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用14年时间,将收入翻了100倍

 千面凡君 2023-01-18 发布于广东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448位真人故事
我叫余秀文,27岁,江西丰城人。
只有小学文凭的我认为自己能颠覆命运,改变未来。谁料几经创业,都屡战屡败,最终负债百万无力偿还,为了逃避责任把自己关在家中40多天不敢迈出家门。
可我偏就不信命,咬着牙一条路走到黑,不曾想越努力越幸运。
其实,没有谁的幸运是凭空而来,只有当你足够努力才会足够幸运,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时光也不会怠慢那些执着而勇敢的人
(我一如既往的自信,阳光)
01
1995年的秋天,我出生在江西省丰城市的一个小镇里,这虽是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却是不少名人的故土。比如,元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揭傒斯,明朝的军事家邓子龙。
我们家虽穷,可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伟人那般光宗耀祖。
父母为了给我和弟弟创造更好的条件,带着我们兄弟俩远赴上海谋生。父亲四处做木匠,母亲则负责帮他做些零碎的杂活。
对于人生地不熟的外乡人来说,想要在这个大城市立足太难了,木匠活很不稳定。父母常常需要打两份工,才足以维持我们一家四口的生活开支。
(村味十足的农村少年)
一家人的日子虽然清贫,我父母依旧不愿把我们兄弟俩送回老家当留守儿童。他们觉得在大城市生活,能让我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生活的艰辛使得他们都早出晚归,以至于我们每天放学回来,都是自己做饭自己吃,自己督促自己学习。到了晚上,弟弟害怕天黑不敢睡觉,我就像母亲那样哄着弟弟睡觉。
父母即便很忙,但对我的学业很严厉。无论他们下班多晚,都会检查或试探我有没有写完作业,一旦发现我没有完成,会立马把我从床上拽起来继续写,直到写完为止。
小学三年级时,父母想多赚点钱,实在无法顾及我和弟弟,心一狠便把我和弟弟送回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没了父母的管束,我就像脱缰的野马,没人镇得住。
(少年不知愁滋味,未来方知路难行)
看着爷爷奶奶在地里忙活,我会心疼的负担起一份责任。可我从不肯听他们的话,也不服他们的管教,经常会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逃课、上网、进游戏厅……
我特别爱上网,还因此染上了网瘾。每每被身边的亲戚唾弃时,自己总是不服气地和亲戚顶嘴,认为他们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殊不知,那时的自己真的很讨人厌。
虽然,我学习成绩不好,但每次运动会都能拿张两奖状回家。然而,这两张奖状的力度太小,始终都没能激起我心中的成就感的和自豪感。
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我,只想在镇上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网吧,既能赚钱,又能天天打游戏,简直是人生赢家。
(过年了,要贴对联)
02
后来,上了初中老师说:“读书,并不是成才的唯一出路”。
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价值观,同时也让我埋下了不读书的祸根。
村里有几个比我年长的小伙伴,很早就辍学外出打工。每次过年回来,我们都会聚在一起畅所欲言,从他们的言语中,我发现打工的生活更为精彩,无拘无束,想去哪玩就去哪里玩的生活,十分向往。
每每这时,我总会想起老师那句“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我仿佛中了邪一样,越想越觉得读书是在浪费时间,不如早点出去工作,早点功成名就。
殊不知,人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天上也不会掉馅饼。
(认真做好每道菜,是对厨师职业的一种尊重)
父母知道我的想法后,极力反对辍学,我却态度坚决和他们大吵了一架。后来,母亲以退为进地选择了妥协。
她想着与其闹得不欢而散,不如成全我,等我在外面吃了苦头,自然就会知难而退。可她并不知,哪怕我在外面撞得头破血流,也绝不吃回头草。
13岁那年,我如愿以偿地辍了学,回了上海,在一家理发店当学徒。每个月只有200块钱的工资,每天工作9个小时,一天要给30-50个客户洗头。
即使如此,我仍然十分开心,总觉得自己前途无量,不久后就能事业有成。然而,现实很快就把我打得鼻青脸肿。
(在顾客家里做饭)
双手因为长时间浸泡在水里,特别容易过敏、开裂。尤其是开裂之后,一碰洗发水就生疼,经常疼得睡不着觉。
