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了都还在喝酒?湛江一女士从不饮酒,车祸身亡血酒竟超醉驾两倍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3-01-18 发布于四川

今天看到澎湃新闻的一条消息,广东湛江一位68岁的黄女士,因车祸死亡后,血液中酒精含量检测竟高达202.4mg/100ml,超过了醉驾标准的两倍。

但家属却不认同,因为黄女士从来不饮酒,申请另一机构重新鉴定后,结果是“非生前摄入”,网友们一下子就不淡定了,天呐,非生前摄入,这是什么意思啊,谁在黄女士死后让她喝了那么多酒呢?

第一家鉴定机构的负责人解释说,尸体腐化也会产生酒精,再加上当地殡仪馆保管条件差,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驾程度不足为奇。因为两份鉴定结果不一致,最后交警并未采用“醉驾”来认定责任。

很多网友表示怀疑,就算遗体腐化会产生酒精,能产生这么多吗?还有人说,人死亡后发酵细菌进入血管,代谢葡萄糖或蛋白质,确实会产生内源性酒精,但不会超过70mg/100ml,超过200绝对是死前摄入。

这些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就来认真扒一扒。

事实上人死亡后体内产生酒精,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挪威医学会杂志》今年4月第6期的一篇文章称,挪威每年会对2000-3000份法医尸检报告进行毒理学分析,其中25%的遗体内会检测到酒精成分,很多人在死前实际并没有喝过酒。

那么这些酒精究竟是如何来的呢?

酒精是一种小分子,能够很简单地快速扩散到身体所有组织和体液中。

人在喝酒的时候,酒精会通过胃进入小肠,然后从那里进入血液并到达大脑。

由于易溶于水,血液、尿液和玻璃体液等含水量高的生物隔室中乙醇浓度更高。

人体通过呼吸、唾液和排泄物,会排出一小部分酒精,但血液中约95%的酒精会通过肝脏中的酶来处理,在这里酒精与氧发生反应,转化为一种叫做乙醛的物质,然后再转化为乙酸,最后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式排出体外。

而人死亡后遗体产生的酒精,则是细菌的功劳。

人死后不久尸体就会开始腐烂,通过细菌将葡萄糖等糖类转化为乙醇,只要有足够的糖、微生物和热量,尸体就会变成一座酒厂,在几天后浓度就可以达到1500毫克/升,相当于150mg/100ml了。

根据研究,沙特等中东国家的尸体中会产生更多的酒精,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大部分人都患有糖尿病。

遭遇外伤的尸体中也可能产生更多的酒精,这是因为腹部器官破裂,会将大量微生物释放到体内其他地方,导致更多的酒精生成。

根据报道,黄女士是骑自行车与轿车相撞死亡的,可以想象事故可能是很惨烈的,身体应该也受了较大的伤害,酒精含量超过202.4mg/100ml应该是可能的。

那么究竟要如何鉴定尸体内酒精是生前摄入,还是死后产生的呢?

一种办法是检测肝脏代谢物。

如果是饮酒,大约有0.1%会在肝脏中转化为乙基葡萄糖醛酸和乙基硫酸盐,如果没有检测到,就可以证明是死后细菌产生的酒精。

第二种办法是检测眼睛玻璃体液中的酒精浓度。

根据《国家医学图书馆》2020年6月发布的一项研究,如果是饮酒,玻璃体液中的酒精浓度和血液中的没有显著区别。如果是死后形成的酒精,则很难进入到玻璃体液中。

所以因交通事故死亡的死者家属还真要长个心眼,如果坚信死者没喝酒,可以从这些方面考虑一下,不过尸体产生酒精至少要在死亡4小时后,还会因尸体存放温度而发生变化,所以既要科学对待,但也别胡搅蛮缠。

参考:

Tidsskriftet:Etanol er påvist i liket, men hadde den avdøde drukket alkohol?

PubMed:Ethanol Determination in Post-Mortem Samples: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and Vitreous Humor Concentratio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