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宁海】赵广威 | 山的情怀

 文化宁海 2023-01-18 发布于浙江

山的情怀

文/摄:赵广威

我走过不少山。

最近的山是距家门口百米左右的白峤岭。翻过十里白峤岭,就到了白峤村。小时候逢年过节,跟随父母徒步走过岭头的羊肠小道,到村里走亲戚。白峤岭上还盘着一条通往县城东部乡镇的马路。我8岁那年正月,父亲骑一辆自行车,让我跨坐在后座上,载着我从岭头往岭下冲。岭头往白峤村子方向有一段百米长的用石条铺就的坑洼路,再往下是砂石铺成的土石路。自行车经过坑洼不平的颠簸,行驶到土石路上时,速度越来越快。我坐在后面,耳边净是呼呼的寒风,刺激着我紧紧抓住父亲的衣服。突然,车胎别到一块石头,自行车顿时失控,就像急蹦乱跳的野马,把我俩都甩了下来。我顺势翻了几个跟头,跌坐在路上,一摸,头上立马起了一个大包。父亲顾不上自己,急忙来扶我,一边口中念叨“太公大人保护,土地公公保佑”,一边拍打着身上的尘土。仔细检查一番,除了这个大包,父子俩倒也平安无事。这是我记忆中最早的山,承载着亲情。

刚参加工作时,每到周末就呼朋引伴,寄情山水。陆续攀爬了梅林的雁苍山、越溪的王干山、长街的香花山、跃龙的杜鹃山、桃源的帽峰山和桥头胡的茶山……宁海的山具有江南水乡的秀丽气质。山中植被四季茂盛,绿意盎然中又富有岁月轮转的色彩。水常伴着山,或沿着山沟叮咚作响,与风声、鸟鸣、虫吟和一曲森林之音;或汇聚成一汪汪绿潭,如镶嵌其中的块块碧玉;或凝练成一条难得一见的飞瀑,令人拍手称奇。宁海的山不高,绵延着天台与四明山脉,接续着东海之滨,吸引着游圣开篇,孕育着读书种子。宁海县城三面环山,天然形成的翠屏障,造就了“冰雹打不到,台风吹不着”的宜居地势。这里的山承载着友情和乡恋。

后来,我游玩过省内诸如丽水缙云仙都、台州神仙居、舟山普陀山、宁波福泉山,省外诸如山东泰山、青岛崂山、江西庐山、井冈山、吉林长白山、贵州万峰岭,等等。走出去看山,完全颠覆了我先前的认知。山不再是一条岭,一座峰,而是由无数个山峰组成的一个立体区域,纵向可以直耸云霄,高山的植被随着海拔升高而渐渐变得稀疏,到了山顶寸草不生;横向可以涵盖一个县,一个地级市,甚至更大的区域,依靠徐霞客的徒步方式,怕是要花毕生的时间行走其中。

东西部地区的协作计划,使我有机会跟随宁海教育援助团访问四川普格县,也使我有幸看到了雄伟、博大和无尽的山。坐在飞机上俯瞰大凉山,我被川西地区层层叠叠、绵延不绝、望不到边的山脉所震憾。飞机下降时,飞过一段云海覆盖的山峦,我想这肯定是螺髻山。她倔强地扒开云雾,露出一节顶峰和几架风力发电机,转着风叶向我们招手,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飞机降落在西昌机场。西昌处在山谷中的平原地带。我们从西昌驱车前往普格县还需要两个半小时。路过美丽的邛海,一路上就再也没有看到其他湖了,这是一条翻山越岭的进山路。

普格县是一座完完全全建在山中的县城。县城中心位于山谷平地,有一条主街道,城镇建设就从县城中心向四面八方的山地蔓延开来,就像朝天的大喇叭口那样。人们生活在群山环抱中,民居星星点点,散落在不同方位的山地上。驱车沿着盘山公路往山顶走,估计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山顶草甸上会有一座湖,人们喜欢称之为“海口”,用来滋润群山和养育生灵。

这里的山离天很近。彝族人民勤劳勇敢,敢上山顶夺取天上的火种,点燃火把,造福一方。彝族人民至今保留着传统的火把节和彝族年。彝族年的时间是在每年的11月20日,恰好在我们这次访问结束后的第二天。欢迎我们的同志为了提前让我们体验彝族年,杀乳猪,宰山羊,载歌载舞。

我之前走过的山在川西广袤的大山面前,犹如山涧奔向海洋,珍珠归入宝库。这里的山和我的故乡敞开着优势互补、共同富裕的襟怀。

作者:赵广威

教育工作者,副研究员,谨遵上善若水。

图片 | 作者提供

审核 | 浩海紫烟

本期编辑 | 平安

文化宁海题字 | 无禅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编辑邮箱(156391487@qq.com)欢迎来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