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氏针灸 三黄穴

 清澈小溪2 2023-01-20 发布于山东

给大家分享的穴位是【上三黄】

天黄、明黄、其黄三穴、简称【上三黄】,黄:是指面黄,眼黄,身体黄,此组穴位专治疗肝胆疾病,肝主筋,肝藏血,肝主舒泄,肝气不畅,肝气郁结而影响到女性妇科,生殖,及各种精神病症。

【上三黄穴位位置】

(明黄穴)大腿内侧的正中央处。

(天黄穴)明黄穴上三寸为天黄穴。

(其黄穴)明黄穴下三寸为其黄穴。

【上三黄主治】

(一)肝癌、肝痛、肝硬化、肝腹水、胆囊炎、胆結石痛、眼昏、眼胀、眼痛、肝区不適。

(二)脊椎骨膜炎、胁肋痛。

(三)妇科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閉经、赤白帶下、不孕症。

(四)应用于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燥郁症、狂燥症、舞蹈症。

(五)疑难杂症如白血病、脾肿大、帕金森病、糖尿病、梅尼尔氏症,肝风内动。

【上三黄·临床配穴与运用】

(一)天黄、明黄、其黄三针齐下,专治一切肝疾。

(二)治疗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可先在病位点刺放血,再扎上三黄。长期治疗可愈。

(三)治帕金森氏病可于正会放血,扎上三黄,镇静穴,木斗木留,疗效显著。

(四)梅尼尔氏综合症伴耳鸣,本穴配正会,腕顺,三重穴,半数可愈。

(五)糖尿病的治疗,分枝放血,本穴加下三皇,配合灸疗中脘、关元、神阙,长期坚持,疗效显著。

(六)白血球症,可本穴中的二穴,并取旁土昌穴成三角形,对白血球症有帮助。

(七)由肝肾机能失调所引起高血压,可取本穴加三圣穴。

董氏奇穴下三皇解析

【天皇穴】

部位:在胫骨头之内侧陷中,去膝关节二寸五分。

解剖:(肾之神经、六腑神经、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胃酸过多、反胃(倒食病)、肾脏炎、糖尿病、蛋白尿。

取穴:当膝下内辅骨下陷中,在胫骨头之内侧,去膝关节一寸五分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配天皇副穴治倒食病,胃酸过多。

注意:不宜灸、孕妇禁针。

说明:

※天皇穴即脾经之阴陵泉穴,除治疗上述病症外,董师还用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所引起之头晕头痛、臂痛、失眠等症。

※本穴还可治疗项部及胸膂强紧。

【天皇副穴】(肾关)

部位:在天皇穴直下一寸五分。

解剖:(六腑神经)

主治:胃酸过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贫血、癫痫病、神经病、眉棱骨痛、鼻骨痛、头晕。

取穴:当天皇穴直下一寸半,胫骨之内侧。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运用:治胃酸过多,倒食症为天皇穴之配针。

说明及发挥:

※天皇副穴又名肾关,为补肾要穴,除治疗上述病症外,对于肾亏所引起之坐骨神经痛、背痛、头痛、腰酸亦有显效,另外治疗两手发麻或疼痛、肩臂痛及肩臂不举(五十肩),尤为特效。针后令其活动手指或抬举肩臂,可立见奇效。余曾治某部司长之五十肩,一次而愈。

※配复溜治眼球外斜及飞蚊症极有效。

※本穴治多尿、夜尿极特效。

※本穴直刺治胸口闷、胸口痛、强心,斜刺治眉棱骨痛,前头痛。补肾。

【地皇穴】

部位:在胫骨之内侧,距内踝骨七寸。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肾脏炎、四肢浮肿、糖尿病、淋病、阳萎、早泄、遗精、滑精、梦遗、蛋白尿、小便出血、子宫瘤、月经不调、肾亏之腰痛。

取穴: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七寸处是穴。

手术:针与脚成四十五度扎人,针深一寸至一寸八分。

注意:孕妇禁针。

说明及发挥:

※本穴穴位即脾经之郄穴漏谷,本穴与肾 关、人皇合称下三皇,本穴在三皇穴之位置居中,或应更名为人皇,而下面之人皇则更改为地皇似较合理,在此仍从原说。

【人皇穴】

部位:在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三寸。

主治:淋病、阳萎、早泄、遗精、滑精、腰脊椎骨痛、脖子痛、头晕、手麻、糖尿病、小便出血、肾脏炎、肾亏之腰痛。

取穴: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三寸处是穴。

注意:孕妇禁针。

说明及发挥:

※本穴穴位即脾经之三阴交穴,配合地皇、肾关同用,合称下三皇穴。

※三皇穴为补肾要穴,举凡肾亏所致之各种病变皆有疗效。

※三皇穴并用治疗泌尿系统病,消化系统病及妇科疾病疗效甚佳。

※三皇穴治疗神经衰弱效果亦佳。

下三皇治疗阳痿的疗效还算不错,但在董氏奇穴中,地皇、肾关、人皇合用为下三皇穴(人皇即传统的三阴交,籍于其健脾化湿,疏肝益肾功效较强,故治疗上述生殖、泌尿系统疾病颇效。当其它穴位伍该穴时,须注意针刺方向,如治疗足部疾病,应略向后直刺,治躯干部疾病时,针尖应略上斜刺)。所以,取地皇、肾关、人皇为董氏奇穴治疗阳痿的主要手段。在捻转进针30分钟后,将人皇上的针退出至皮下,再向上斜刺2分,然后揉按患者会阴(同时嘱咐患者吸气提肛)。病轻者一次可效。当然,你也可以辨证配伍传统穴位。肾关治疗眉棱骨痛斜刺指的是向上斜刺,地皇穴与皮肤呈45度刺入。

在董氏奇穴里,地皇、人皇和肾关称为下三皇,天皇疗效虽卓,但补肾上不及肾关,且在该文中没有出现肾关的相关论述,特此说明。

附:肾关

肾关

位置:天皇直下一寸五处是穴。

主治:胃酸过多、倒食、眼球歪斜、散光、贫血、癫痫、精神病,眉棱骨痛、鼻骨痛、头晕。

针法:针深一寸至三寸。

运用:本穴为补肾要穴,凡肾虚诸症皆有显效, 对于两手麻木疼痛,笔者素喜并取水全,疗效卓绝。对于肩痹尤具特效。此外,该穴用于多尿,夜尿极效,透过肝开窍于目,肾水以滋木理论,治疗眼球歪斜,飞蚊症(伍以正光1,正光2)极其特效。该穴之主治范围亦颇有争议,尝有医家直言谓该穴功能系著者言过其实,此言谬极。概言之,系其针法之误。如治眉棱骨痛,前头痛等症,针需斜刺而获效。直刺则多取胸闷胸痛,强心之效。又如医界传言,景昌奇穴无须补泻即能获效,皆谓手指部诸穴而言。若对大穴而言(即肌肉多处),下针无针感,下针何益?下针而不行针,而难达到某些疾病的特殊疗效,皆谓著者妄言,岂著者之过?

注:正光1处于攒竹与鱼腰的中点;正光2穴处于鱼腰与丝竹空的中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