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心有所寄,生活自有光

 彭莫山一束光 2023-01-18 发布于广东
563/600
本文约 900 
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文字 | 黄排    
编辑  | 陈以乔

前两天,朋友阿瑞分享了她对于离家/回家,自由自在/循规蹈矩峰人生选择的感想。

阿瑞曾认为,只有通过别样的生活方式,才可以解决问题,实现自身的价值。经过这些年的兜兜转转,逐渐回归平淡之后,如今的她对生活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她觉得,相比不断向外寻求答案,向内探索与经营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更为重要:

我不再认为工作可以决定你是谁,除非你把自己所有的价值都压在这上面。我也不认为结婚生子就会束缚女性,除非你的生活里只有家庭和孩子。

能够在平平淡淡中活出滋味,其实是大部分人需要面对的现状和课题。个人感觉,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精神有所寄托之后,不论过什么样的生活,都会有光照进来,而不是感觉被现实拖拽进去。

这番话说得真好。

同样经过兜兜转转、归于平淡的我,看了之后,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

当我们把焦点从外界回归内心,投向真切的生活时,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的美丽、精彩、奇异和感动,等着我们去看见,去体验。

用朋友的话来形容,“在平平淡淡中活出滋味,生活自会有光照进来”。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久的人,也不一定是最富有,最位高权重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能够找到自己快乐的人。

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勇敢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性,他们逐渐学会理解自我的真实需求,并主动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觉得,认清生活的现实之后内心的平静,即便“一事无成”也能感到心满意足的快乐,在平凡的生活里找到人生的乐趣与意义,这是比成功学或向上爬的方法更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将越来越被大众所需要。

成长的过程乃至成功的人生,就是不断明确你的价值观念、你的生活理念,你的生活方式,找到你最合适的生活方式,拥有随时感悟体会省思的内心生活。 

想起上礼拜参加吕波老师的国学见面会,现场有人问,怎样做自己?

吕波老师笑着说,不管你怎么做其实都是在“做自己”,你怎么做也做不了别人,区别只是在于做什么样的自己而已。

是啊,愿我们都能在这平淡的生活中,活出滋味,活出意义,做最真实快乐的自己。

最后,分享我很喜欢的作家、《悉达多》的作者赫尔曼·黑塞的一句名言,以此共勉: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写于广州

END -
印记
— 第563期 —

相关精选

生活永远需要自己去创造

我有明灯一盏
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做一个生活的艺术家
在平凡的世界活出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