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繁华事散逐金尘—那些异域奇珍

 七烟 2023-01-19 发布于北京

那年你在印度的法塔赫布尔西格里,会惊讶这个颓败的小城,居然有如此壮丽的宫殿。宫殿前巨大凯旋门上照例镌刻这样警世的话语。

好在言而无信是人类伟大的美德,无论说过多少至理名言,过往的帝王权贵还是要努力留下生前身后的财富和功名,子孙永葆,流芳万年。所以我们可以欣赏无数的奇珍异宝,而正在国内流寓的阿富汗国宝,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份宝藏,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五个人,五把钥匙,所有人相约守口如瓶。这听上去象一个俗套寻宝故事的开头,不过结局确是如此的峰回路转。

这一切要从阿富汗说起,阿富汗被称为“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诸多的文明在这里交汇。阿富汗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心点,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上个世纪670年代短暂的和平让阿富汗的文物考古事业有所发展,在这片土地上多次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那时喀布尔的画风是这样的 网图 一度被称为中亚的巴黎

图片

70年代的喀布尔大学 网图

图片

1989年,阿富汗局势恶化,文化部门的人士说服了当时的总统纳吉布拉,将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最为珍贵的宝藏秘密转移到了喀布尔中央银行大楼地下金库的保险柜里。这一及时的举措拯救了大量的文物。随后阿富汗陷入了长期战乱,阿富汗国家博物馆也被洗劫摧毁,馆藏的10万多件文物,损失了70%

2001年被摧毁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 (Afghanistan: Hidden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Museum, Kabul,National Geographic, 2008)

图片

“后人会疑惑不解,为什么经历了如此辉煌的黎明,我们又退回到昔米来人的黑暗之中”-卡斯特里奥《论怀疑的诡计》

1562年卡斯特里奥面对加尔文在日内瓦的政教合一这么说。那些历尽千年,劫后余生的阿富汗宝藏再次用自己的全部为卡斯特里奥的话作了脚注。

战乱期间各方都在寻找这批宝藏,无功而返,传说宝藏已经被变卖,或者销毁。随着喀布尔的局势稳定,2003年在知情人的帮助下,找到了宝藏。

20044月,在人们的注视下,保险柜被一个个切开,20000多件文物居然完好无损。网图

图片

阿富汗从这20000多件文物中精选了200多件文物,从200610月起,在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巡展,20173月来到中国,在多地展出,现在在北京。宝藏回家的日子似乎遥遥无期,不知道下一次会在哪个城市出现。

这里挑一些代表性的文物和大家分享,其中很多文物都和中国文化有渊源。部分文物说明来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图片如无说明,都是作者自己拍摄和制作。

按四个考古遗址顺序分为四个单元介绍,四个考古遗址在阿富汗的位置。

图片

第一单元:法罗尔丘地

1965年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的农民在一处叫法罗尔丘地的地方,发现了一批精美的金银器,当时农民把金银器切割变卖,经阿富汗考古人员的努力,找回了一些金银器的残件,它们的绝对年代估计在公元前2200年带公元前1900年,也就是我们夏朝或更早的时期。可见当时的金属工艺发达。

几何纹金杯上面的纹饰,形似汉字“凸”,又叫阶梯纹,最早在7000年前出现,常见于中亚和近东。

图片

公牛碗残件 注意上面有胡须的公牛图案,是两河流域十分常见的纹饰。专家估计这个碗是本地制造,但是受了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说明在青铜时代,远隔万里的两地就有密切的交流。

图片

古代阿富汗和其他地区贸易交换的一个主要产品就是青金石。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是世界上青金石最主要的产地。象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青金石就来自于同阿富汗的贸易。我国没有青金石资源,历史上青金石也是从阿富汗传入。象敦煌千佛洞彩绘的蓝色就来自于青金石。还有象下面这个项链,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话说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精品,上镶嵌一块长达3.1厘米,极为罕见的青金石,可能来自阿富汗地区。

