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普义:笔法的核心是用笔

 lhb无极 2023-01-18 发布于甘肃

学习书法,除了掌握正确的拿笔姿势、坐姿、运腕的基本功,还远远不够。要想学好书法,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用笔的方法。用笔,也称运笔或笔法。楷书四大家赵孟頫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书法的点画形体都是直接由用笔而产生的,学会了用笔,也就等于掌握了书法的关键。

文章图片1

起笔、行笔、收笔

起笔、行笔、收笔是指书写一种点画笔锋运动的全过程。写任何一个点画都要经过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起笔要“逆入”,即逆锋起笔,欲右先左、欲下先上。即使在写露锋起笔的点画,也要凌空取逆势落笔。像跳远欲进先退、像拳击欲伸先缩。行笔要“涩行”,即指书写者人为地制造一种阻碍笔锋运行的力量,同时又要克服这种力量而前行。如果锋浮纸面、信笔而过,则墨不入纸,点画无力。收笔要“紧收”,即回锋收笔,也就是指有往必收的收笔方法。古人说“一笔之法、妙在起止。起止得宜、则画无不美”

文章图片2

提笔、按笔

提笔写出来的点画线条比较细匀。按笔写出来的点画线条比较粗浓。用笔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才提便按、才按便提。这种笔法的变化是迅速连贯、交替进行的,动作很微妙。运用好提按笔法,写出来的点画轻重分明、活跃生神、节奏感强、富有神感。

文章图片3

转笔、折笔

转笔指在起笔、行笔或收笔的转折处,笔不停驻、用力均匀、顺势转锋。写出没有方折棱角,圆而有力的点画。折笔指在起笔、行笔或收笔转折处,要顿笔折锋,写出方整刚劲、有棱角的点画。转以成圆、折以成方。用笔须有转折之妙,点画应以方圆兼备为佳。

文章图片4

中锋、侧锋

中锋也称正锋,是指笔毫尖处于点画中心的一种运动方式,墨汁均匀渗开,写出的点画圆润结实,具有立体感。篆书、楷书多用这种笔法。侧锋也称偏锋,指行笔时,笔锋偏在点画的一侧,写出来的点画跌宕多姿,富有变化。行草作品中常见这种笔法。中锋侧锋应该交替使用,没有侧锋,也就没有中锋。

文章图片5

藏锋、露锋

藏锋指写出的点画藏头护尾,不露笔锋,笔锋包藏在点画之中。藏锋用笔要注意笔管要正,正所谓:笔正则藏锋。藏锋以包其气,给人一种精神内含的感觉。露锋指写出的点画笔锋外露。如撇、捺、钩等笔画的收笔处皆为露锋。露锋以纵其神,给人一种精神显露的感觉。藏锋、露锋要运用得法,该藏则藏、该露则露。藏得巧妙、露得恰当,这样写出来的笔画就圆转刚劲,饱满生神。

文章图片6

初学用笔,可先孤立地做些单一的基本动作训练,然后将这些笔法运动结合起来,使笔法逐渐丰富。也正是由于笔法运动的丰富性、复杂性。才能使点画线条姿态千变万化。如果能将这些笔法正用、侧用、逆用、顺用、轻用、重用、实用、虚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就一定能够写出有力感、动感、富有生机的笔画。

文章图片7

王羲之随随便便写的信件,如今都成了书法极品。这些普普通通的信件,都是随意挥洒,但由于功底的深厚,那布局和笔势,不事雕饰,浑然天成。只可惜这些书函,有不少是陈述他的病情,读之使人徒增伤感。

王羲之的这些信件,都是极好的书法,被后人称为法书、法帖,宋太宗还将其收入丛帖《淳化阁帖》。王羲之很少刻意作书,据说除《乐毅论》是他亲书于石以外,其他都是纸素所传,而其中书信占了相当的比重。不像现在有些人所认为的,只有经过精雕细琢然后参赛参展获奖拿名次才算书法作品。其实,这种随意挥写的书信、文稿,往往正是书家真正的功底所在。最近玩赏宋蔡襄的书法,就觉得他的字轻松自然,但其笔势和布置,于自然中显现清丽典雅,深不可测,越看越耐看,令人不忍释手。

文章图片8

王羲之小楷神作《乐毅论》

古人说:馆阁中挂的楷书,笔笔沾实,不能说不精致、不华丽,但要寻找书法的绝妙之处,则到死也没有一笔。这说明刻意为之,精心打造,只顾弄巧,失去个性,反而显得做作。这种摆设之作,与纸花无异。王羲之、蔡襄之字,由于纸素流传,留存很少,大都已经毁于兵燹虫啮,徒付岁月。他们写字,没那么多讲究,随意挥洒,并不刻意于“章法”,却精妙绝伦,令人叹服。

真正的书法家,从不以“家”、“圣”自居,也很少把自己的字看得如何如何“值钱”。王羲之很少以墨宝赠人,唯《黄庭经》一幅,据说还是道士花几只鹅换来的,因为王羲之喜欢鹅,他从鹅的各种姿态,悟出写字的运笔之法。道士也是投其所好,才搞来这幅墨宝,所以《黄庭经》又叫“换鹅帖”。而《乐毅论》,魏夏侯玄作,王羲之书写于石,刊刻存世,流传至今,摹本很多,最好的要数止海本。全文44行,600字,是王羲之正书第一,运笔精妙,“备尽楷则”(褚遂良),是他唯一亲书于石的字。

文章图片9

刻石之作,魏晋盛行,王羲之就只写了这么一次,可见他的“低调”,并不以自己的字去张扬。而到宋朝,书坛的风转向了诗文尺牍,刻石已经式微,被认为是匠人所干的活计,为士大夫所不屑。

“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宋仁宗非常喜爱蔡襄的字,有一篇《温成皇后碑》文,仁宗下敕要蔡襄书写付刻,蔡襄不干,“君谟辞不肯书,曰:'此待诏职也,儒者之工书,所以自游息焉而已,岂若一技夫役役哉?”(《宋史·蔡襄传》)他拒绝了这个“敕命”。他认为读书人写字,完全是自己的兴趣,哪能像书匠一样劳作不息?他对写字颇自惜重,不轻为书,所以他写的书信诗稿,哪怕是断章残稿,人们都藏以为宝。他写的《茶录》,被后人刻成石碑,他要是知道,只怕是不会同意这么做的。

切切不可做“写字的书法家”。何谓“写字的书法家”?题匾额,赠墨宝,办书展,刻石碑……可谓役役矣,而观其平日书翰,则与涂鸦无异。虽然高登馆阁,精雕细琢,精心装裱,纸张考究,款识完备,甚至布局奇巧,运笔玄妙,气势磅薄,但到底不是书家风范。有鉴于此,不如效法前贤,以写字为自游息也,多以毛笔字为娱,多观古帖,得其运笔转折之妙,“了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如王羲之说的“斯能通肝腑,落笔自通玄”,则可望登堂入室,写出一笔书法家的字来。

文章图片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