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8年,德国一位63岁的流浪汉

 兰博2000 2023-01-19 发布于湖南
突然收到了一笔2000美元的汇款。他看了一眼汇款地址写着:中国南京,不禁泫然泪下。
 
他叫约翰·拉贝,一位中国的大恩人。

1908年,他初到中国,就爱上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并留下来安家、立业。
 
起初,他在德国西门子北京分公司担任要职。后来,在1931年,由于工作需要他被调任到南京办事处。
 
原本,约翰·拉贝以为自己会在中国度过他的余生。可没想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抗日战争的打响,一切都被打破了。
 
当时,南京沦陷,整个城市饱受日军的摧残。许多外国人被通知早日撤离南京,拉贝送走了家人、朋友、同事后,却迟迟未离开。
 
他说:“这个国家善待了我30年多年,如今他有难,许多百姓随时都面临失去生命的风险,我怎么能弃之不顾?应尽自己的力量挽救一些生命,哪怕是一个,两个。”
 
拉贝说干就干。他在自己居住的一座两层楼的西式楼房里,修建了一个防空洞,让百姓躲进防空洞。由于拉贝还是德国纳粹党成员,他利用这一身份,在防空洞上方挂了一面纳粹党党旗。
 
没想到,因为这个身份,这面旗帜,让拉贝家躲过了日军飞机的轰炸。以致,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躲到拉贝家避难,从开始的十几个人,到最后的六百多人,拉贝家成为了“难民收容所”。
 
这也让他意识到,需要保护的难民只会越来越多。于是,他联合20多位国际爱心人士,申请成立了一个安全区,最终收留近25万难民。
 
在此期间,为了安全区难民的生命安全,及基本的生活保障,拉贝常常冒着生命危险,与中国政府、日方、德国政府进行交涉。为了让难民营的老百姓有口饭吃,他带头捐款,不惜花光自己所有的积蓄,购买高价军粮。有时,他甚至利用纳粹党成员身份,给日本施压,以便解决一些问题。
 
不仅如此,拉贝把见到、听到的有关日军烧、杀、抢、虐的种种暴行,一页一页的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中。最终,形成多达2000多页的“拉贝日记”,而这厚厚的日记本,在几十年后以后,成为了日本罪行的铁证。
 
为了庇护中国人民,拉贝奋不顾身,鞠躬尽瘁,以致自己的糖尿病加重。再加上,他对日本的罪行经常横加指责,引起了日方的不满。为此,日本给德国施压,要求召拉贝回国。
 
就这样,1938年2月,拉贝不得不离开南京,回到德国。
 
没想到,回到德国的拉贝,依然放不下南京人民遭受的苦难。于是,他开始到处演讲,向德国人民讲述、展示日本在南京犯下的种种罪行。
 
与此同时,他还给当时的国家元首希特勒寄去长达200多页的日本罪行报告,以及22张暴行照片,希望他能出面做点事情。
 
可没想到,希特勒早已和日本串通好,拉贝还因此被捕入狱。后来,拉贝不得不对南京发生的一切保持沉默。
 
此后,拉贝的生活一直过的不顺利。先是因为纳粹党成员的身份又一次被逮捕入狱。而出狱后,已经63岁的他,又疾病缠身,没有工作,全家六口人也没有经济来源,成为了街头的流浪汉。
 
不过,幸运的是,当年的南京人民没有忘记他的恩情。当得知他生活艰难时,大家很快筹集了2000美元转汇给他,有人还给他寄去食物、生活物资等,帮助他们一家人度过难关。
 
2年后,拉贝因病逝世。60年后,为了纪念拉贝,南京政府把拉贝曾在南京居住的房屋保留了下来,还把它的墓碑从德国运到南京。
 
拉贝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个伟大的故事,致敬这位中国的大恩人。#人物##历史#

作者/未知子
编辑/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