嵌珍珠宝石金项链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 国家博物馆

图片

第二单元:阿伊哈努姆

“王宫壮丽,焕若神居”-《晋书》

传说亚历山大大帝小时候,每次听到父亲打胜仗的消息就闷闷不乐,担心长大后没有世界剩下可以让自己征服。后来亚历山大如愿以偿,一路从希腊打到印度,到了他所知世界的尽头,那年他还不到30岁。亚历山大的帝国在他死后,土崩瓦解,不过他传播的希腊文化对亚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历山大在进攻印度的时候,为了巩固后方,在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亚地区留下大量希腊移民的军事据点和殖民地。公元前250年前后,这些希腊族移民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史称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这就是中国史书上的大夏。大夏由无数希腊化的城市组成,富饶美丽,有“千城”之称。千年过去了,这些的城市全无踪影。从上个世纪20年代,法国人就在巴克特里亚地区寻找大夏的遗迹,找了几十年,什么都没找到,难道当初那些“王宫壮丽,焕若神居”的城市只是个传说?

1961年,阿富汗国王默罕默德·萨米尔在阿伊哈努姆打猎的时候,发现了村民家里的一个柱头,告诉了法国人。法国人一看,就是科林斯柱头,希腊建筑的标志之一。1965年法国人开始了系统性的发掘,阿伊哈努姆如此只大,如此丰富,一直挖了十多年,到1979年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才不得不中止。

阿伊哈努姆是个典型的希腊化城市,有宫殿,竞技场,图书馆,公共浴池,剧场,神庙这些希腊城市的标配。

阿伊哈努姆复原 网图

图片

阿伊哈努姆出土的一些珍贵的文物

二神架车图像饰板(西布莉银盘)公元前3世纪

图片

头戴波洛斯(Polos)王冠西布莉,是自然女神。西布莉旁边长有双翼,驾车的是胜利女神妮可(Nike)。天上的是太阳神赫利俄斯。这个饰板是希腊文化和诸多亚洲文化结合的典型。上面战车的高栏是波斯的风格,右手台级的祭台常见于叙利亚和伊朗。

西布莉源于小亚细亚,后来融入希腊神仙体系,是诸多希腊城邦,如雅典的保护神。西布莉女神在西域传播广泛。西汉时对西域的探索,除了政治、军事上的原因外,还有信仰上的需要,就是寻找昆仑、西王母、天马等传说中来自西方的神仙和神兽。汉代随着丝路的开通,西布莉女神就逐渐融会进西王母为代表的昆仑仙神体系。

墨书陶器残件 公元前147

图片

这件不起眼的文物,却极为珍贵。在考古里,出土金银珠宝很常见,如果能出土有文字的,是很难得的。这件文物上不光有文物,更为珍贵的是上面有纪年,为判定整个阿伊哈努姆遗址的下限提供了依据。

上面的墨书是希腊文,开头是'24年’。当时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欧克拉提德一世公元前171年继位,24年就是公元前147年。通过出土的其他资料推算,此后两年阿伊哈努姆被摧毁,所以阿伊哈努姆被摧毁的时间是公元前145年。

这个罐子里装的是橄榄油。橄榄油对于希腊人,就象辣椒至于四川人,不可或缺。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在他的《地理学》记载,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虽然富饶,可以产出一切,但是出不了橄榄油。这里的希腊后裔,只有万里迢迢的进口橄榄油。这么金贵橄榄油是不可能用来做饭,更多用在仪式上,比如给运动员。

头像 公元前2世纪

图片

这个头像曾被贴金,在神庙中被发现,身份应该特殊而崇高。希腊-巴克特里亚大量使用粘土和石膏来进行人像雕塑的制作,很少使用大理石,不同于他们希腊祖国。而希腊化的雕塑艺术,极大影响了中亚地区,是犍陀罗艺术,及至后来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艺术的源头之一。

