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康后……

 三只荆棘鸟 2023-01-17 发布于山东




阳康后……

文/肖桂荣

      阳康后,我决定下楼去走走,裹紧大衣,从头到脚包裹严实。打开门,一股冷风直冲脑门。老天!外面这么冷!一瞬间的犹豫后,我毅然打消退回房里的念头,活着就是自讨苦吃。我,一棵欣欣向荣的小草,哪有那么娇气?

走出楼门,全身的细胞都亢奋起来,我索性摘下帽子,让冷风吹过来。“心为君主之官”,心一旦躁动起来,整个人都思维活跃。对温暖的屋子,我再没有一丝留恋,大步流星地在院里走起来。越走越兴奋,走了几圈后,身体竟然微微出汗。

是身体虚还是走路热得?我停下来细思量。病后初愈,我要适可而止。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更习惯关注失败的病例,用血和泪谱写的教训,必须慎之又慎。

就像当下,阳过之后是运动好,还是静养好?网上经常有惊人眼球的报道,某年轻人阳康后马上进行大量剧烈运动,不幸丢了性命。于是很多人马上采取另一极端方式,阳康后不仅全面静养,更是大鱼大肉地进补,补得脸肥肚圆,体重飙升,动则汗出,紧走几步就有点喘,好像身体越补越虚,越养越虚。

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地恢复运动才是王道。近日免疫力成了铺天盖地的热门词,全国人民都想方设法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什么是人体免疫力?就是让身体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而不是闷在家里自己吓唬自己。当人体处于紧张、戒备的状态时,人体的免疫力更差。要不有“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之说?

疫情三年,我对新冠的认知,依然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我多次参加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最后收官时刻,更是参加了方舱医院里的医疗援助活动。但从方舱医院里出来,我就阳了,幸好身体素质还好,很快恢复。长年与疾病打交道,深深明白疾病无孔不入的道理。健康与疾病,交争于生命的全过程,健康只是一段时间里的健康,而疾病始终占据生命长河里的另一段。

“骑车,还是乘地铁?”阳康之后,我依然决定一半路程骑车,一半路程乘地铁。

物欲横流,人的敬畏之心渐弱。不少六七十岁的人来到门诊,“身体一直好得不得了,从来没看过病,也未来过医院。”每当此时,我总是尽可能地提醒,“最好每年坚持查体,平时也不要放过身体提醒的微弱信号,年纪越大,越要活得在意,年轻时摔一跤没事,老了可能就是骨折。”年老无小事,手里的资本少了,折损不得。

社会面放开后,大家又成了惊弓之鸟。接连囤口罩、囤药、囤抗原后,CT室成了香饽饽。我阳过第一天上班,门诊门可罗雀。先后来了五个老病人,都强烈要求开胸部CT排除大白肺。自从网络上走红大白肺,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每个人都想夹上手指测一下血氧,看看有没有问题。

全民阳后,全民都成了医生,各种奇思妙想的偏方、验方层出不穷,网上居然称此病毒极其仁义,每家必选一个做饭人。

对此,我实在无法苟同。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谁也不能因生病而放弃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老公阳时,我在方舱医院,他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我阳时,老公按时上班,我也没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就像我从不关心老公穿什么衣服,天冷天热,他自会选择加衣、减衣,他如果连自身冷热都不知道,估计离老年痴呆也不远了。推而广之,儿子成年后,我也不去提醒儿子某些弱智的问题。在我们家里,从来没有,“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爱就是爸爸妈妈对你的爱。”我奉行的家庭教育理念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决策者是你,承担者也是你。仅此而已。

平日里,我更喜欢一个人旅行。在整个旅途中,我随心所欲,想到哪里走到哪里。静静时,像一面背景墙,匆匆时,不过一名过客,悄悄地来,悄悄地去,来时无人知,去时无人晓。独自旅行时,即使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我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孤身一人来到异地他乡,谨言慎行。一名女子,什么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为此,我出门很少带行李,即使带,也必须一再精简。

独行更需要自律,清醒的自律可以让我们远离是非,远离危险。阳康一周以后,我终于可以骑上心爱的小黄车上下班。在冬天的冷风里,心也跟着车飞起来。骑车带给人的快乐,与工作、旅游、写文章大不相同。我左顾右盼,边骑边唱歌。古人云,“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快乐幸福时,是容易手舞足蹈。

工作带给我无数便利,让我结识很多新朋友,边针灸解除身体上的痛苦,边话聊打开心灵的门户,身心愉悦,阻滞的气机得以畅通。工作之余,我就是都市里充满动感的音符,每一次骑行都像在弹奏一首乐曲。夜深人静,我端坐在电脑旁,情思汩汩地流淌,当文字被上传到公众号里,我相信一定有人与我共鸣。目前的日子里,我还不能旅游,但不妨碍我的畅想飞奔到五湖四海……

2023年越来越近,“1月1日,全天门诊。1月2日,赵登禹路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捐献成分血。”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