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0342

 毕天增 2023-01-18 发布于黑龙江

0342-6

辛丑七月登焦山作

触热贪岩壑,行吟有辈俦1)。云涛番舶幻,灯火市楼秋2)。晓按元戎队,风移断角愁3)神山看一握凭汝狎奔流4)

【笺注】

本年七月,陈三立一行六人(见后《北固山阁夜时日本结城冢中村兼善即李亦元陶榘林俞恪士同游》诗题所列诸人),到镇江一游,登焦山、北固山等地。

第一首,写焦山所见自然景色与战事阴影,期盼有人能如焦山中流砥柱。

1)“触热”二句:冒着炎热而来焦山,贪图岩壑之胜;边走边吟诗,有同辈的朋友相伴。

触热”,冒着炎热。唐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辈俦”,同辈人。宋家铉翁《六月菊以夏中破萼至秋晚枝条虽苍劲而花色灼然鲜明贯暑寒而不改菊中之贞士也余以比之商山四皓为之赋 》:“粤从夏五开敷到残秋,更与黄花为辈俦。”

首联写友人相伴,触热登焦山而吟诗。

2)“云涛”二句:白浪如云的江涛之上,变换着不同的外国船舶;秋初的市楼上,还是一片灯火。

云涛”,翻飞着白浪的波涛。唐韩愈《贞女峡》诗:“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番舶”,旧称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 “番舶幻”,不同的洋船来往。

颔联写焦山远望所见的景色。

3)“晓按”二句:早晨时,有军队在巡行,风中传来断续军号,令人忧愁。

”,巡行。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司马贞索隐引如淳曰:“按,行也,寻也。”

元戎”,军队。《汉书·董贤传》:“统辟元戎,折冲绥远。”颜师古注:“戎,大众也。”

断角”,稀疏而不连续的角声即军号声。宋陆游《夜坐》诗:“惊鸿避弋鸣烟渚,断角凌风上雪云。”

颈联写焦山有军队的来往与军号,令人有战争之忧。

4)“神山”二句:远看神山啊,虽然渺小才一握之高,却任凭你戏弄这奔流的江水!

神山”,神仙居住的山。此指焦山。焦山因东汉末年焦光隐居于此而得名。据《焦山志》载,宋真宗皇帝生病,梦见焦光赐药而病愈,封焦光为明应公,立祠春秋祭祀。

一握”, 犹言一把,常喻微小。《易·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孔颖达疏:“一握者,小之貌也。自比一握之间,言至小也。”金元好问《铜鞮次村道中》诗:“昂头天一握,放脚百丈井。”

”,指上句的“神山”,即焦山。

”,狎玩,戏弄。唐陈鸿《东城老父传》:“三尺童子,入鸡群,如狎群小。”

尾联写焦山如中流砥柱。暗有期盼中流砥柱的人物出现之意。

斜径槐榆影,能为高下凉1)。潮音悲共语,石气暗嘘廊2)。杖履依随始,峦花寂寞香3)。七年重到此,弹指涕如浆4)

【笺注】

    第二首写斜径树影中杖履而行,回忆起七年前之游,今昔之感,不禁泪流。

1)“斜径”二句:斜斜的小径,满是榆槐树的影子,使得高低各处都感清凉。

高下”,指高处与低处。宋欧阳修《渔家傲》词:“烟滋露结功多少。日脚清寒高下照。”

首联写小径行走的清凉。

2)“潮音”二句:江潮的声音和我们一起悲语,石上的雾气暗地里吹到庭廊。

石气”,环绕山石的雾气。元虞集《赋石竹》诗:“龙嘘石气千年润,鹤过林阴一迳斜。”

”,吹气。宋黄庭坚《次韵章禹直魏道辅赠答之诗》:“吹嘘鼓万物,领袖倾九流。”

颔联写潮声与山间云雾。

3)“杖履”二句:拄着手杖开始随着人行去,山间的花,寂寞地散着香气。

依随”,跟随。《太平广记》卷一九六引唐薛用弱《集异记·贾人妻》:“偶与美妇人同路,或前或后依随。”“依随始”,开始跟随。

寂寞香”,冷清的香味。唐赵嘏《宿楚国寺有怀》:“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颈联写登山所见的山花与花香。

4)“七年”二句:七年了,重到这里,好似弹指之间的变故,不禁泪流如水!

七年”,光绪十八年(1892)岁末,陈三立与杨锐(详见0172《南皮尚书招饮两湖书院,同汪进士、杨中书、易兵备作》笺注)曾往焦山拜访梁鼎芬,至今近十年。准此,颇疑此处“七年”乃“十年”之误。

弹指”,捻弹手指作声。佛家多以喻时间短暂。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二摺:“年光弹指过,世事转头空。”

尾联回忆旧游,所以流泪,乃是因杨锐已死于戊戌政变之难!

