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野战史上最艰难的一次抉择:留在南满的部队,是撤还是守

 梦想童年594 2023-01-18 发布于江西

1946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南满的根据地,就只剩下了位于长白山麓紧靠朝鲜的临江、蒙江、长白和抚松四个县。

东北局南满分局机关、辽宁和安东省委机关、辽东军区、3纵和4纵的主力部队,全都在这么个巴掌大的地方挤成一堆。

阵地仗打不了,因为兵力太过悬殊。运动战更是无从谈起,面对杜聿明部的重兵合围,在这么一个狭窄的地域,我军丝毫没有战略空间,根本没有辗转腾挪的余地。

自1945年11月,我军挺进东北后就接连失利,从11月16日山海关失守,到11月26日锦州陷落,短短10天时间,整个辽西走廊就尽落敌手。

刚到东北一个月的林彪,被杜聿明当头一记闷棍,打得措手不及……

部队休整4个月后,1946年3月17日对四平发起攻击,激战一天一夜,歼灭守敌3000余人,于3月18日攻占四平。

但随后在四平保卫战中,东北民主联军面对新1军、新6军、第52军、第71军的合围,为了保存有生力量,5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被迫撤离四平,四平保卫战以我军失利落下帷幕。

东北民主联军一路北撤,退过松花江。杜聿明部则沿途追击,先后攻占辽源、梅河口、海龙、双阳、磐石、九台、永吉、德惠、农安等地,致使东北民主联军在南满的根据地几乎丧失殆尽。

自四平保卫战之后,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撤到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主力,与杜聿明部隔江对峙,暂时稳住了战局。但仍在南满坚持的部队,处境却日渐艰难。

虽然11月2日,4纵在新开岭全歼敌军号称“千里驹”的第25师8000余人,俘敌中将师长李正谊,但并没有扭转东北民主联军在南满的劣势。

新开岭战役的胜利,仅仅只是为南满根据地赢得了一些时间,保证了南满分局机关、辽宁和安东省委机关、辽东军区机关的安全转移。

而炮校分校、航校分校、医院、工厂和仓库里的物资,根本就无法及时撤离,只得转移到鸭绿江对岸,才暂时得以保全。

此时,杜聿明的4个整编师正气势汹汹地向这里扑来。鉴于形势已如此恶化,辽东军区甚至已经做出了最坏的打算:

“由军区机关率3纵、4纵撤过松花江,与北满主力部队会合。4纵政治委员彭嘉庆则率4纵第11师,以及辽宁独立师坚守长白山,像曾经的抗联一样,在深山密林中坚持敌后游击战。”

对于南满根据地面临的恶劣形势,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为此万分焦虑,寝食难安。

如果坚守南满根据地,可以迫使杜聿明南北两线作战,使其腹背受敌。可是,南满地域太过狭窄,没有战略纵深,一旦被围就将遭致全军覆没,风险实在太大。

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在最开始时,倾向于“坚持南满根据地”的决策,但迫于战争形势的迅速变化,最终将选择权交给了南满分局和辽东军区,让陈云和萧劲光根据形势的发展,自主作出决断。

陈云时任了南满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治委员,萧劲光时任南满分局副书记兼辽东军区司令员。

是否放弃南满这最后一块根据地?如何决断,成为了一个大问题,摆在了陈云和萧劲光的面前……

坚持南满根据地,有利于东北民主联军“南拉北打,北拉南打”的作战方针实现。但是缺少回旋余地的地理环境,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

1946年12月11日至14日,南满分局、辽东军区在白山市浑江七道江镇七道江村召开会议,“坚持南满,还是放弃南满”将在这次会议上作出决定。

这次著名的会议,史称“七道江会议”。

辽东军区师以上军政主官都奉命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军区司令员萧劲光主持,陈云因在临江布置南满分局的工作,于12月13日到会。

会议上争论很激烈,主张放弃南满的干部居多,大家认为:

其一,长白山区地形狭窄、物资匮乏、缺少兵员,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具备进行运动战的客观环境,且坚守根据地困难;

其二,南满主力北渡松花江,与北满主力合为一股,不仅可以壮大东北民主联军的力量,而且可以避免被敌各个击破;

其三,撤到北满,前有松花江,后有苏联,进退有据,可保无虞。

而主张坚持南满的干部虽占少数,但态度却异常坚决,他们认为:

其一,我军要粉碎杜聿明制定的“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就必须坚持南满,拖住敌军主力,让它“屁股后边吊个大冬瓜”,首尾难顾。

其二,南满是东北工业的中心,又是海上与华东、华北交通的要道,而且还建有航校、炮校,当地群众基础也非常好,物质条件较北满丰富,守住南满根据地,可以为日后的反攻创造一个坚固的阵地。

其三,南满根据地目前还有好几万人,形势虽然险恶,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凭这些实力,就算上山当“胡子”,像当年的抗联一样,再不济也能坚持几年,何况在座的都是久经沙场的主力部队,难道忘了当年游击仗的精髓了吗?

会场内,两种意见辩论激烈,双方唇枪舌剑,争执不下。会场外,敌人的两个整编师却已悄悄逼近了梅河口和辑安。

前方电告,十万火急,萧劲光立刻命令各师师长、政治委员迅速返回部队,赶赴前线指挥作战。军区首长和纵队领导,则继续开会,讨论“坚持或是放弃”。

12月13日夜,零下30度的严寒,陈云顶风冒雪就只带了两名警卫员从临江赶到七道江参加会议。

萧劲光对陈云说道:“敌情紧张,两种意见争持不下,就等你来解决问题。”

陈云谦虚地说道:“你们都是搞军事的,我不是搞军事的,来了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主意还是靠大家出,办法靠大家想。大家再看一看,南满还有没有文章可作?”

