的冬菜,梅干菜等食材以及看家的酱佛手疙瘩,给吃惯北方酱菜的北京人带来了一种舌尖上的惊喜,生意迅速走红,乡亲们还给它起了个入乡随俗的名字“铁门酱菜”。后来因为慈禧老佛爷也好这一口儿,桂馨斋还被赐腰牌和六品顶戴,方便随时送菜进宫。据说直到建国前那顶六品顶戴还摆放在桂馨斋的店里。

“桂馨斋”的旧址已经不在,如今胡同南口路东的128号就是当年桂馨斋的后院的库房,听出生在这院子里的一位大姐说,当年桂馨斋的作坊是个大院子,正门在如今骡马市大街的正当中,当年大街扩建的时候,桂馨斋的大部分院落随着南段的小半条胡同都给拆了。如今的128号成了胡同把口儿的第一个院子。大姐边说着边指给我看,周边的房子都是“人”字型的房顶,唯有这座院子的屋顶是平的,为的就是当年要在房顶上晾晒酱菜。

                                                                             铁门胡同128号

                                                                              铁门胡同128号

                                                                            铁门胡同128号

清朝年间京城的法场设在菜市口,当年菜市口还是个东,西,北三向的丁字路口,路北的鹤年堂药店把着路口,鹤年堂的东侧是铁门胡同。据说法场的具体位置就在菜市口与铁门胡同南口之间。光绪二十四年(1898)9月28日,戊戌六君子就是在铁门胡同的南口由西向东排开,依次被砍了头。

现如今铁门,桂馨斋,法场都已不在,只留下铁门胡同的名字让人依稀还能想起从前的虎房,酱菜和戊戌六君子......

下期预告:

山西街:张恨水,荀慧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