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道守真——戴丕昌教授从艺50周年书画作品欣赏

 教授的拐杖 2023-01-18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戴丕昌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山东美术家协会理事

-山东省教育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原院长

-山东管理学院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工作室访问学者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画创作研修班导师

-山东大学品牌与传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诗词学会诗书画院副院长

戴丕昌,号云峰山人,祖籍山东莱州。自幼习书,高中毕业因书画特长留校执教,为提升自身艺术素养,先后在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荣宝斋画院、中国国家画院完成本科、硕士研究生、访问学者学习。

先后师从刘如璞、王亦农、杜牧野、杨硕、杨象宪、郭志光、于太昌、陈梗桥、程大利、郭不先生等,亦曾得到魏启后、启功、欧阳中石等先生的指导。自1972年至今,投身书法美术教育工作50年,其间曾任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院长近20年,创办该院艺术专业,带领团队将学院办成“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本人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十大师德标兵”。

出版学术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代表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山东书画学会赴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进行艺术交流。代表国务院侨办赴菲律宾为华语教师授课。其书画作品多次在全国权威性展览中获奖,并被国内外友人收藏。个人艺术成绩被山东电视台、齐鲁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多次报道。

郭志光为戴丕昌教授画集作序

欣闻丕昌要出版他从艺执教50周年书画集,我非常高兴,觉得这无论是于他个人,还是于齐鲁书画界,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拾珠捡玉,将自己对人生对文化的理解诉诸笔端,结集成册,是对自己多年来乐道守真岁月的盘点,也是对业界同仁和书画爱好者的借鉴和启示。

我和丕昌相识已有多年,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那时丕昌在曲阜师范大学读书。第一次见面是他和我的一位同乡来我家。交流中得知教他花鸟画的老师是我浙江美院的同学杨象宪,心里又多了些亲近。从此,他便成了我家的常客,经常带一些习作请我指点,每次他带来的作品中,我都能看到他的进步。他对知识的渴求、对艺术的执着,对跻身艺术殿堂志向的坚定,让我非常感动。他对人的真诚,做人的谦逊,对师长的尊敬,让我十分喜欢。我非常愿意将我所知指点于他,在他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助一臂之力。

随着我们交流和交往的深入,我断定他必将在书画艺术领域有所成就,现在的实事正印证了我当时的判断。多年来,他一直活跃在齐鲁书画界,书画作品渐成风格,被海内外众多艺术藏馆及爱好者收藏。从教五十年,桃李满园,弟子有成就者很多,然不骄不夸。岁月流金,荣耀加身,然他温文尔雅依旧,谦逊好学如故,善教乐教如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德艺双馨,君子之风也。

自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理论,以书入画便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理论的传统,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纵观古今,凡书画有成者,皆书画兼修。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无一不是书画皆精。丕昌深谙此理,数十年书画同修,师古人师造化,学古化今,传道守正,笔耕不息。他追求“笔到则意出,墨到则韵生”,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书画相得益彰,成绩骄人。

丕昌的书法独具特色,其隶书,丰润之中追求筋骨,厚重之中呈现飘逸;其行书开合有度,动静相宜,润枯适度,恣意潇洒。他的书法已形成骨丰肉灵,厚重圆润、自然洒脱、典雅秀丽的风格,不激不厉,尽得晋韵唐法之妙,自有中正冲和之气。

丕昌的画,是以书入画。他画梅花,常用大篆笔法勾勒龙盘虬曲的枝干;他画竹,从竹竿竹枝的起讫、竹叶的撇捺,提笔收笔,顿挫有致,都蕴含着真草隶篆的神韵。特别是他画的兰草,线条流畅而富有弹性,气脉贯通,在提按顿挫之中自然地呈现花叶翻转和变化灵动的景象,格调清新高雅。其山水画亦得自然之神韵,表现出了胸有丘壑的万千气象,笔力老辣的线条、手法多变的皴擦、高雅清新的晕染,观之令人神清气爽、心向往之。丕昌书画中所呈现的诗书画统一的文人情怀,再配以“妙款一字抵千花”的点睛题款,总让人过目难忘。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丕昌书画艺术境界不断升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鲜明的个人风格。

丕昌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书画家,而且还是一位具春蚕烛炬之心的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他把“得天下莘莘学子而教之”当作崇高的事业,在不断精进和提高自身书画艺术水平的同时,更以满腔的热情和精力投身于探索艺术教育的方法和规律。他在书画教学中感悟独特,经验丰富,得到同行们的高度评价,被山东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先后被邀请到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做书画讲座,还被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聘为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并在北京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戴丕昌工作室。近年来,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角色的成功转换,更是让人肃然起敬。被人民大众广泛接受的艺术才是最具生命力的真艺术,为丕昌的社会责任担当点赞。

传承与传播,乐道与守真。我认为丕昌正值艺术盛年。岁月积淀,对人生、对艺术更深的感悟,把书画艺术深深植根于传统正脉沃土,是他有潜力、能创新的底气。我相信凭他的艺品、才气与勤奋定能厚积薄发,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推出!

值此佳时,写序以贺!

郭志光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书画学会名誉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政协联谊书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书法作品欣赏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国画作品欣赏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后记(戴丕昌教授语)

我是幸福的。择一事而终老,所做即所爱。从1972年从教从艺至今已五十周年,杏坛筑梦,墨海挥毫,初心未改。我热爱并受益于我的教学工作。“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几句话我体会颇深。几十年来我与弟子们一起笔墨中共悟大学之道,共明至明之德,共探大美之美,共品艺术之甘。以笔墨示精神,乃中国书画之至高境界,也是我的孜孜追求。艺无止境,路途漫远,我将求索依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