二客东溟秀,偕戏俯急湍1)。高歌下乌鹊,落笔照龙鸾2)。座饱风云气,筵张海国餐3)。提携付儒将,兀对大江寒4)

【笺注】

    此第三首赞赏两个随行日人的才能,并想能为我所用。这也是陈三立一直主张的向日本学习的体现。此后不久,他的两个儿子衡恪与寅恪就自费留学日本了。

1)“二客”二句:两位客人是东洋的优秀人才,一起戏游着,俯瞰着湍急水流。

二客”,陈三立自注:“为日本结城冢、中村兼善。”

东溟”, 犹东洋,指日本。溥心畬《秋日感怀》:“北斗横斜秋不尽,东溟 渡怨无穷。”

首联写二位日本客人登山之态。

2)“高歌”二句:高声歌唱,引得乌鹊飞下来,落笔抒写,光彩如龙飞鸾舞。

高歌”句,此指高歌引得乌鹊飞下来。

龙鸾”,喻华美的文章。语本《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摛藻下笔,鸾龙之文奋矣。”李善注:“鸾龙,鳞羽之有五彩,故以喻焉。”唐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裴生览千古,龙鸾炳天章。”

颔联写日人的高歌与赋诗。

3)“座饱”二句:座位上,饱览风云之气;摆开宴席,是海上岛国的风味。

风云气”,犹言英雄气。唐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

海国餐”,此指日本风味的餐食。

颈联写山顶看云与日式餐饮。

4)“提携”二句:应提拔他们到儒将的手下,独自面对清冷逼人的大江。

提携”,提拔。《三国志·魏志·牵招传》“嘉与晋司徒李胤同母,早卒”裴松之注引晋荀绰《冀州记》:“﹝牵秀﹞太康中,为卫瓘、崔洪、石崇等所提携。”时国人有利用日本的人才,提升我国军队素质的作法,故有此“提携”之语。

儒将”,有学识、风度儒雅的将帅。宋苏辙《次韵王君北都偶成》之一:“千夫奉儒将,百兽伏麒麟。”

兀对”,独对。宋林东愚《秋兴》:“客窗兀对黄昏坐,云汉悠悠起暮思。 ”

尾联写希望军队有这些日人的参与建设。

水北山人屋,胎禽共不还1)。藤萝今古意,云物笑啼颜2)。万象波澜灭,初衷鱼鸟闲3)。僧雏应识我,巾屐好追攀4)

【笺注】

此诗写自己等人来游梁鼎芬(详见0152《送梁节庵还焦山》笺注)的居处。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室西逃西安,七月,梁鼎芬以端方、张之洞荐北上西安,后出任汉阳知府(以上上据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因此陈三立写此诗时,梁鼎芬已北上,不在焦山。

1)“水北”二句:如像是水北山人住过的房屋,白鹤和他一起不再回来。

水北山人”,指唐石洪。语出唐韩愈《寄卢仝》:“水北山人得名声,去年去作幕下士。”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引《举正》云:“水北,谓石洪也。”《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一《石洪传》:“石洪者,字濬川,其先姓乌石兰,后独以石为氏。有至行,举明经,为黄州录事参军,罢归东都(按东都洛阳在长江以北,当是称之为'水北山人’的原因。),十馀年隐居不出。公卿数荐,皆不答。重胤镇河阳,求贤者以自重,或荐洪,重胤曰:'彼无求于人,其肯为我来耶?’乃具书币邀辟,洪亦谓重胤知己,故欣然戒行。重胤喜其至,礼之,后诏书召为昭应尉、集贤校理。”此以石洪拟梁鼎芬,出为张之洞幕。

胎禽”,鹤的别称。焦山曾有仙鹤,后死卒葬于焦山,见于《瘗鹤铭》:“相此胎禽,浮丘著经。”此似指梁鼎芬居焦山时尚有鹤相伴,今来则不见,故云“共不还”。

诗的首联写梁鼎芬所居之处。

2)“藤萝”二句:藤萝还带着过去的情味,景色映照着我们哭笑不得的模样。

今古”,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元趙孟頫《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今古意”,过往的、昔日的情味。

云物”,景物,景色。宋范成大《冬至日铜壶阁落成》诗:“故园云物知何似,试上东楼直北看。”

笑啼”,哭笑不得的情态。明王彦泓《懊离》:“东归无奈又从西,几日情悰杂笑啼。”时局危难,故人又不在,故笑啼不得。

颔联写梁鼎芬所居指出的风景,以及有人不在的懊丧。

3)“万象”二句:世间万象变幻,如波澜倏生倏灭,人的初心是追求鱼鸟般悠闲。

波澜”, 比喻世事的起伏变化之迅速。清宋儒醇《翌日湖中风雪转甚》诗:“乾坤多畏途,何处无波澜?”

