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作者:姜佃广  记得前几年的一个纪录片的片尾,有这么一句话:“人类虽然走到了物种的最顶端,但病毒更早是地球的主人,比人类的存在更古老。我们不知道它因何而来,也不知道它为何而去”。新冠病毒的出现给人们带来恐惧和灾难,好在我们强大的国家利用三年的时间把这个病毒的致病力降到最弱,由“肺炎”降至“感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我也成为了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利用自身的免疫去战胜病毒,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阳了吗?”成了见面或不见面的第一问候语。同事们一个接着一个的“阳”我也十分焦虑,每天都在既怕“阳”又盼“阳”的矛盾之中,之所以盼因为病毒无处不在,防不胜防;之所以怕因为“刀片嗓”、“水泥鼻”、“咳出肺”等感染症状。人生万象皆是定数,该来的总会来,12月20日我的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奥密克戎侵体,在体内开始了破坏性的表演,虽然这段时间如临大敌一般的准备。第二天当我高烧三十九度时,头痛的好像被人拿天塌地陷紫金锤狠狠不停地抡打,打得颅骨裂开一样;尽管身体用厚厚的被子一层层裹着,冷的抖成个筛子,两个眼珠好像是在沸水中翻滚……真的好想向奥密克戎大人求饶,求放过。好在有“布洛芬”药片能缓解一时抵挡一阵。接下来就是腹泻,没有任何感觉的清肠,直到把大肠、小肠的内容物排空,整个肠道瘪下去。整夜的睡不着,还要拖着似乎不属于自己的身躯不停地喝水、喝水。战斗持续了2天,体温逐渐下降,从三十九度到三十八度,再从三十八到三十七迷迷糊糊云里雾里的,就差点儿走出这世界走到另一个世界。刚开始嗓子疼,我就服用“黄氏响声丸”来对抗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西瓜霜”含片也不离口,居然没有出现“刀片嗓”。体温正常后,全身的肌肉酸痛、干咳。干咳我服用“氢溴酸右美沙芬片”竞没出现“咳出肺”症状。然后就是休息和拼命咽下无味的饭菜和水果去给自己的免疫细胞补充能量来彻底清除奥密克戎。闲来没事躺在床上静息,街上120救护车接二连三的鸣叫声和夹杂其中传来的殡葬车的哀乐声倒把自己弄得十分恐惧,索性在手机上去寻找乐趣,通过阅读发现这次众多人的“阳”也成了照妖镜:自私、冷漠、凉薄、无担当……所有的人性弱点,都在新冠病毒面前暴露无遗,媳妇“阳”了丈夫跑了、丈夫“阳”了老婆走了、儿媳“阳”了公婆不管了等等。就连某些大咖们也在放下了所谓君子气概相互的进行着言语攻击,可笑的是像饶毅这样的生物学家,首都医科大学校长也加入言语纷争之中,连德高望重的钟南山也遭到骗人的言语炮轰……好像奥密克戎不但给人们带来了痛苦,还从人们的头上带走了点智慧。通过这一波“阳”,也充分说明了目前国民的整个身心素质根本与新时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速度无法同步!某些人的心理和素养,是“羊”还是“狼”,在病毒面前演绎的淋漓尽致。随着症状的消失,核酸转阴,我的战“阳”之战告一段落。但是作为医务人员我要告诫大家的是:感染一次,并不相当于得到了护身符,挺过这一波,也不相当于战胜了病毒。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知,是伴随疫情不断深化的,昨天的观点,今天就不一定正确了;今天的观点,明天可能也要修正。归根到底它是个病毒,就是个病。是病,咱能不得,就尽量不得。“阳”了就面对,一定要当成病面对,该吃药的一定吃药,该休息的一定休息,和医生交朋友多咨询。希望春暖花开之时不再有“阳”,我们的生活,都能恢复如常。
作者简介: 姜佃广,男,山东梁山人,医务工作者,喜爱文学,在报刊、网站发表新闻报道、散文、诗歌、小小说等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