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妙境奇观话石林

 昵称45109175 2023-01-20 发布于浙江

云南石林(1982年时法定名称为路南石林),俗称李子箐,位于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以前叫路南彝族自治县,1998年更为此名)境内,海拔1500-1900米,包括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和紫云洞地下石林,景区范围广袤,气势恢宏大度,总面积达1100平方公里,保护区为350平方公里,山光水色应有尽有,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它可分为8个旅游片区,以石林景区最具代表性,为核心区,其中大石林面积约八平方公里,为主要游览区。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云南石林是世界上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溶地貌)景观,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以形成历史久远、类型齐全、规模宏大、发育完整、奇形怪状、巍然耸立、群峰壁山、千嶂叠翠、气势磅礴而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在世界地学界享有盛誉。它涵盖了地球上众多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世界各地的石林仿佛汇集于此,有马来西亚的石林、非洲的石林、美洲的石林。2007年6月27日,路南石林与贵州荔波、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而“云南石林具有举世无双的两大特色:比其他闻名于世的剑状喀斯特复杂得多的演化,个体特征上展现出更复杂多变的形态类型”(曾任国际洞穴联合会主席的D.C.福特之赞语)。

奇迹,真是奇迹!僵硬的石头竟然能产生如此奇观,就像同题诗文一样,题目只有一个,而内容却异彩纷呈,不是亲眼目睹,或许难以置信!

您瞧,这是美的享受!一峰一姿,一石一态,经过亿万斯年岁月的磨砺和风雨的侵蚀,仍能以巧夺天工的艺术造型而名扬天下。

您看,这是力的展示!那石塔倾斜而不栽倒,那巨石悬空而不坠落,那玉柱断裂而不分离——以玄奥的引力、张力、合力,维系着破碎零乱却又整体有序的石林王国。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石林,石林是活跃的凝固;从艺术欣赏的视野看石林,石林是美妙的混乱。

石林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妙境奇观,聪慧的阿诗玛阿黑哥们却又为石林赋予了许多的文学色彩,流传下不少的民间传说,活化了石头,增添了灵韵。

大石林景区是高大挺拔、雄奇险峻的代名词。在主要游览区内,遍地是高耸入云的岩峰石柱,到处是令人感叹惊奇的气骨云根。它们拔地而起,直插天际。壁峰之间,翠蔓挂石,金竹挺秀,山花香溢,灵禽和鸣,一派生机盎然。看似简单的石头,却能幻化出无穷意象。“犀牛望月”惟妙惟肖,“母子偕游”情真意切,“将军出征”威武壮观,“灵猫戏鼠”妙趣横生。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天工不见斧痕”的自然之美又让人充满无限的遐思和向往。

和人生的曲折艰辛、拼搏奋斗一样,大石林的崛起也有着自己同样的悲壮、伟岸的历史。二亿七千万年漫长的发育史,从浅海、从波涛汹涌的海面经过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沉积在海底的巨厚的岩石开始出露,遂成就了天地之间的大美。然而,大自然二亿七千万年前开始举办的这次展览,到现在依然没有结束。

在全长十公里的游览线上,在一千二百亩山地上,大自然展出了动荡之后的静谧安稳。石峰、石柱、石笋、石芽星罗棋布,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峰丛和丘陵于一身,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超然艺术杰作。

浩如林海的奇峰异石,高矮错落,疏密有致,构成了一幅千姿百态、神韵流动、气势雄伟、蔚为壮观的喀斯特地貌精品全景图。大的,小的,横着的,竖着的,高耸的,斜卧的……它们或向你微笑致意,或向你絮絮低语,让你目不暇接。“远看石头大,近看大石头。果然石头大,石头果然大。”郭沫若先生当年游览石林后留下了这样一首打油诗,既形象,又幽默。就是这些“大石头”,成就了云南石林的美誉,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乃中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

从巨大的桶状溶槽间穿行,或在幽深神秘的岩峰石柱旁穿越,我们仿佛听到曾经溶蚀和创造大石林奇观的地下暗河的水声。从潜藏在石柱身上的各类化石面前驻足,我们会看到原始的鱼类在遨游,那些腕足类生物、有孔虫和珊瑚在生长、摇曳和呼吸。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是对亿万年前原始世界的踏访。

如今大石林满目葱茏的植被在告诉你一个传奇的故事,一段经历了火烤水蚀、风吹雨打的生命传奇。在那片曾经死寂的世界,生命的种子落在石灰岩上,终于得以复苏、生长,终于成就了这片土石相间、浓荫馥郁的人间至境,成就了世界上最壮丽的史诗。

千百年来多少人曾经伫立在峰下石旁,惊呼自然的博大壮美;多少人曾经隐身于谷底洞中,品尝人生的苦辣酸甜。而世代居住在大石林一带的彝族撒尼人(“撒”是“快乐”的意思,“撒尼”就是“快乐的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打造了天人合一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感悟到世界的丰富和人生的快乐。

站在大石林的最高峰“望峰亭”上四望,整个石林尽收眼底,一处处逼真的石峰展现在眼前,好大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呀!

小石林与大石林紧密相连又自成格局,这里地势平坦,绿草茵茵,鲜花怒放。“玉鸟池”旁有座石峰,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阿诗玛”,那修长苗条的身段,风姿绰约的体态,还有那头巾和身后的背篓,多么像一位彝族撒尼少女啊!

能歌善舞的撒尼姑娘一路上给我们指点迷津,处处洒下她的歌声和妙语。离开石林虽有好长一段时间,但那妙境奇观不时浮现在脑海心际,那歌声妙语经常让人魂牵梦萦。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