受希腊艺术影响的犍陀罗风格的佛像,特点是眉目端庄,鼻梁高长,头发呈波浪形而有顶髻。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佛及菩萨像有时带胡须等,既有印度人的特点,又有希腊人的特点,因此被称为印度人和希腊人的结合体。比如下面的犍陀罗佛像

犍陀罗佛像 东京国立博物馆图

图片

赫拉克勒斯立像 公元前150

图片

这个赫拉克勒斯立像高18厘米,铸造的粗糙,比例失调,工艺不精,在当时估计也算不上珍贵。这个立像是修补过的,断过的左腿被用钉子连接,立像的主人还配了底座。面对这个立像,可以想见立像的主人如何小心翼翼的修补这尊简陋并不珍贵的雕像,他的虔诚和认真,穿越了两千年,依然历历在目。

赫拉克勒斯希腊神化中的大英雄,对赫拉克勒斯的崇拜,随着希腊人的征程在中亚和印度都传播开来。借助佛教艺术,来到中国,融入了中国的神佛文化。

成都南朝佛教造像中的神灵,其中有赫拉克勒斯的影子

图片

科林斯柱头 公元前145年以前

图片

柱头的花叶雕刻,典型的希腊的风格,又有巴克特里亚自己的变化。这个柱头是北方联盟在阿伊哈努姆设立炮兵阵地,炮击河对面的塔立班时挖出来的。

“西域所传入的影响,其根苗可远推至希腊古典的渊源,中间经过复杂的途径,迤逦波斯,蔓延印度,更推迁至西域诸侯,又由南北两路犍陀罗及西藏以达中国。这种不同文化的濡染,为历史上最有趣的现象,云冈石刻便是这种现象极明晰的实证之一。”-梁思成《佛像的历史》

阿富汗作为希腊文化向东方传播的重要中继站,其中就包括了希腊的建筑艺术。科林斯柱式随佛教传播来到中国,代表的就是在云冈二期早期石窟中的花叶柱头,有着犍陀罗科林斯柱式的身影。不同于中国以往的柱子(柱头是没有花叶装饰的),云冈中有花叶的柱头,是中国特色的科林斯柱式。

面具形喷水口 公元前2世纪

图片

这个喷水口发现于西边城墙上,造型源自希腊喜剧演出的假面具。

公元前145年,恢弘的阿伊哈努姆一夜之间被来自东北部锡尔河的游牧部落攻陷。随后大月氏(就是张骞找的那个被匈奴打跑的大月氏)又一次劫掠阿伊哈努姆,仅存的神庙也最终被大月氏焚毁。

2004年的阿伊哈努姆遗址 战乱期间遗址遭到反复洗劫,如今已经看不出什么了 (Afghanistan: Hidden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Museum, Kabul,National Geographic, 2008)

图片

公元前129年,从匈奴逃脱的张骞来到大夏,经过阿伊哈努姆,那时阿伊哈努姆正是繁花似锦,大家还能吟诵《荷马史诗》,剧场正上演着索福克勒斯的悲剧,百年里经久不衰。

从西域到大夏,张骞和堂邑父亡命其中,经历无数的宫殿与财富,青春和美颜,他们相信这一切终将烟消云散,最后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会是自己。

第三单元:蒂拉丘地

如果言必称希腊,阿富汗从希腊化城市垮台到贵霜帝国建立之间的公元头两个世纪,被很多考古学家叫做'黑暗时期’。这段时间一堆的游牧部落来来去去,在历史上留不下什么痕迹,,蒂拉丘地文物的出土,用黄金耀眼的光芒,在这黑暗中划亮一根火柴。

阿富汗北部席巴尔干附近有不少小丘地,苏联阿富汗联合考古队挖了九年多都没什么大的发现。直到1978在蒂拉丘地,发掘了6座古墓,幕主人15女,出土了21618件精美文物,有多种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被誉为丝绸之路上迄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有人欢喜,有人忧。主持发掘的前苏联考古学家萨瑞阿尼迪回忆说,挖出金子后,每天都有人围观,其中就有一个农民,他的棉花地就在古墓旁边。他就坐在考古现场,一呆就是几个小时,面容愁苦。大家问他怎么了,他说他被老婆赶出来,老婆骂他说让她苦了一辈子,而金子就在脚底下。

