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Read, see a better self. 李苦禅有言:“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你多久没有认真读书了呢? 读书有益,日常教学虽然繁忙,但是也是充实丰盈自己的好时机。但是官方数据显示70%多的老师反馈,自己没时间读书,偶尔制定了读书计划,也很难坚持下去,等等众多内部、外部的问题困扰着我们,让我们的读书修行之路举步维艰。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如活不学习,那真是学生的悲哀。 新的一年,我也定下了读书计划和目标,并通过文字和大家分享读书心得。 新 年 第 一 本 书 ![]() 为【真学】而教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从假教、假学走向真教、真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奢华 ![]() DAY6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得咨询的渠道和方式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文字、视频、音频、图书等。知识碎片地呈现,学习者也碎片化地学习。别说学生了,就连成年人也常常深陷其中。一刷好久,放下手机的时候,感觉脑海中满满的,但其实真实情况是几乎什么也没记住。 ![]() 同样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一节课抛出好多问题和知识点,碎片化地输出,老师教得勤,学生忘得快,最后一检测,各方都不愉快。 文中也分析了产生种情况的原因: 首先,是时势使然。身居眼下的媒体时代,人们触手可及的是各种各样零敲碎打的知识和资讯,“刷屏”成了很多人最喜欢和习惯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样态。“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龚自珍语),倘要中小学教学不受时代与社会的一点儿影响,几乎不可能。 其次,是应试需要。试卷都有得分点,踩点答题才能得高分。一些教师从起始年级就抓应试训练,在他们那里,教材不是用来学的,而是用来练、为了考的。有学校美其名曰“教材问题化,问题试题化”,在设计问题时,步步为营,实施地毯式轰炸,踏遍犄角旮旯才放心。一些学校搞学习单,却以单子限步子,恨不得每一步都掘地三尺,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翻个遍。过早、过多地指向应试,必然把新授课上成复习课,又必然会进行无休止的碎问。其实,即便再精细、严密,都不可能穷尽教材上所有的知识或知识点;退一步说,纵使穷尽了,还有更丰富、更广阔的课外知识,对此,被我们用嚼碎的知识喂饱的孩子还能有招架之功、还手之力吗? ![]() 再次,教师缺乏必要的学科素养和通盘构架课堂的能力,无法踩准重点、难点或核心部位,只能在文本中兜圈子,东冲西突;或者四面受敌,多向出击。真正能以点拎线、以线牵面、以面立体的成熟教师不多,在他们那里,无须喋喋不休发问,只要牵住问题牛鼻子,一问便能胜多问。 最后,也与积久而成的教学审美观有关。很多人喜欢学生迅捷的反应、高频的“对话”、流畅的节奏和热烈的氛围,这一般无法在“一堂课只提两三个问题”的教室里上演,它几乎必然由连珠炮式的碎问所催生。台湾的李玉贵老师不讳言自己不能忍受大陆的课堂,说在大陆上课时会很紧张,人们总喜欢热闹场面,总怕冷场。真正的教学智者不时会让孩子们陷入“意义充溢的沉默”(佐藤学语 ),而秉持如此审美取向的人,绝不会让碎问盘踞课堂的时空。 ![]() 关于社会层面或体制层面,作为个体是无法改变的,也不是一时能改变的。可以从自身出发,从身边能做到的事情出发。 看了本章的内容,我在新的一年要训练自己更加专注的能力和教学系统的搭建。 专注能力: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如果对学生说:你们要专注,不能老刷视频,不专注,但自己做不到,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自己除了教学,也做自媒体的缘故,难免会看很多咨询,有时候时间利用率不高。新的一年,要高效利用时间,把优质时间用在刀刃上。 教学系统的搭建:在专业领域,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结果,真正能以点拎线、以线牵面、以面立体,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结构化学习。 ![]() |
|
来自: 昵称415089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