最终,我在理发店里干了两个月不到,就辞职走人了。可我并没有因此向父母低头,而是在家附近的酒店找了份学徒的工作。
让我惊喜的是,工资还比之前多了400块。我沾沾自喜地以为只要能吃苦、肯学,就一定能获得师傅的青睐。
俗话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当学徒的这段时间里,我让真真切切地体会了一把什么叫现实。
带我的师傅虽然是主厨,可他是个暴脾气,时常因为我力气小,手脚慢无故打骂我。我也深知,想要出人头地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美味温暖了顾客的胃,也让我得到了成长)
03
在忍了一个月后,我实在难以忍受师傅的打骂,便辞了职。两次失败的工作经历,让我对当初的选择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了回老家读书的念头,不过我很快就打消了读书的念头。
自尊心极强的我担心回老家被朋友、同学耻笑,说我是在外面没混好,才选择回去念书的。所以,宁可呆在父母身边,跟着父亲安装家具、送货,学维修,打死也不回老家念书。
父亲只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认为我跟在他们身后只会更没出息。每天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冷嘲热讽地威逼利诱让我外出学徒,甚至还四处托人帮我找工作。
(繁忙的生活,偶尔也需要仪式感的庆祝)
少不经事的我,虽然很想摆脱父母的管控,却因为之前的遭遇一再胆怯。后来,还是父亲的朋友把我介绍给某酒店的厨师长当徒弟,我这才重新开始学徒生涯。
相对之前的经历,我感觉这次自己简直是掉进了福窝,即便我只是个小小的学徒,厨师长却待我极好,也从不打骂人。
有时候,我坚持不了来,他会叫其他师傅来开导我,鼓励我。若我在工作中受了委屈,他会帮我出头,从不让人欺负我。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师傅还开始传授我手艺。
不过,我因为年龄小,个头矮,没有足够的力气拿起那口炒菜的大铁锅,尝试了几次皆以失败告终。
(每一道佳肴,我都保证自己亲力亲为)
无奈之下,师傅只好把我安排到凉菜部学凉菜,工资也翻了一倍,这种感觉特别鼓舞我,仿佛事业有了奔头。除去日常开销,我每月还能存不少钱,自己也不再是个一穷二白的傻小子。
可我始终觉得,烹饪才是厨师必备的技能,作为厨师怎能只会做凉菜呢?于是,我主动申请回到热菜部,学习热菜。
为了能胜任这份职业,我每天坚持晨跑,做肌肉运动,不停歇地练习炒盐。要知道炒盐是厨房的规矩,想把菜炒好,就必须学会各种翻、抖、转锅。
要想有过硬的基本功,就需要在装满盐的铁锅里,反复练习,直到自己能熟练的掌握各种技能。
(帝王蟹,够大)
04
刚开始上炉练习时,我特别害怕炉火,因为看过很多厨房事故的新闻,总担心有意外发生。后来,在师傅和同事的一次次鼓励和帮助下,我终于战胜恐惧,掌握了控火技巧。
一年下来,我尝试到了坚持的甜头。出学校门时身高只有1米58的我,身高竟猛涨了20公分,手艺也一天比一天好。
我也明白了师傅说的那句:“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忍受生活的苦。没有人生来就是卓越的,每个人都要经过非常多的磨难,才会变得不平凡!”
原来,这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人生,所走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千万别小瞧每道食物,它能让人变得幸福)
15岁时,我就跟着师傅开始管理厨房里大大小小的事物。虽然有同事不服气,总觉得我年纪小,没资历管他们,常常给我使绊子。
我也知道,在前辈面前做管理,更多的是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向他们请教学习,一切也都迎刃而解。
经过几年的积累,年轻气盛的我以为凭一己之力,就能颠覆命运,让生活向自己低头。
2015年,20岁的我回到南昌白手起家,开了专做外卖的餐饮店。初出茅庐的我因为缺少实际经营经验,外卖店没开多久就惨败落幕。
而我认为,年轻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服输。事业有输赢和局是兵家常事,若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那这个人永远都不可能成功。
(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辜负眼前的美食)
于是,我很快又重振旗鼓做起了夜宵店、快餐店。也许是技不如人,又或许是自己太过年轻,创业4次都屡屡溃败。
不过,我并不觉得丢人,要想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要先学会输。毕竟,知耻而后勇,只有调整好心态,以最积极的态度应战,才能勇者当头成为最后赢家。
