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佘太君”邓玉芬:为家国大义,先后献出丈夫和6个儿子

 泊木沐 2023-01-18 发布于辽宁

1970年,北京市密云县张家坟村。

“这是咋啦,怎么这么多人?”

“邓奶奶走了,大家来送送她。”

“是那个被人喊作“佘太君”的邓玉芬?”

“是啊,不说别的,就他家的男人个个都是英雄,都死在打鬼子和打国民党的战场上了。”

“那是得送送,这可是咱们的大英雄啊。当年她可是救了咱们一村子的人啊,村里面老一辈的人那个不感激他嘞!她自己个也是英雄。”

79岁的邓玉芬的葬礼上,全村人都来了,大家都在送送这个有“佘太君”之称的女人。我们都知道,佘太君是宋朝人,在外敌来犯之时,她送自己的丈夫、七个儿子、2个女儿上了战场,与外敌作战,最后杨家七子仅仅存活第六子,其余人要不战死沙场,要不被朝内奸人所害。佘太君后期还亲自挂帅出征,保卫国家山河,是真正的古代杰出的女军事家,称得上一句巾帼英雄了。

邓玉芬是什么人能与“佘太君”相提并论?为什么说她救了全村人?她有什么英雄事迹呢?

邓玉芬

1891年,邓玉芬在密云县的一户农家出生了,作为女孩的她,从小就十分的勤快,人们说起她来都夸她是家里家外干活的一把好手。在她没成年的时候,父母因为家里条件实在艰苦就想把她嫁出去,经过媒人介绍她嫁给了不远处张家坟村的任宗武。

任家的条件也很艰苦,婚后夫妻两住在任家破旧不堪还是茅草屋的房子里。而且家里也没有土地,夫妻二人只好靠着租赁地主的土地过日子。在婚后两人先后生育了七个儿子,如何把这七个儿子拉扯长大成为了当时他们最为苦恼的事情,每天尽心尽力地伺候土地,还时不时地打些零工,才能勉强养活自己和孩子们,吃饱饭却是不可能了。

1933年,日军侵略者进攻长城沿线地区,国民党革命军奉命抗击,但没能抵抗过日军猛烈攻势,长城沿线失守,国民党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自此日军与国民党以长城为界暂时达成互不干扰的共识,冀北22个县城被划入伪满洲国的领土,这其中就包含了邓玉芬的家乡密云县。

邓玉芬一家见识到了日军在这片土地上犯下的罪行,对人本人恨得咬牙切齿,但是为了生存不受日军的摆布,一家人搬到了不远处的猪头岭上开荒地,种粮食。他们不想当亡国奴,也不想被日军欺辱,但是他们确实无可奈何,只能无力地看着日军践踏自己的家乡。她常常告诫儿子们:“你要明白你自己是中国人,不能干对不起国家的事情,不能当汉奸,我就认死理,你们谁敢帮小日本,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在1940年,密云县迎来了八路军的部队,他们在这里建立起来了宁平云抗日根据地,猪头岭更是迎来了八路军部队的驻扎。在同八路军部队的接触中,邓玉芬一家逐渐放下了戒备,更是为八路军所宣扬的抗日精神和红色理念所吸引。

送子、送夫出征

1940年6月,八路军招募士兵,邓玉芬一家积极响应。邓玉芬和丈夫商量,让大儿子任永全和二儿子任永水去,于是他们成为了八路军白河游击队的第一批士兵。9月,三儿子受不了地主的剥削和欺压,逃跑回了家中,邓玉芬考虑到游击队人员配备不齐,就将三儿子也送往了白河游击队。

1941年,日军发动了“三关”行动,喊出来了“杀光、烧光、抢光”的口号,对所有抗日根据地当地的居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抢劫当地的生活物资和粮食,并在离去前烧毁了整个村落。试图威慑百姓,破坏共产党的群众基础。这一行动长时间维持,对革命根据地造成以一定的影响。

在年底的时候,根据地出台反“无人区”斗争的政策,邓玉芬叫回来了外出打零工的丈夫和2个儿子(四儿子和五儿子),参加了抗日自卫军。1942年3月,邓玉芬一家和许多当地的群众,积极响应抗日根据地“回山搞春耕”的号召,准备在无人区重新开始种植。邓玉芬的丈夫和四儿子、五儿子先行一步去山里安家。

此时正是斗争最为严酷的时候,他们在种地的时候不幸遇到了日军,导致任武宗和他的五儿子被日军当场屠杀,四儿子被捕后,在日军的监狱里受尽了折磨。

得知丈夫和儿子的死讯后,邓玉芬伤心欲绝但是她心中的怒火却越烧越烈,日本人凭什么乱杀人,家人不能白死。于是她带着两个小儿子,不顾亲朋好友的劝说毅然地上了山。拿起来了农具,在猪头岭努力种田,还分出许多精力开垦荒地。

1942年,大儿子在日军攻打盘山抗日根据地的时候,英勇奋战最后不幸中弹牺牲,三儿子也下落不明。

1943年夏天,组织上传来了被捉走的四儿子消息,他在狱中为了保护家人和村民以及党组织拒不配合日军交代,最后惨死在日军的鞍山监狱。

秋天,二儿子负伤被送回家中休养,却因为伤情太重,医生无力回天病死家中。

1944年,日伪军为打击抗击根据地,加大对“无人区”的肃清力度,包围了所知晓的抗日根据地,猪头岭也不例外被日军团团围住。邓玉芬和党组织干部以及村民们,都分散着躲在了猪头岭的隐秘山洞里。但是带着不满十岁的七儿子却成了不确定因素,孩子生病了,而且扛不住饥饿,只是一味地哭闹。

邓玉芬害怕哭闹声引来日军,连累乡亲们,就破开了自己的棉袄,从里面扯出来一团棉絮堵住了孩子的嘴,并紧紧捂着他的嘴,直到日军走远后才敢放开。但是孩子的情况更加不好了,脸色青紫,嘴里说话都不清楚了,只是无意识地喊着,努力一听才发现喊得饿,但是邓玉芬却毫无办法。

日军肯定找到了村子,不会留下东西的,说不定一大把火已经烧干净了。而且日军一定还没有走远,出去找吃的话,要是日军发现了自己,那一定会接着搜山的,找不到人他们不会放弃的,只能狠下心先不理孩子。夜晚,孩子就因为疾病和饥饿永远地离开了。

1946年,邓玉芬的六儿子任永恩参加了解放战争,并多次立功。在1948年黄坨子战役中,英勇牺牲。

邓妈妈一生,都在不断地送亲人出征,也在不断地接受他们的永远离开。邓玉芬晚年看着新中国的繁华,边落泪边说:“值得,他们牺牲都值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