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礼

 两又同齐 2023-01-19 发布于新加坡

文/两又同齐

​​

年关将近,各大集市或者主要路段都开始拥挤起来,某天一大早孔先生就从市场上买回来很多东西,开始自己加工,一方面是过年了,自己加工点自己吃,另一方面,是送礼,给平常比较好的朋友送点自己加工的东西,干净卫生更能突出自己的心意,第三,是因为他实在太闲的有点坐不住了。

于是吃完早饭后,孔先生问我:过年了,你不准备点东西送给父母?我都准备好了,自己加工的东西送给他们一份,

我说:我已经送了,

孔先生:没见你给老人买衣服买鞋啊?

我:他们不缺那些东西,送礼要送对方刚需的,如果你送的对方压根就不需要,那你送的意义在哪里呢?

孔先生:”我也没见过他们穿新衣服啊,来来回回总是那几件。

我:那是因为他们穿那件衣服穿的舒服,所以即使有些破旧,依然不舍得换下,不是没有新衣服,是新衣服压箱底了都不穿。

孔先生:怎么到你嘴里,什么都能没理变成有理了?啥也能找到充足的理由。

我:因为我善于观察生活,送的都是对方特别需要的东西,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其实你选择送自己加工的东西也挺好的

孔先生:为什么?

我:因为送一些买的营养品,其实他们很少会喝,不是不舍得喝,而是喝不惯,然后就会在亲戚家来回走好几圈,直到有一天发现过期了。倒不如送点他们能吃,但是自己不会做的东西,而且这东西自己做的,还干净卫生,主要是自己做的,显得更有诚意,而且也是你擅长的。

孔先生:这么说,我还得多准备点了。

其实关于送礼这个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的人会觉得自己做的送出去更有新意,而有的人觉得自己做的拿给对方,又担心对方不喜欢,而且还不隆重,别人都成箱成箱的礼品,到自己这里倒是鸡鸭鱼肉塑料袋子,还显得没有档次,所以,送礼,从来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问题不在于你送什么,而在于你送的对象是谁,是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和品格。

比如;对于小孩子来说,比较爱爱做手工的,你给他买新衣服不如送他一套乐高玩具,比较喜欢文静的,你送他玩具枪到不送他几本绘画书,比较喜欢打游戏的,给他一些游戏币要好于给他大额压岁钱。(因为压岁钱会被父母收走,说不准花了还得挨骂。)

对于老人来说,讲究的老人喜欢送的东西的价值,而不是装盒子的大小,而对于村里的老人,喜欢的是别人送的东西大小多少而非商品的价值,

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我的市里的同事给村里的老丈人过年送礼,送了一盒特别精致而且上档次的酒,老人看到以后特别不开心,同事不解的问,这个酒很贵的,而且在市里一般人都买不起,为什么老丈人还不高兴了呢?老丈人说:'以后你别拿这么点的东西过来,在隔壁村超市买几箱方便面都比这酒有面子,不然村里人笑话,你不舍得花钱,拎那么个小礼盒回来。” 原来,在村里,人家看的不是商品的价值,而是商品的多少和大小,从此,同事说我以后去老丈人家反而还省了很多钱,直接去村里的小商店里搬七八件饮料和饼干直接送回老丈人家,省钱而且老人还开心,村里人还都夸这家女婿大方。所以整得同事苦笑不得。

所以你看,送礼也是需要分环境和场合的,而不单单只是一份心意那么简单。

​​

上一篇:

格局与认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