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莲花落,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汉族曲艺艺术!

 茶香飘万里 2023-01-18 发布于山西

主要流行于太原、晋中、吕梁等地区。其表演者多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说唱词基本上是七言四句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来合辙押韵。2008年,太原莲花落入选为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莲花落是一个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品种,“莲花落”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宋,许多学者认为,莲花落原叫“落花”,是佛教劝善和募捐的一种演唱形式。佛祖的塑像坐在莲花宝座上,莲花是佛家的花,因此叫“莲花落”,也叫“莲花乐”,或“落子”。据《山西曲艺名料》记载,莲花落最早传入山西是在清道光年间。当时,河南水灾,许多难民逃到山西文水、交城一带,把莲花落也带到了山西。此后,莲花落渐与山西各地方言融合,其中用晋中方言演唱的莲花落又被称为“晋中落子”,太原莲花落就是由晋中落子演变而来。

太原莲花落的“七件子”是指分执于两手的竹板,其中一手执两片大竹板,另一手所执五片小竹板。大竹板打板,小竹板打眼,相互配合有板有眼,说唱之词则随着板眼节奏进行表演,所以俗称为“七件子”。在表演时,先扣大竹板,间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后,开始说唱,以唱为主,间以夹白,边唱边说,抑扬顿挫,尾音稍长,颇合当地人的口胃。

太原莲花落的传统曲目,多为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当地人熟悉的汉族民间传说。长篇的有《五女兴唐传》、《万花楼》和《呼延庆打擂》;短篇的有《小两口打架》、《小寡妇上新坟》和《夫妻格水》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