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苗族战争史略(八)之咸同贵州百万苗民大起义(上)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3-01-20 发布于日本

原创2023-01-19 20:56·老荷聊贵州

文/老荷

一、前言

雍正三年(1725年)清朝廷大规模开辟苗疆实行,鄂尔泰首攻长寨,平定之后,设长寨同知隶责阳府,于是乘威招服黔边东西南三面广顺、定番、镇宁生苗六百八十寨,镇宁、永宁、永丰、安顺生苗千三百九十八寨,地方千馀里,直抵粤界。雍正六年(1728)讨八寨苗始,至十一年平定高坡、九股苗止,历时五年开辟黔东苗疆,并设立新疆六厅,即八寨、丹江、都江、古州、清江、台拱六厅。至此,环黔苗疆基本开辟完成。

由于苗疆长期隔绝于世,至开辟苗疆以来,地方官吏对苗民怀有偏见歧视,凡涉及苗例有失公允,私自摊派加税从而增加苗民负担,及地主、高利贷者作乱,利用苗民不识字,豪取强夺苗田。据《苗变纪事》记载:“苗民例须供役,平日摊班,及至委员过境,或官吏下乡,则合境应役。其不至或无役者,折钱二、三百文,否则拘罚至数倍。苗民贫困,乃于役前数日襄粮守役。男病女役,官吏待之如牛马”。据清代徐家干《苗疆闻见录》载:“苗疆向有汉奸,往往乘机盘剥。凡遇青黄不接之时,则以已所有者贷之,如借谷一石,议限秋收归还二石、三石不等,名曰'断头谷’。借钱借米亦准此折算。”日久恨深,则引群盗仇之,而乱机遂因之而起。又据《平定猪拱著苗匪始末记》记载“黔省苗夷,生齿日繁,苗性愚,不善谋生,所得产业半为客民当卖,苗转为佃”。

咸丰初年,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大量白银外流,清朝廷为解决财政赤字,贵州渐开设厘局,物物抽厘,并将清朝初期免征苗粮的长期政策置之不理,继续增加苛捐杂税,导致贵州各地苗族人民为求生存起义反抗官府,从而爆发“咸同贵州百万苗民大起义”,贵州各地苗族起义军多达十余支。

徐家干《苗疆闻见录》记载:“清水江,盘折苗疆,源出都匀马尾河,经凯里西北,会于重安江,径施洞口,过清江厅,出远口而入湖南。”

二、张秀眉起义军

台拱苗族起义最早可以追溯至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是当地苗族长期有计划准备的大起义,据《胡林翼年谱》又名《胡文忠公年谱》亦载:“公以镇郡先务之急,莫如除盗,盗以黄平台拱为最多,施秉天柱亦甚不靖,高山某夷山丙沙邦四寨,其尤着者······。”“正月初六日,抵黄平州属之岩门司,其地界连合台拱丹江清江黄平清平施秉镇远各厅州县,实为革夷山丙沙邦各贼巢适中之地,地方各文武率营兵一千七百余名,屯兵苗兵一万八千余名俱至,公分布督率,扼要堵截,以防窜逸,并晓谕附近安分良苗,赴桉首明,给与记号,则为安插,随即直捣贼巢······”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四月,胡林翼任镇远知府,黄平台拱革夷山丙沙邦等寨苗民邀约劫富济贫对抗官府,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胡林翼派绿营一千七百余名、苗练二十营及屯兵合计一万八千余名,重兵镇压革夷山丙沙邦等寨人口不过三千八百余名的苗民百姓,摆寨高梨树树拗上寨中寨等十余寨被毁,进一步激化苗民与清廷官府的矛盾。

《胡林翼年谱》亦载:“十月卸黎平府事,委带兵总办镇远都匀清江黄平乌沙凯里等处苗匪兼办理黄平瓮安等处榔匪·····正月十三日,自乌沙移驻凯里。以乌沙各处之盗,已得大,所最要者,革夷之高禾九松当垢一股,及台拱群盗,流徒无定,凶狡特甚,移檄各府厅州县侦探来拿····。”咸丰二年(1852年)镇远都匀清江黄平乌沙凯里等处苗民在高禾九松的带领下与瓮安刘瞎幺、李拱谐、张开格组织榔党起义,因起义准备时间短促及组织不够严密走漏风声,清军得以预先部署兵力,旋被镇压,咸丰三年(1853)九月十四日,刘瞎么卓老五等榔首被捕牺牲。《平黔纪略》载曰:“咸丰元年(1850年),黎平知府胡林翼剿黎、古六厅,诛组雷公山、乌沙山、革夷、山丙苗贼甚黟,而高禾、九松诸渠搜未获,实为下游苗乱之始。”《湘军记》载曰:“苗之祸,自高禾发也。