鱼鸟”,鱼和鸟。常泛指隐逸之景物。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

颈联写梁的初心为隐居,但人事变幻,不得不出。

4)“僧雏”二句:小和尚应该还认得我,戴着桦巾,穿着木屐,好追随着向上攀登。

僧雏”,幼龄僧人。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甲戌春,余与张司马芸墅游栖霞,见僧雏墨禅,才七岁。”此当指十年前陈三立来焦山的小和尚。

巾屐”,即“桦巾木屐”,桦树皮制的头巾和木制登山木屐。 唐寒山《诗》之二○五:“桦巾木屐沿流步,布裘藜杖绕山回。”

追攀”,追随攀登。宋苏轼《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此指当年陈三立“追攀”于梁鼎芬之后,以示旧日对梁的赞誉。

尾联写旧日小僧仍认得自己。

绝顶旌旗动,防秋壁垒成1)。岩空蛟作穴,天险雁留声2)。俯仰关忧乐,迷茫杂雨晴3)。山灵亦无语,为借浊醪倾4)

【笺注】

   此诗写一行人登上焦山之顶,看见战备的形势,心生天下忧乐,而借酒解愁。

1)“绝顶”二句:焦山绝顶上旌旗飘动,备战的壁垒已经修成。

防秋”,《旧唐书·陆贽传》:“又以河·陇陷蕃已来,西北边常以重兵守备,谓之防秋。”此泛指备战。

首联写焦山备战情形。

2)“岩空”二句:山下岩洞做了蛟龙的洞穴,大雁飞过长江天险,留下了叫声。

岩空”,此指岩石空洞处。宋李洪《沈氏小玲珑二首》:“岩空觑天巧,心达觉身閒。”

天险”,谓地势天然险要。此指长江天险。宋罗必元《驻马坡》:“不是胸中兵十万,长江天险误人多。”

颔联写山下蛟龙之穴,天上大雁鸣声。正关合下句的“俯仰”二字。

3)“俯仰”二句:抬头望,低头看,都关乎天下的忧患安乐;时而阴雨,时而天晴,令人心情恍惚。

俯仰”, 低头和抬头。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

迷茫”,神情恍惚。管子·势》:“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之道。”

颈联写由看山所引起的或忧或乐之情,老天也是阴晴交加。

4)“山灵”二句:山神也无语了,以浊酒相借,倾倒在我酒杯中。

山灵”,山神。《文选·班固<东都赋>》:“山灵护野,属御方神。”李善注:“山灵,山神也。”

为借”,相借。宋陈与义《以纸托乐秀才捣治》:“闻道蔡侯闲石臼,为借余力生银光。 ”

尾联写山神无语、为倾浊酒,正写出了人神共愤之情。

栏楯阴阴见,风波漠漠吹1)。山仍周鼎重,庵有魏碑2)。晚色翻归袂,空天写所悲3)。江头钟罄寂,去住果为谁4)

【笺注】

    此诗写晚间下山归来,回望焦山顶的楼观,不禁心生疑问:人生的去留,为了什么?为了谁呢?

1)“栏楯”二句:山间的栏杆幽暗了,风静静地吹着水波。

栏楯”,栏杆。《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百金之子不骑衡”裴骃集解引三国魏如淳曰:“衡,楼殿边栏楯也。”司马贞索隐:“《纂要》云:宫殿四面栏,纵者云槛,横者云楯。”

阴阴”,幽暗貌。宋苏轼《李氏园》诗:“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

漠漠”,寂静无声貌。《荀子·解蔽》:“掩耳而听者,听漠漠而以为讻讻。”杨倞注:“漠漠,无声也。”

首联写天晚焦山之境。

2)“山仍”二句:焦山仍然像周鼎那样稳重,寺庙收藏有魏碑,支撑着声望。

周鼎”,指周代传国的九鼎,喻分量重。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声名九鼎重,冠盖万夫望。”

魏碑”,此指焦山崖石上所刻南北朝《瘗鹤铭》。曾崩落在长江中,清代康熙中,移置在焦山上的定慧寺。

颔联写焦山的形象重大,收藏的厚重。

3)“晚色”二句:归去的衣袖在晚间的暮色中翻动,空阔的天空好像写满了悲哀。

归袂”,返回时的衣袖。宋欧阳修《送王平甫下第》:“归袂摇摇心浩然,晓船鸣鼓转风滩。”

颈联写心中的悲哀。

4)“江头”二句:江头的钟罄声,静下来了,我们来到这里,又离开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去住”,犹去留。唐司空曙《峡口送友人》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果为谁”,疑问到底为什么。宋胡铨《家训》:“帝王是何物,孔孟果为谁。”

尾联“果为谁”之问, 追问自己的行为的终极原因,正是人生的最大疑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