萧劲光首先表态:“我是主张坚持南满根据地的,这样对我们接下来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辽东军区副司令员萧华、辽东军区参谋长罗舜初都赞同萧劲光的意见:“坚持南满根据地,利大于弊。只要大家统一思想,应对得当,布置周详,就一定能够坚持下去。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上山去打游击。”

围绕着“坚持还是放弃”,又讨论了整整一天。12月14日夜,陈云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之后终于拍板了,坚定地对大家讲道:

“我们不走了,都留在南满,一个也不走。留下来打,在长白山上打红旗,摇旗呐喊。

当年抗联力量那样小,还坚持了十年。我们条件比抗联好多了。敌人的战略方针是“先南后北”。如果放弃南满,就正中敌人下怀,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全力以赴地对付北满。

东北敌人好比一头牛,牛头牛身子冲着北满,一条尾巴留在南满。松开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会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危险。抓住这条尾巴不放,那就了不得,这头牛就蹦跳不起来。

去北满,过长白山要损失几千人。将来打回来,还要损失几千人。留下来会很艰苦,损失也不会小、但这两种损失,意义是不一样的。

仗怎么打,你们大家可以研究。但是,南满有文章可做,南满应该坚持,而且能够坚持。”

七道江会议最终决定:

在确定坚持南满根据地的同时,采取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相结合的方针,以3纵担负正面运动防御,4纵则深入敌后,开展运动战。

当夜,坚持北满根据地的决定,由陈云、萧劲光联名电告东北民主联军总部。

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于拂晓时分复电,同意南满分局、辽东军区作出的这个决定。

随后,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南满、北满两块根据地的主力部队,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与杜聿明部展开了一场为期一百余天的较量。

这就是四野军史上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1946年12月27日,东北保安副总司令郑洞国亲临通化,以第52军第195师、第71军第91师等6个整编师,向临江发动进攻。

南满主力部队3纵,丝毫不惧,与敌展开正面交锋。4纵,以及独立师则迂回敌后,与3纵密切配合,对敌两面合击。该役,南满部队歼敌3000余人。

而此时的北满主力1纵、2纵、6纵和3个独力师,乘着郑洞国进攻临江、后方空虚的时机,秘密南渡松花江,于长春、吉林以北广大地区展开攻势,在张麻子沟和焦家岭,歼灭新1军的113团和150团。

此役,北满部队歼敌4600余人。

东北民主联军两大根据地的“南拉北打,北拉南打”战略,迫使进攻南满的郑洞国火速回援,打破了杜聿明进攻临江的企图。

这是“一保临江”。

1947年1月30日,杜聿明再次调集第2师、第21师、第195师等5个师9个团,兵分三路再攻临江。

南满3纵仍然正面御敌,于2月5日,对进至高力城子的第195师发起反击,一仗歼其2000余人。4纵则绕至敌后,佯攻通化,最终,杜聿明只得黯然退兵。

这是“二保临江”。

8天后,2月13日,不甘失败的杜聿明以第2师、第21师、新22师、第91师、第195师,一共5个师共11个团的兵力,分四路向临江发动第三次进攻。

南满3纵、4纵仍然是前阻后扰,两线夹击。

2月21日,北满主力部队乘隙以12个师的主力部队二下江南,首仗便歼灭城子街新1军一个团,占领九台、农安后,乘胜围攻驻防德惠的新1军第50师。

虽最终未能攻克德惠,但却“围魏救赵”解了临江之围。

这是“三保临江”。

委员长在得到杜聿明“德惠大捷”的电报后,竟命令从长春赴援的新1军,以及第71军不要返回防地,要求孙立人和陈明仁沿路追击,一举消灭正在“败退中的北满共军”。

杜聿明只得向两位军长讲解真相:“所谓大捷,不过是让老头子高兴高兴。此次德惠攻防战,北满共军撤退有序,二位切不可贪功冒进,重蹈新开岭25师李正谊覆辙,宜迅速回防,以保长春无虞。

然而,就在新1军、第71军回防时,退回江北的北满部队第三次渡江南进,向德惠以南迂回。杜聿明在回长春的路上,竟与东北民主联军南下的部队相遇,惊得魂飞魄散。

杜聿明根本想不到,北满部队在攻坚德惠失利后,竟然杀了个回马枪,将87师和88师大部歼灭。杜聿明回到长春后,急调新6军和第13军赶赴长春,加强防务。

杜聿明对郑洞国讲道:“校长事事瞎指挥,搞得我措手不及。当时长春兵力空虚,共军要是真来攻取的话,长春不保,你我将成为党国的罪人!”

3月27日,此时的松花江解冻,杜聿明拿准了北满部队已无法再次渡江南下,调动7个师共计20个团的兵力,第四次围攻临江。

4月3日,南满主力3纵、4纵10师于红石镇歼灭第89师和第54师的一个团,俘虏第89师师长张校堂及其所部7500余人,这是“四保临江”。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国共两军在3个多月的作战中,东北民主联军充分利用南、北满两线作战的优势,于松花江到长白山之间的广阔地区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上,收复城镇11座。

以“南拉北打,北拉南打”的战略方针,彻底粉碎了杜聿明的“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证明了坚持南满根据地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建国后,陈云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这样说道——

“坚持南满,在杜聿明屁股后面插上一颗钉子;两线配合,又打又拉。南满不支,北满出击;北满困难,南满出援,令杜聿明首尾不能相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