张秀眉台拱桃濑寨人,咸丰五年三月十五日,张秀眉、姜老拉、包大度、李鸿基等人在台拱台拱厅掌梅尼举义,与杨大六、刚保牛、甘保玉等苗族首领取得联系,张老九(九大白)举事于偏寨,高禾、九松继起于乌结,杨大六响应于丹江清江、邛水、施秉、镇远等地人民群众听其号召,天柱、思州等地人民群众蓄发相从,湖南靖州、会同、芷江、黔阳、新晃等地人民群众与之响应,松桃、秀山等地人民群众捐献金粮资助义军。《苗疆闻见录》亦载:亦皆输金应之,纵横千里,同声响应。”,《苗变记事》载曰:“千里苗疆,莫不响应”。

起义从1855年到1872年,持续了将近十八年的时间,著有苗族民歌《十八年反政》,义军先后占据了凯里、黄平、天柱、施秉、平越、永从、凯里、古州、台拱、清平、都匀等地,波及贵州、湖南、广西、四川四省,千里苗疆尽归帐下。六月初三义军首战岩门汛,击毙同知彭汝伟、知县陈毓书、都司盛修志、土司何化隆,歼灭清军余孽数千。七月相续攻陷清江白索汛、梁山汛、平楼营等,守城清军均全军覆没,九月再攻丹江新城汛击毙守备马连科、千总徐文举、把总吴大成,全歼清军余孽数千,十二月攻陷柳雾汛击毙县丞沈世瀛,又一次全歼柳雾营汛清军,及贵阳营顾士钧团一千五百余人集体团灭等等,义军起义第一年就一鼓作气几乎荡平台拱周边营汛。咸丰六年七月攻陷凯里、清平等城,八月破清江厅、台拱等城,数城破后均全歼城内清军,仅留几人故意放之向清军报信,义军起义后第二年就几乎控制新疆六厅等的广大生苗界。

张秀眉领导的苗族义军在十八年抗清斗争中先后击毙守备黄朝珍、通判延锡珍、参将乌尔滚珠、守备姜兆林、知县刘欲麟、通判余宗淳、副将傅权、守备郭鹏彪、守备张延祚、守备刘士动、参将清廉、守备陈世容、知州杜祚章、都司李春华、游击张杰、知府郑训达、游击任达、知县方时乾、副将胡元英、同知龚世增、知县周纪贤、参将周洪富、知县钟毓材、游击易乾定、都司曹德胜、守备余德明、参将舒泽洛、副将吴喜荣等大批清廷文武官员,其中黄飘大捷收获甚多,歼灭湘军一万八千余人,击毙提督荣维善、按察使黄润昌、道员邓子垣、知府罗宣、知府郑钟泗、总兵凌子龙、副将唐运深、副将王德胜、副将罗志弘、副将周宗道、参将杨洪亮、游击韩兆禄、游击荣德锦、都司曾德镖、都司沈凯、守备刘云彪等一批清廷官兵,仅副将苏元春率数千残兵逃出重围,徐家干著《苗疆见闻录》载曰:“计自有明以来,苗之“叛”者屡矣,其出扰之残,相持之久,要以威同间最为甚云。”。

《湘军记·援贵州篇》亦载:“(同治)十一年三月,....张秀眉知势已衰,纠杨大六、潘老冒、九大白、姜老拉、岩大五、包大肚、金大五等聚集乌鸦坡,连寨数十里,全黔叛苗尽萃其中。....鏖战十七日,乌鸦坡二十里苗寨悉平,....四月甲寅朔,龚继昌自南刀进雷公坪,搜捕余党,殪岩大五于阵,己未擒姜老拉,诃知张秀眉、杨大六犹伏乌东山,继昌亲搜之,苗党四五百人持短刀殊死战,战良人,张秀眉、杨大六仆地就擒。”。同治九年五岔苗先降、后大河苗、八寨苗等部苗族均降,清军重兵围困雷公山一带,同治十一年三月,张秀眉自知已身单力薄,聚集杨大六、潘老冒、九大白、姜老拉、岩大五、包大肚、金大五等路义军,于乌鸦坡与清湘军总帅席宝田率领的湘、黔、川、滇等五省清兵展开最后的大决战,前后共鏖战17昼夜,张秀眉与杨大六败走雷公坪,复西回乌东山。四月初六日,张秀眉与杨大六率馀军四、五百人,持短刀殊死战,力竭都被俘,历经18年的咸同黔东苗族反清大起义降下帷幕。