2020年第1轮疫情结束后,我开始了人生中的第5次创业,投资了20万与好友在中山路钟鼓楼对面开了家160平米的夜宵店。在总结了多次失败的经验之后,这一次的生意是也越做越红火。
事业小有成就的我开始膨胀了,加上身边有同学的夸赞和支持,我又趁热打铁在赣州南康投资60万,开了家300平的中型餐饮店,还向银行贷了20万做运营。
(即使是大锅炒的员工餐,我也会用心去烹饪)
05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到不了天边。”
得意忘形的我急于求成,将步子迈得太大,忽略了在大环境不稳定的因素下,同时经营两家相距500公里门店的弊端。
起初,拆拆东墙补补西墙还能维持门店的正常经营,可一段时间后资金渐渐出了问题。加上疫情反复无常,生意是一日不如一日,半年不到两家门店就全军覆灭了。
我是亏得血本无归,身上不仅背负了100万的巨款,还因此萎靡不振,在家抑郁了大半年。
父母不断地开导我,也在资金上多次帮我渡过难关。可亏损的金额太大,家里实在是有心无力。
(顾客在家,就能享受到五星级的美食)
我每天只能靠酒精来麻痹自己,逃避亏损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有一次,把自己关在家里,足足40天不曾迈出家门,害怕见任何人。
每天只吃一顿饭,睡醒了就喝酒,喝醉了就睡,睡醒了又补上,浑浑噩噩过了半年。
可我也明白逃避不是办法,该面对的是怎么都躲不掉的,若是想走下去,就要拿出勇气与命运抗争。
2021年初,因为疫情很多人不方便外出就餐,朋友打电话让我去客户家里做顿饭。沉沦太久的我犹豫了,自己有大半年没有做烹饪了,手艺多少有些生疏,担心做不好给朋友惹来麻烦。
(一桌子的饭菜,让我成就感十足)
后来,顾客反复给我讲明用餐需求,让我不要有心理负担,我这才敢鼓起勇气卷土重来。都说一回生二回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重拾自信,找回了那个最初的自己。
不但在一家企业的食堂当了厨师长,每天为100名员工做员工餐。还做起了私厨,每到下午,我就会去不同的顾客家里做饭。
除此之外,我还参加了南昌“美食洪城杯”,因为自己是第一次参赛,在家很紧张也不自信,退缩的念头一遍又一遍在我心里捣鼓。身边的朋友不断鼓励我,我这才打消所有顾虑,硬着头皮参赛。
害怕让朋友和家人失望,比赛前期,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翻阅各种参赛作品,参考、研究别人的作品。
(我的参赛作品)
06
经过不断改良、摸索,再结合自己的灵感,终于作出一道属于自己的作品。最终,这道作品让我在比赛上大放异彩,还获得了81私厨的人气冠军奖。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相继成为南昌市餐饮协会副秘书长,南昌餐饮协会参赛一级评委,南昌餐饮艺术烹饪家称号。
私厨也越做越好,还有很多比我优秀的人加入进来,而我也顺其自然的开启了人生的第6次创业。
从去年9月份发展至今,我的团队成了南昌小有名气的私厨团队,不光有10-25年厨龄的主厨50名,还有20名阿姨、10名服务员和5名茶艺师。
(厨师,是一份可以温暖人、治愈人的职业)
每个月能接200-300单,月收入在1.5万至2万之间,而我们服务的大部分客户,都是社会精英或者是企业高层。因此,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
回头往事,自己从13岁到27岁,用了14年的时间才走向人生的康庄大道。这期间有溃不成军,有喜悦,脑海中闪过无数次放弃的念想。
并不是我不爱这个行业,也不是吃不了苦,而是有太多人瞧不起厨师这个职业。他们认为厨师的文化程度不高,腰大脖子粗,整天与庖厨打交道不仅一身汗酸臭味,还粗俗,从事这份职业的人天生低人一等。
很多厨师呕心沥血做出来的饭菜,丝毫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反倒是那些用各种添加剂勾兑出来的东西,受到无数人追捧。让那些老手艺人,有匠工精神的厨师伤了心。
(参加比赛,所获得的荣誉)
我也因此曾迷茫,问自己这份职业是否值得自己终身,好在我坚信职业不分高低估计,只要用心做定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如今,我只想尽自己所能用最纯粹的美食温暖每一位顾客,同时帮助更多和我一样经历过失败的厨师,给那些想要增加收入的厨师一份希望。
未来无论成败,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点燃厨师行业的星火,与每一位厨师共同进取。
(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虽然,人生不能一帆风顺,但也不可能始终厄难缠身,浮浮沉沉才是世间常态,苦难的阴影终会被阳光驱散。
希望每位在雨中努力奔跑的追梦人,都能战胜黑暗迎来彩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