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训:福生于勤俭,禄生于精进,寿生于和畅

 京博国学 2021-08-12

《尚书·洪范》中提到了人不幸的六件祸端:“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遭横祸短命夭折、不健康常抱疾病、多忧愁不得开心、积贫困乏于财富、貌丑陋遭人厌恶、志气弱常恐惊惧。 对比可见,幸福无非是:财富盈余多福泽,事业有成多宠禄,心态平和人长寿。

01

福生于勤俭,勤俭持家则福泽绵长

曾国藩在《与四弟书》中如是说:“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 一个家庭的福气是由勤俭滋养而来,勤能开源,俭可节流,勤俭持家才能福泽绵长。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 中原伏牛山下有一个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生活过得十分美满。 临终前,他告诫两个儿子务必秉承“勤俭”家风,并将写有“勤俭”二字的牌匾交给了他们。 不料兄弟俩分家时忘却父亲遗愿,他们将匾一分为二,老大独得一个“勤”,老二独得一个“俭”。 老大谨遵勤奋家训,每天“昼出耘田,夜归绩麻”,年年五谷丰稔。 然而一家人丝毫不俭省,衣服没有穿旧就束之高阁,饭菜没有吃完就扔掉。因此即使岁岁丰收,仓库却依旧没有余粮。 老二把节俭铭记于心,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他不操心农事,不侍弄庄稼,风调雨顺的年岁,他家依旧五谷匮乏。尽管一家人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却也入不敷出。 眼看日子越过越难,兄弟俩这才想起父亲临终嘱托。 原来勤俭二字不能分家,它们相互依托,缺一不可。 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哪怕盛得再多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就像坐吃山空,再精打细算还是会挨饿受穷。 李商隐在《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国家如此,于人亦然。 勤于劳作,俭于饮食,则衣食无忧;勤于耕种,俭于交游,则安定富足。 勤奋节俭,家给人足,则福泽绵长。

02

禄生于精进,锐意进取则业有所成

“步步前行,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这是曾国藩对诸弟的教导。 步步前行不后退,日日进取不停止,必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事业有成就得益于这般努力进取。 宋濂,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自幼家境贫寒,却累官至翰林学士,朱元璋更盛赞其为“开国文臣之首”。 能在事业上有如此成就,离不开他的持续精进。 宋濂从小好学上进。 因为家里穷没钱买书,他只好向邻居借书看。为了在约定期限内还书,他抓紧时间阅读,没有一日懈怠,因此博览群书、大有长进。 碰到爱不释手的书,他就抄下来,哪怕盛夏酷暑、寒冬腊月,他也会连夜将书抄完,只为在书归还后,依旧能有书看。 为了不错失向尊师求教学习的机会,即使天寒地冻大雪封山,他也坚持赴约。 宋濂一生刻苦、锐意进取,“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而后高官厚禄、盛誉加身,自是水到渠成。 人生就像做储蓄,一日的努力有一日的进取。我们投入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馈于已。 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精进,日日向前,不停不息,进一寸享一寸的欢喜。 只要持续努力,那些想要的终会反过来拥抱我们自己。

03

寿生于和畅,心态平和则长寿安康

《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之所以长盛不衰,就在于阴阳调和;阴阳调和,则气血通畅。 而要想气血通畅,则需心态平和。 清代名医张培仁说:“人常和悦,则心气充而五脏安。” 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倘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事镇定自若,处之泰然,五脏自会和顺,长寿安康也自然而然。 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85岁寿终正寝不可不谓高寿。 然而他一生颠沛流离、宦海浮沉,能得此善终,实在得益于他泰然自若的好心态。 爱国事业上,他励志北克大金,收复失地,然而却频遭主和派攻击。 皇帝们偏安一隅,陆游坚持北伐,最后只落得个被罢官的结局。 仕途上,他一生三次参加科举考试,有才有名有见解,却因秦桧权倾朝野,次次名落孙山。 爱情上,他和表妹唐婉青梅竹马,结为伉俪后,琴瑟和鸣。 却因母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由,生生被拆散。 事业、仕途、爱情无一圆满,于常人早就郁郁寡欢,悲愤至极,而陆游却始终安之若素。 他埋首读书,在书中寻找做人的智慧;他热爱生活,把扫地抹桌当做健身活动;他品茶下棋,在纷乱的人世中找寻内心的平静。 毁誉、贫富、讥讽、赞颂,对他来说都无足挂齿。他自号“龟堂”,便是要提醒自己时时克制情绪,保持平和与宽容。 最终他用一颗平静的心,驱散了生命中的阴霾,收获人生的善终。 诗人木心说过一句话: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唯一能做的是长途跋涉后的返璞归真。 若我们能去掉外表浮华,回归生命本真,不悲不喜,不争不抢,吃东西香甜,睡觉魂清梦安,又哪能不长寿安康?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幸福圆满。 渴求家庭上妻贤子孝衣食富足;事业上春风得意如愿以偿;身体上无病无痛长寿安康。 然而幸福从来不是唾手可得,我们只有始终保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勤俭;“时时努力,日日进取”的精进;“不困于心,不乱于情”的和畅。 才能在平凡又不平庸的日子里,跟幸福撞个满怀。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孙静 ※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

京博国学

最 有 格 调 的 国 学 微 刊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好物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孙静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