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奇谭》第三话《林林》:有些故事一开始就是个事故

 今天看好戏 2023-01-17 发布于云南

《中国奇谭》第三话《林林》讲了一个比较平凡的故事:

狼妖林林想要跟人做朋友,猎人的儿子小虎也很喜欢林林这个朋友。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小虎父亲的组团猎杀下,林林的母亲被杀。林林为母报仇,杀了小虎父亲。

有一说一,比起《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来说,《林林》的故事性与延展性确实都差点意思。这样的故事真的太老生常谈了。

而且故事背景是在白山黑水间,在东北……

东北民间对动物的崇拜是一种对妖仙的崇拜,源于万物有灵的思想。

狐黄白柳灰五大家也叫"五大仙",包括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民间俗称"狐黄白柳灰"(或称"灰黄狐白柳")。

民间普遍认为五大家是与人类长期伴生的,属于亦妖亦仙的灵异,如果侵犯了它们,使它们受到损害,它们就能以妖术对人类进行报复,使人类受到不同程度灾难的惩罚;倘若人们敬奉它们,则会得到福佑。因此,民间许多家庭中都供奉五大家。

就算故事里小虎的父亲是猎户,就算大东北的“狐黄白柳灰”狼不在其中,但是它都站起来跟人说话了,人还能想着干它,哪怕是个猎户,多少也有点脱离现实土壤了。

我们说回《林林》。

故事一开始就是小虎在跟小伙伴们炫耀手里的狼牙。

几个孩子中的一个女孩子拿过狼牙来闻了一闻,告诉大家:“这是狗牙”。

由此可见,是林林主动走进人群,认识人类。

狼也是群居动物,一只小狼能主动走进人群,说明它没有玩伴。别说玩伴了,它同族都没有,连亲人都只剩母亲。

她渴望友情,所以走进了人群,所以她拿着自己换下的牙跟人类小伙伴炫耀:“这才是狼牙!”这一刻,她似乎忘记了自己是狼,一心一意地迎合人类,只想要融入人类的圈子。

可是她不知道她的玩伴同族都是被人杀害的,她也不知道她的同族也杀了人。

她迷失了自我。没有听从母亲的告诫,接受了小虎的邀请,到小虎家吃饭。

一顿饭,就被经验老到的猎人识破伪装。抓住引出她的母亲……

所以说,界限划在那里,就得遵守,就得听从。毫无计划地跨越界限,毫无原则地迎合他人,必定酿成大祸。

林林在母亲被猎杀的那一刻或许也充满了后悔:曾经,她是如此没有边界感的想要融入人类的群体,还不加掩饰。所以,直接导致了母亲的死亡。

小虎再也等不回父亲时或许也懂了:他心里的朋友林林,他想要介绍给父亲的朋友林林,他们没有办法做朋友了。emmm……小虎是真的惨的。一夜之间,他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父亲。

最后小虎没有选择继续做猎户,而是做农夫,是他对人与动物之间血海深仇的一种了结,也是一种和解吧。

故事的最后,他们隔河相望。

从白山黑水到灰茫茫的芦苇丛。

你是野狼,我是农夫。他们对望着,互不侵犯。

他们或许想起了曾经一起欢笑的过往,也或许想起了因为曾经一起欢笑,所以他们一个失去了父亲,一个失去了母亲。

他们之间隔的仅仅是河吗?

他们之间相隔的也是互为异族的鸿沟,也是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血海深仇。

就这样隔河相望吧。

谁也不必说服谁,谁也不用迎合谁。

融入不进去的团体就不要强行融入了。

大家都没有错,最后都不知道要怪谁。

群里有小伙伴说,这或许是一个关于人类驯养野狼成为家犬的故事;也或许是一个没有开始就被扼杀的青春萌动故事。

也有人说,这或许是一个狼跟狗的故事。

林林是狼,小虎跟爸爸是猎犬。狼跟狗相似,却又不同。小虎最开始拿出来的是狗牙。他拿的牙齿,会不会也是自己换下的乳牙?而且小虎的父亲刚见到林林说“她和我们一样”,追杀林林的时候又说“她和我们不一样”。按理说如果是狼和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总不会是小虎爸爸看到林林的人形那个,没认出来吧?还有猎人出门都应该带狗的,但是这些猎人都没带。最后小虎长大,从田里出来,脚移开后是个狗爪印。

但我这个人思维比较简单,不喜欢把故事复杂化。就这样简单的看吧。思路提供给看了本文的小伙伴们。

本故事开头的旁白借鉴了《百年孤独》的开头,就是CV小哥声音里缺点叙事感。

最惊艳的是主题曲。

“白山黑水,濯我红心。林下含芝,授汝长生。不见来路,胡不归去。不见来路,胡不归去。不见来路,胡不归去。”

歌词颇有《诗经》的风格,吟唱的空灵女声又为苍茫冰冷的茫茫雪原增添了一丝丝神秘与惆怅。

或许,不论是人与狼,狗与狼,还是自然与动物,自然与人,都没有什么真正的血海深仇。“和谐”才是所有物种最朴素的期盼与向往。

【原创声明:本文为公众号“今天娱乐调查局” 独家原创,欢迎转发,但严禁任何形式无授权转载到其他平台,发现必追责到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