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漫话地球岩石圈大中小板块(18)
2023-01-19 | 阅:  转:  |  分享 
  
漫话地球岩石圈大中小板块(18)

胡经国



36、里维拉板块

⑴、板块概述

里维拉板块涵盖墨西哥西海岸中部以外海域。

里维拉板块(Rivera Plate),是加利福尼亚湾以南墨西哥西海岸外的一个小残留板块。其西北以洋中脊和太平洋板块为界;西南边界为一转换断层;以东为中美洲海沟。一般认为,它和让德富卡、戈尔达及可可斯(即科科斯)等沿北美洲西岸分布的板块一样,都是法拉隆板块的残余。

⑵、中美洲海沟

①、概述

中美洲海沟(Middle America Trench),简称中美海沟,又叫做中亚美利加海沟,是中美洲西海岸外太平洋中的海底洼地。它从墨西哥中部至哥斯达黎加,从西北向东南延伸2750公里以上。其最深点为6669米,总面积为96000平方公里。

②、地形地貌

从整体来看,该海沟轴作北北西-南南东向延伸,在从墨西哥外海的特雷斯马里亚斯岛直到哥斯达黎加西南可可海岭,绵亘大约2800公里的地带上,略呈拉开的S形展布。海沟轴据海岸为40~200公里。在特万特佩克西方,海沟轴变化明显;该处有从西南方向迫近海沟的复活节断裂带的分支。

在大陆斜坡上,可见到有与千岛-勘察加海沟或阿留申海沟的大陆斜坡相似的海底谷状地形。

海沟斜坡的地形,以特万特佩克湾为界,东西两侧情况各异。总的趋势是东西两区斜坡坡度都随水深的增加而变陡。在特万特佩克北西区域,海沟陆侧的平均坡度是10°~14°,也有5°~25°之处。构成斜坡的地形是不规则的,其中有相对高度500~1000米的凸起;在斜坡的上部有很多海底谷;在特万特佩克东南区域坡度为3°~8°,斜坡上的凸起地形相对高度也多在50~300米之间。海底谷地规模宏大,而且深切斜坡。

在特万特佩克湾西南外海发育的与海沟轴平行的狭长海槽,是该区洋底的最显著地形;该海槽斜坡陡峭,水深为4900~5500米,较邻接的海沟区域深150~800米。这种分布格局在其它海沟尚未见及。

③、火山地震

在该海沟的东侧内陆区域分布有活火山带。此外,频繁活动的浅源地震带相接于墨西哥海岸的他利斯科和瓦克萨,进而横跨特万特佩克湾,而后逐渐减弱,并且一直延续到西部巴拿马。其中深源地震似与火山带一致;深源地震还不了解。

37、鸟首板块

⑴、板块概述

鸟首板块涵盖新几内亚西部。

鸟首板块(Bird''s Head Plate)是新几内亚西端的一个小板块。其东南与澳洲板块和毛克板块形成分离板块边缘;北面与加洛林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形成汇聚板块边缘;南面与班达海板块形成汇聚板块边缘;与西南的马鲁古海碰撞带(Molucca Sea Collision Zone)形成转形断层。

⑵、马鲁古海(摩鹿加海)

①、概述

马鲁古海(Molukka Sea),旧名“摩鹿加海”,为菲律宾南部海域。气候炎热,在热带地区。

②、位置境域

马鲁古海位于马来群岛东部海域,是印度尼西亚东北部的岛间海。它位于苏拉威西岛与马鲁古群岛之间,属于太平洋。其东面隔哈马黑拉岛与哈马黑拉海相邻;南界隔苏拉群岛与班达海、塞兰海相连;西界为苏拉威西岛;北面经240公里宽的马鲁古海峡通达苏拉威西海和太平洋。其西部深入苏拉威西岛北部的海域称为托米尼湾。

该海区东西长为830千米,南北宽为600千米,面积为30.7万平方千米;拥有一系列海沟、海盆和海脊;水深1000~2000米,西部的托米尼湾最深达3745米,是该海域最深点。

马鲁古海周围各岛多火山;哈马黑拉岛上有活火山。入海河流短小流急。海岸陡峻。东部、南部群岛区多珊瑚礁滩。

③、地形地貌

在该海域中,有一珊瑚岛海脊把马鲁古海分为南北两部分:其北部是北班达海盆,深度为5790米;南部是南班达海盆,深度为5395米。南班达海盆又被阿比火山和一列活火山岛弧分为南班达海和韦塔海盆。韦塔海盆是马鲁古海中最深的部分,深达7440米。该海区位于地壳不稳定活动带上,多火山岛。