三号墓,主人是个年轻女人,随葬十分丰富,一个墓就出土了近5000件黄金制品。墓主主人胸口还放了一面西汉铜镜。在三号墓出土了一枚印有罗马皇帝提比略(公元17-34年在位)像的金币,帮助确定了蒂拉丘地古墓的上限。

图片

双马形吊坠 公元25-50年 这种背对背的动物造型,可能源于古代波斯

图片

二号墓主人是个中年女人,墓主主人胸口也放了一面西汉铜镜

心形饰 这个心形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爱的意思,学者认为心形纹饰可能起源于一种类似大茴香的植物的种子,而这种植物传说拥有神秘的超能量(就是说吃茴香馅饺子可以变身超人)。

图片

神人驭龙吊坠 公元一世纪 一对头饰双龙的下肢翻转是典型的草原风格

图片

宝石戒指中心镶嵌椭圆形紫水晶,12颗间隔镶嵌的绿松石,石榴石和青金石

图片

手镯 公元一世纪 兽首造型常见欧亚草原,眼睛用的是暖色玛瑙

图片

雅典娜戒指公元一世纪雅典娜的希腊名字反向刻在戒指上,说明这是个印信。希腊女神中,持盾的雅典娜形象最受尚武的游牧部落青睐,比较常见

图片

项链 公元一世纪 11个中空的金质球体组成

图片

组合饰公元一世纪衣物饰件,嵌心形绿松石

图片

四号墓6座古墓中唯一的男性,有极高的身份和地位

公羊 此类大角盘羊是欧亚草原地区重要的崇拜对象

图片

树形步摇

图片

上有垂珠,行步则摇,树形步摇只在欧亚草原地区的高等级墓葬中有所发现

公羊在两个大脚的头部有一个插管,与树形步摇插连

图片

项链 正中镶嵌双色玛瑙坠饰,白色玛瑙上的褐色斑记被巧妙的雕成戴帽子的希腊-巴克特里亚人形象

图片

腰带 由8条金带(每条金带有9股金链)和9块高浮雕圆形金牌饰连缀而成

图片

短剑(左)剑身为铁制,剑柄为金制。注意剑柄顶部有一只熊的形象,熊的形象在汉代的器物中十分常见,学者认为这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短剑鞘饰(右)

图片

五号墓主人是个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和蒂拉丘地其他女性的墓葬相比,五号墓的随葬比较单薄,当时考古工人就叫她'灰姑娘’,一号墓也有这个特点。

长袍颈饰 层次丰富,色彩突出,两种样式的挂坠交替搭配而成。

图片

阴刻格里芬玉髓片 直径一厘米

图片

有翼神兽的格里芬图像影响深远,大概公元前2000年在两河流域产生,后来向东传播,中国文化中诸多带翼的神兽的形象就是受了格里芬的影响,比如辟邪,天禄,麒麟等。

石辟邪东汉 1955年洛阳孙旗屯出土洛阳博物馆图

图片

六号墓主人是个年轻女性

女神动物形坠饰 中正是女神形象,女神两侧两条倒垂动物,形似龙,两端柱子上站立两只鸟,柱子下方是鱼形动物。这种构图,上面是天上的鸟,中间是人和龙,下面是鱼和西汉马王堆1号墓T形帛画,十分相似,学者认为这应该不是巧合。

图片

西汉马王堆1号墓T形帛画线描图

图片

巴克特里亚式阿芙洛狄忒像

图片

希腊神话里阿芙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罗马神话里就是维纳斯。这里阿芙洛狄忒眉间好像有佛教白毫一样的小圆圈,有印度风格。

