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国学】如何看懂《皇极经世》这本书

 新用户38922816 2023-01-18 发布于海南

【写在前面】

历法体系是中华文明或者说世界各个文明必然会建立的世界认知体系,或者叫哲学体系。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中,有很多研究历法和建立历法模型的书籍,《皇极经世》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本立法书籍。
然而,对于很多没有理科基础的人来说,阅读这本用古文写的历法建模书会觉得十分晦涩,取巧的人往往喜欢直接抄结论。然而,结论在传播过程中难免以讹传讹,更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所以,还是认真解读原文,理解原作者的模型体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认知哲学体系,进而继承和发展。
对于这本古代认知模型书,博主有些粗浅的阅读体会,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快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理解华夏民族前辈们留下的珍贵哲学体系模型。

【一】书籍介绍

图片

《皇极经世》是宋代邵雍所撰写的哲学著作(对此,一直有争议,很多人认为这是邵雍及其弟子整理的,其内容是很多人共同完成。不过古人的事,非当事人无从得知)。该书是一部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著作,以河洛、象数之学显于世。

目前的通行本一共十二卷六十四篇。

元会运世》三十四篇,

《声音律品》十六篇,

《观物内篇》十二篇,

《观物外篇》凡二篇。

据晁说之所写的《李之才传》对此书的评价:“邵子数学本於之才,之才本於穆修,修本於种放,放本陈抟。当之才初见邵子於百泉,即授以义理、物理性命之学,《皇极经世》盖即所谓物理之学也。”

这本书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起於帝尧甲辰(这个时间的通行说法是公元前2357年,这个时间待考证,其实了解了模型之后,可以自行推演),至后周显德六年己未,凡兴亡治乱之迹,皆以卦象推之。

在此书成书之后,王湜作《易学》,祝泌作《皇极经世解起数诀》,张行成作《皇极经世索隐》,这三人的理论都是由《皇极经世》衍生而成,经常被用来解读邵雍的模型。

【二】读书前的准备

这本书读书之前,需要清晰的理解《易经》的内容。《易经》本身就是一个建模认知体系,可以自洽,而且变量和解析内容并不复杂,是进入更复杂的哲学模型的基础。

除了对《易经》的理解之外,大家要对符号和历法知识有些基础。可以说,《皇极经世》对文科生不是很友好,对理科生,尤其对天文历法有所了解的理科生,这本书更容易懂一些。所以,大家读的时候心态要平和,有必要的话要准备好纸和笔,画一下,会容易理解很多。

【三】这本书的内容重心

一、《观物内篇》是建模说明

《观物内篇》的核心内容是给模型里的元素符号下定义,比方“元”、“会”、“运”、“世”,“太阳”、“太阴”、“少阳”、“少阴”......

邵雍用易学符号将他所理解的世间万物(或者说,模型里涉及的世间万物)进行分类,贴标签,重新定义了这些概念。

看这部分很多人估计都会迷糊,因为我们习惯了西方科学或者我们从小到大的定义形式,突然换一套定义,对很多人来说必然需要适应。

这部分从天体模型的符号,层层定义,最后到了人体模型(耳目口鼻),再由天地运行规律,最终回归人类社会,从易术到易理,层层归纳。

二、《元会运世》是模型算法

这部分可以说是模型的算法以及推演逻辑。这本书用卦象推演大周期,大循环,直到一日,这部分也是大多数网站和介绍里经常会拿来说的。具体大家自己看吧,并不难理解。

三、图表可以帮助理解模型

在这本书里,图表是模型很好的说明。先天图、后天图、河图、洛书、八卦图等。书里通过这些图表,对元会运世的建模原理进行了解释。

这些图表可以很好的表达小周期和历史发展的大周期的情况,很好的解释了西方哲学里历史螺旋式发展的特点(这也是东西方哲学可以很好的互相支撑验证的又一个案例吧)。

四、音律模型的规范

在观物篇的前五十章中有关于音的表述,邵雍把音分为“十天声”(对应天干)与“十二地音”(对应地支),又分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太刚”、“太柔”、“少刚”、“少柔”,最后组合出“30270”个音素。

这一音律模型将我们古代的纳音模型进行了规范和修正。可以更体系的将纳音体系纳入进哲学体系。

五、心学篇

这本书的心学篇和明代王阳明的心学还是有差别的,我觉得王阳明的心学体系也有一部分借鉴了这本书的逻辑和观点。这本书将前人的理论进行了整理,在“易象”和“易术”原理上进行了论述,可以说归纳了“道”和“理”的本源。

六、观物外篇

这部分据说是邵雍弟子门人的记录整理,是前面内容的总结,而且侧重于“理”。

【尾声】一些说明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这种完全不同于习惯的认知体系挑战太大,很劝退。那就退了吧。其实中国文化本就博大精深,在天文历法领域的研究以及科学领域的研究本就不是流行款,还是留给愿意潜心学习的人学吧。

如果你还想继续,那就继续。这本书确实很值得读。

另外,我也看了很多流行区、知识区博主的内容,很多人都停留在数理算法层面,那部分比较好懂,而且也有很多人基于结果发挥想象,把一些现象附会,一知半解,反而出现“时灵时不灵”的玄幻情况。

我还是倾向,要用某套模型,就把它的原理彻底搞明白。这样才能更好的辅助决策。没错,认知的目的是辅助决策,不是用来贩卖焦虑或者讨好读者的。

希望喜欢读书的你们,认真读好这本书,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一起进行模型修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