在巽达海沟的东方,有帝汶海沟及阿鲁海沟。这两条海沟位于帝汶岛及塔宁巴岛南边,而阿鲁海沟则位于阿鲁群岛以西。这3条海沟全部位于东南亚板块之下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潜没带;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正在往北移。北移的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折叠运动持续地带来前弓形的冲积物。

38、帝汶板块

⑴、板块概述

帝汶板块涵盖帝汶岛及附近海域。

帝汶板块是亚洲东南部的一个小板块,包括帝汶岛和邻近岛屿。澳洲板块沉入帝汶板块南部;东侧有一条小型离散边界;北部与班达海板块形成汇聚边界;而西面则是一条转换边界。

⑵、帝汶岛

帝汶岛(Timor)是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中最大、最东边的岛屿。其面积为30777平方千米。该岛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在该岛上高山连绵,海岸陡峭,有火山;最高点法塔迈洛海拔为2960米。其岸外有珊瑚礁。该岛地震频繁。该岛属于马来群岛,是位于萨武(Savu)和帝汶两海之间的小巽他群岛中最东端的岛屿。

该岛狭窄的海滨平原有泥火山和地裂缝,多温泉。气候炎热,年雨量1500毫米,干雨季分明。其矿产资源有砂金、铜、锰、铁、石膏、盐和石油;出产玳瑁和珍珠。该岛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为西帝汶;东部为东帝汶。西帝汶面积为15850平方千米。东帝汶面积为14874平方千米。东帝汶包括岛的东半部及西部的欧库西(Oe-Cusse)地区。

帝汶岛多山,有一些沿海平原属定期泛滥的红树沼泽区;最高峰塔塔迈洛山(Mount Tata Mailau),海拔为2963米。有多处泥喷泉,但是无活火山。

39、南桑维奇板块

⑴、板块概述

南桑威奇板块(South Sandwich Microplate),又叫做南桑威奇微板块,位于南大西洋和南冰洋的交界处。它呈弧形,弧顶指向东方。其东界以消减带和南美洲板块相邻;南界亦以消减带和南极洲板块相邻;而西界则以离散边界和斯科舍板块相接。南桑威奇群岛即位于这个小板块之上。

⑵、南桑威奇群岛

①、概述

南桑威奇群岛位于大西洋南部,距离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大约1300公里;但是二者在地缘上几乎融为一体。南桑威奇群岛面积约为311平方公里,和中国厦门市大小相差无几。

在这里,海上漂浮着冰山,但是它自己身上流淌着火山熔岩。来过这里的人寥寥无几,但是它却是动物的天堂。

②、演化

在1985年,南桑威奇和与它西北相距750公里的南乔治亚岛,建制为独立的英国海外属地。这条由11座岛屿组成的长390公里的弧线,其身世可谓不同凡响。在300万年以前,火山喷发将岛屿“浇铸成型”,年轻的岛屿位于地壳移动最快的板块之上(每年可移动7厘米),从而使这里的地质构造活跃而且难以捉摸;常年有熔岩流动,时而跌落冰冷的海中,蒸腾起一片不知是热是冷的雾。在2005年的一次火山爆发,还为其增添了40公顷陆地。

在300万年之间,冰风骇浪不断将它们“锤炼打磨”。其岛屿位于咆哮的西风带内。西风带经常同来自南极的冷空气相汇,冬季常常带来暴风雪,给附近海区造成狂风巨浪。在这些强大的外营力作用下,冰川和浮冰被“雕琢”得千姿百态、无奇不有。难怪有人这样形容南桑威奇群岛:“这个地方的脉搏强烈跳动。”

40、塞舌尔板块

⑴、板块概述

塞舌尔板块(Seychelles Plate)是一个微板块,位于印度洋西部的塞舌尔海域,由前寒武纪地层构成。

位于印度洋中部的塞舌尔群岛的花岗岩露头,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作为其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而引用的最早例子之一;是脊-羽相互作用将变薄的微陆块与另一个大洲(即印度)分离开。

塞舌尔微板块的花岗岩是在7.5亿年前的前寒武纪晚期侵入的。索马里洋盆的热诱导裂变和沿戴维断裂带的变形张裂,始于2.25亿年前的乐平世。冈瓦纳大陆在大约1.67亿年前的中侏罗世开始分裂。那时,东冈瓦纳大陆包含南极洲、马达加斯加、印度和澳洲,开始与非洲分离。距今1.15~1.2亿年前,东冈瓦纳大陆开始分裂,印度开始向北漂移。