王冠 由六个组件构成,下面底沿是一条长带,上面有5个片状的镂空花形树,可以拆卸。这是镇馆之宝,阿富汗文物的代表,标志性的文物。

图片

不同的角度

图片

中国古代也有步摇,是垂珠步摇,而这种金属摇叶步摇是由西方后来传入中国,象下面的马头鹿角形金步摇。

马头鹿角形金步摇 北朝 1981年内蒙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出土  国家博物馆

图片

第四单元:贝格拉姆

1937年和1939年法国考古队在喀布尔北面的贝格拉姆古城遗址中发现了两个被封闭的房间。这个两个房间(编号1013室)出土了约2000大约是贵霜王朝时期(公元1世纪到2世纪)的珍贵文物。

这两个房间可能是在萨珊入侵时为了藏宝而封闭的,就这样过了近两千年。这些文物来自四面八方,希腊风格的浮雕,印度的象牙雕刻,叙利亚的玻璃,埃及的银器还有来自中国汉代的漆器。说明了阿富汗是当之无愧的东西方文明十字路口。

其中最有名的女神象牙雕像 贝格拉姆第10

图片

女神站在摩羯鱼上,身材丰满,姿态优美。左边女神的衣服印度风格明显。学者估计这组女神雕像是家具的一部分,可能刻划的是恒河女神。象牙雕像是印度主要的出口艺术品,曾在庞贝遗址中发现过类似的女神形象。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网图

图片

玻璃高足杯 贝格拉姆第10

图片

鱼形玻璃 贝格拉姆第10室 可能是装香水的

图片

彩绘玻璃杯 贝格拉姆第10

图片

近两千年过去了,色彩仍然十分鲜艳。彩绘描述的是收获枣椰的过程,从人物的衣饰看,图中女子的地位要高于男子。

玻璃千花碗 贝格拉姆第10

图片

这种纹饰称为千花millefiori,源自意大利语'mille’千和'fiori’花。制作时将一层层各色玻璃融化,各色小点形成千变万化的纹样。

象牙大饰板  贝格拉姆第13

图片

沙发靠背上的装饰,模拟了古印度建筑中支提式拱门和三道门楣的陀兰那拱门。支提式拱门后来演化成佛龛和佛像背光的样式,而陀兰那的两根立柱上有三道门楣,认为是中国牌坊和日本鸟居的原形。

象牙狮鹰支架 贝格拉姆第13

图片

沙发上的装饰,上面一女神骑在跃立的狮鹰背上。古印度艺术中,狮鹰主题非常常见,也是格里芬影响的产物,从西汉中后期,传入中国,带翼的狮子进一步演化,成了中国的神兽比如上文所说的辟邪,天禄,麒麟等。

男青年胸像 石膏圆板 贝格拉姆第13

图片

阿芙洛狄忒石膏像 贝格拉姆第13

图片

厄洛斯(丘比特)青铜 贝格拉姆第13

图片

康塔罗斯酒杯 水晶 贝格拉姆第13室 上面的饰纹是葡萄叶和藤蔓

图片

斑岩盘 贝格拉姆第13

图片

由整石雕凿而成,斑岩质地坚硬,紫红色,东西方文化中示为尊贵的颜色,常用于皇家。在西方有皇家斑岩的说法。特指来自埃及的斑岩,在古埃及就专门用于皇室的雕像。有学者据此认为贝格拉姆第10室和13室不是人们所说的商人珍品仓库而是贵霜皇室的藏宝库。

紫罗那水壶陶 贝格拉姆第13

图片

人首鸟身的女性,人面有强烈的南亚特征,可能产于印度,鸟身背部为注水口。造型来源于印度神话中的人首鸟身紫罗那,善歌。

装文物的箱子,世界各处的封条,阿富汗的局势还是不明朗,这些文物还要在中国呆上一段时间。

图片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门前刻了一句话,说'文化存,则民族存’,这些远在万里,浴火重生的文物知道了,一定会说自己不辱使命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