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当好农民带头人

 冬歌文苑 2023-01-20 发布于北京

当好农民带头人

——一个农村指导员的驻村故事(上)

洪和胜||浙江

张新建是我的采访对象。因为采访他的次数多了,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第一次采访他,是在仙居县溪港乡的一个偏远山村,名叫金竹岭脚。这个村,过去和现在,在仙居县和台州市都很出名。之所以出名,过去是因为贫穷和落后;现在是因为发展快、变化大,一跃而成为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县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说起金竹岭脚村,当地村民有很多感慨。确实,这个村20多年没建过一间新房,直到12年前,村里还到处是露天粪坑,垃圾遍地,村集体没有一分钱,办什么事都难,甚至连买一本做账的本子都得私人先垫着。可从2011年到2016年,金竹岭脚村大变样了,满眼都是新式的小洋楼,昔日的露天粪坑早就不见踪影,村里的角角落落很难找到堆积的垃圾,村集体的账户上竟然有了400多万元的可用资金。

是谁让金竹岭脚村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是省市两级优秀农村指导员张新建。

张新建原来是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调研员。2011年5月,受组织委派,他到溪港乡金竹岭脚村担任农村指导员。

“既然当了第一书记,就要当好农民带头人,为村里干点实事,为村民办点好事。”张新建是这么想的,也这么去做。

金竹岭脚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共有162户,512人,当地人习惯上将村名简称为岭脚村。

一到岭脚村,张新建挨家挨户了解情况。走进年近8旬的村民杨香梅家,张新建发现,杨香梅祖孙两人住的是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老房子,家里破败不堪,一贫如洗。杨香梅说:“这间房子有上百年历史了,房梁随时都有塌下来的可能。再不建新房的话,万一那天房子倒了,压死我,也罢了,反正我也是老骨头了。要是压倒我的孙子,他可还是个娃娃啊……”

在岭脚村,杨香梅的境况不是个案。70多岁的村民吕牡丹,家里先后两次被大火烧毁,全家8口人住在残垣断壁里过日子,上无砖头瓦片,下无插针之地。她和全村人的最大愿望是,建一间属于自己的新房。

目睹此情此景,张新建这个堂堂七尺汉子,眼眶慢慢地湿润了。听到乡亲们如此简单而又迫切的愿望,他在心底里发誓,一定要帮助他们圆住新房的梦想!

张新建说干就干。为了“岭脚村新农村改造工程项目”能够早日实施,并争取到项目资金,他三天两头跑市、县、乡国土、城建、民政等部门,除了跑破脚皮,有时候还要厚着面皮,磨破嘴皮。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功夫不负有心人。各相关部门终于立项,提供配套资金1200多万元。据了解,一个村,能争取到这么多配套资金,用于新农村改造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这在全市都十分少见。

建房,对于村民们来说,是人生最大的事情。但张新建深知一些村民的困难,像杨香梅、吕牡丹这样的村民,如果不提供全力帮助,要建新房谈何容易!

因此,在为村里争取配套资金补助的同时,张新建积极、主动地为杨香梅申请到了8400多元危房改造补助款,和每平方米300多元的独生子女政策补助。除此,还为全村每个建房户争取到免担保的10万元低息贷款。

新农村改造工程虽然是件大事好事,但因为难度大,能不能顺利实施,村民心存疑虑。加上工程涉及到全体村民的切身利益,总会有一部分人不理解、不情愿、不支持。而要得到这部分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往往比跑项目更难。比如,根据改造工程项目的统一规划,要拆除全村危房、老房,整体实施,就是一件棘手的难事。

为此,张新建采取的办法是,抓住重点,各个击破。对所有钉子户,他都亲自上门做说服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今天不行,明天再去;三番五次思想做不通的,还得厚着脸皮上门。

村民吕月娥家里,张新建自己都记不清了,到底去过几次、说了多少好话,可吕月娥就是死死不肯答应拆掉老房。最先几次,张新建去她家做思想工作时,她连门都不让进,更别提给一口水喝了。张新建不气不恼,反而走得更勤了。吕月娥见状,说:“你是一个下派的指导员,不知什么时候拍拍屁股就走了。我的房子虽然老得不像样子,但还能住人,要是拆了,你却走了,改造项目实施不了,成了半拉子工程,新房建不起来,我找谁?”后来,吕月娥干脆扔下一句狠话:“不拆,就是不拆,你说什么都没用!”