随后,塞舌尔群岛又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张裂,分别将其与马达加斯加和印度隔开来。距今8400–9500万年前,塞舌尔/印度与马达加斯加分离。最初的转换张裂使得塞舌尔/印度板块向北移动。在大约8400万年前,洋壳开始在马斯克林深海高原中形成,导致塞舌尔/印度板块开始旋转。在6600万年前,新的断裂将塞舌尔群岛和印度分开,形成了目前仍然活跃的嘉士伯海岭。张裂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德干暗色岩的最大活跃期相吻合;在塞舌尔高原上发现的火山也与这一事件有关。这导致人们认为,留尼汪热点的启动,导致张裂移动到目前的位置。

⑵、塞舌尔

塞舌尔共和国(Republic of Seychelles),通称塞舌尔,是位于坦桑尼亚以东、印度洋中西部的一个群岛国家。

塞舌尔地处东经55°~56°、南纬4°~5°之间;西距肯尼亚和索马里1500多公里,西南和马达加斯加相距700浬,东北隔海和马尔代夫遥遥相望。其全国总面积共吉为455平方公里。塞舌尔由40个花岗岩岛屿和45个珊瑚岛组成。

⑶、塞舌尔群岛

塞舌尔群岛,是塞舌尔共和国所在地,位于马达加斯加以北远离非洲东海岸的西印度洋;由92个岛屿组成。其陆地面积为455.39平方公里。在其一年之中,只有热季和凉季两个季节,没有冬天。这里是一座庞大的天然植物园,有500多种植物;其中80多种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根本找不到。该群岛的每一个小岛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阿尔达布拉岛是著名的龟岛,岛上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大海龟;弗雷加特岛是一个“昆虫的世界”;孔森岛是“鸟雀天堂”;伊格小岛盛产各种色彩斑斓的贝壳。

在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绿宝石般的浩瀚印度洋上,珍珠般散落着115个花岗岩和珊瑚礁岛屿。

塞舌尔群岛的主岛是马埃岛(Mahe Island),又叫做马赫岛,其面积为145平方公里,是其国内面积最大、景色最优美和物产最丰富的地方,首都维多利亚就设在主岛上。其他主要岛屿还有:西蒙特岛,距离主岛大约12浬;佛利格特岛,距离马赫岛大约34浬;靠其国境最北方的阿莱德岛;普拉斯兰岛(Praslin Island),为塞舌尔群岛第二大岛;拉迪格岛(La Digue Island),为第四大有人居住的岛屿;伯德岛(Bird Island),距离马埃岛约100公里。

41、马鲁古海(摩鹿加海)板块

⑴、板块概述

马鲁古海板块涵盖马鲁古海海域。

马鲁古海板块(Molukka Sea Plate)是位于印尼大巽他群岛东部的一个小板块。马鲁古海板块在理论上被认为是一个小的构造板块,承载着北苏拉威西、马鲁古海和一部分在一个散布着许多小板块的地区的班达海。当前,该区域也存在一些小型地质活动,如地震。

⑵、马鲁古海(摩鹿加海)

①、概述

马鲁古海(Molukka Sea),旧名“摩鹿加海”,为菲律宾南部海域。地处热带地区,气候炎热。

②、位置境域

马鲁古海位于马来群岛东部海域,是印度尼西亚东北部的岛间海。它位于苏拉威西岛与马鲁古群岛之间,属于太平洋。其东面隔哈马黑拉岛与哈马黑拉海相邻;南界隔苏拉群岛与班达海、塞兰海相连;西界为苏拉威西岛;北面经240公里宽的马鲁古海峡通达苏拉威西海和太平洋。其西部深入苏拉威西岛北部的海域称为托米尼湾。

该海区东西长为830千米,南北宽为600千米,面积为30.7万平方千米;拥有一系列海沟、海盆和海脊;水深1000~2000米,西部的托米尼湾最深达3745米,是该海域最深点。

马鲁古海周围各岛多火山;哈马黑拉岛上有活火山。入海河流短小流急。海岸陡峻。东部、南部群岛区多珊瑚礁滩。

③、地形地貌

在该海域中,有一珊瑚岛海脊把马鲁古海分为南北两部分:其北部是北班达海盆,深度为5790米;南部是南班达海盆,深度为5395米。南班达海盆又被阿比火山和一列活火山岛弧分为南班达海和韦塔海盆。韦塔海盆是马鲁古海中最深的部分,深达7440米。该海区位于地壳不稳定活动带上,多火山岛。

在巽达海沟的东方,有帝汶海沟及阿鲁海沟。这两条海沟位于帝汶岛及塔宁巴岛南边,而阿鲁海沟则位于阿鲁群岛以西。这3条海沟全部位于东南亚板块之下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潜没带;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正在往北移。北移的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折叠运动持续地带来前弓形的冲积物。 2022年11月23日编写于重庆

5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