面对这样的钉子户,张新建并不灰心。他打听到吕月娥的妹夫在横溪镇的一个村子里当书记,就找上门去,请他帮忙,对方欣然答应。于是,两人坐在吕月娥家灶头旁的小木凳上,头顶昏暗的白炽灯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了整整两个晚上,总算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答应带头拆掉老房子。

这之后,岭脚村农房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如今,一幢幢现代化的小洋楼成为村里的风景线。

“老张这个人工作踏实,善于调查研究。”这是岭脚村民对张新建最深刻的印象。

的确,张新建一直秉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理念,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平时不抽烟,但在岭脚村,他的口袋里始终放着烟,为的是到农户家时能够走得进,坐得下,聊得起。

他工作民主,喜欢与村两委班子、村干部交流座谈,上山头、下田头、到灶头,及时掌握村里的情况,了解群众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生产情况。

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不论事情大小,只要政策允许,他都尽心尽责去解决。比如帮助村民落实招工、困难补助、联系农业新技术、补办各种证书等,他都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

作为农村工作指导员,张新建的心里始终装着困难群众。他说,一个干部,只有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才算合格。他自己家里并不富裕,经济负担较重,可他还是拿出两万多元钱慰问村里的困难群众。

每年七一,张新建总是忘不了全村党员,要与他们一起过党的生日。每次遇到抗台救灾等关键时刻,他都义不容辞地和党员干部们一起坚守在前线。有一年年初,十几年一遇的寒潮来袭期间,他都在岭脚村,指导村民抗击寒潮,而他家里的水表、水管却冻裂了,没人修理,好几天用不上水。妻子埋怨说,你啊,快把岭脚村当成自己的家了。

溪港乡幼儿教育设施和乡办公条件十分落后。张新建是个非常细心的人,从当指导员开始,就看在眼里,下决心要在这方面做点实事。

他借助派出单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资源,多方联系协调,市机关中心幼儿园向溪港乡幼儿园捐赠了价值10万多元的教学设施。他还自掏6000多元,买了书籍、玩具等,捐赠给乡幼儿园,极大地改善了山区儿童上学的硬件设施。

在他的牵头下,市机关中心幼儿园多次派出优良的师资团队,到溪港乡帮助山区的老师、孩子体验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开展“手拉手”献爱心帮扶活动,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让城乡幼儿在互助互帮中友好交流。

过去,岭脚村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岭脚远在天尽头,一条咸鱼吃半年。有郎不娶岭脚女,有囡不嫁岭脚汉。村民们对我说,这首民谣充分反映出了岭脚村的贫穷。

张新建到这个村当指导员后,深切地意识到,要彻底挖掉岭脚村的穷根,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以往结对扶贫的旧模式上,必须创新思路,将“单一的输血功能转变为自我造血功能”,岭脚村才能够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合村里的产业、历史和风向、水文、地质、民俗、民风等实际情况,张新建绘出了一张岭脚村发展新蓝图: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充分利用岭脚村的地理优势、环境优势,拉高标杆,重点开发民宿和农家乐,带动环仙居下岸水库库区经济发展。

当地人文资源丰富,比如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吕姓祠堂,具有红色文化价值的中共地下党活动旧址,具有旅游观光价值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音寺等。张新建将之纳入“岭脚村新农村整体改造规划”,进行统筹挖掘、利用,并特地邀请了县里十几个相关部门参加规划方案的会审。经过反复认证,规划方案终于获得批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张新建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专程到天台县后岸村参观学习,见贤思齐,取人所长。参观回来后,大家热情高涨,决心以后岸村为标杆,打响“清音传情·相思岭脚”品牌,把岭脚村打造成集农家乐、民宿、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村。

拉高标杆,变输血为造血,岭脚村的发展之路走得扎扎实实,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发现喜人的变化,村庄在变亮、变美,村民在变富、变文明,村集体经济由过去的空白到一点点壮大到400多万元。此外,岭脚村还先后获得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台州市十佳文化礼堂、县美丽乡村精品村、美丽乡村精品线、森林村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等多个称号。

变化远不止这些。不少在外经商、打工的岭脚村民,听说了村里的变化,悄然回来了,他们对张新建说:“张书记,我们不走了,你就领着大家好好干吧。”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