张秀眉义军主要活动方向示意图

三、柳天成起义军

据《贵州省志·文物志》记载都匀固坝镇三胜渡碑:“(咸丰五年)咸丰乙卯黑苗倡乱,号匪群起上下游,蹂躏砧偏计十八年矣”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五月,柳天成率金干干(吴显孝)、李阿农(柳阿二)、吴二保、李高脚于都匀坝固举行起义,王司王义甫、扶连芳、卢恒德、刘之榜等苗族头人也前来参与起义,建立了鸡贾河根据地,曾转战攻克都匀、独山、荔波、都江、八寨、麻哈、大塘、贵定、平越、瓮安和罗斛等地,抗击清军十八年。

第一次攻克都匀府,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八月,先后击毙知府同知石均、都司陈遇恩、把总张刘顺、外委王世忠、前知府鹿丕宗、前陕西巡抚布政使陶庭杰、前江南徐海道周焘等文武官兵,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二月于都匀再次击败贵州提督孝顺,贵州提督孝顺兵败自杀。此后多次击败续任贵州提督佟攀,先后消灭大批滇军、黔军、川军,击毙千总汪振扬、千总方朝清,把总宋朝联、王复顺、王超龙,外委王庆春、袁得胜、刘起凤、严五芳、牟元林等清军将士。

第二次攻克都匀,咸丰八年(1858年)攻占麻哈,击毙提督佟攀梅、知府何挺、守备刘尊权、千总銮玉及王元魁等清廷文武官员。第三次攻克都匀,同治八年(1869年)六月,贵州提督张文德亲率清军30营出征固坝柳天成义军,柳天成义军在羊安与贵州提督张文德激战,歼敌上万,黔军几近全军覆没,击毙总兵马永胜,副将何遇春、吴升高,参将罗华伦、田兴贵、田庆谦,都司苟忠国,都匀知府黄德裕,丹江通判余光祖等大批清廷文武官员,及已降苗教首领黄子刚、胡辅清、赵翊安,贵州提督张文德负重伤,史称“羊安大捷”。柳天成即兴写下:“九十九岭高阶坡,八十八岭长沟庆。桃花五寨石门坎,万寡悬崖鸡贾河。来到羊安打一仗,血水流到瓮成河。

平黔纪略》亦载:“(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四月)初六日,唐大恒率团击败交然贼,进攻内外套。英祥从中起,发洋枪击杀天成,大恒取其首以献。而维藩则禀言:“计诱天成入险, 生致之。惧贼援,急斩其首回,道遇大恒,乃夺以献。”英祥则:“白介维藩投诚,维藩遣军诱天成出,因袖洋枪入柳营杀之。”大恒又谓临阵手洋枪毙之,而英祥割首赎罪云”。柳天成推守退守鸡贾河后、已降苗军头目唐大恒率亲兵攻占义军内外套根据地,王义甫、杨维藩、黄英祥暗中叛变投降,柳天成被叛徒暗杀身亡。柳天成牺牲后,余部在柳天成侄子李阿农(柳阿二)带领下继续作斗争,五月二十三日前往八寨苗族义军马登科,7月,马登科投敌,只得奔往雷公山张秀眉。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参与乌鸦坡决战,乌鸦坡决战失败后李阿农、金干干、李高脚等起义领袖相续被俘牺牲,共计历时十八年的黔南都匀苗族起义告终结束。

柳天成义军主要活动方向示意图

四、罗光明起义军

《三都水族自治县志》记载,咸丰四年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都江厅人罗光明、罗天明以斋教起义,以诵读《五公经》为聚会,以“代田行事”、“天国普有”为号召,罗光明(称光明王),率罗天明(称天明王)、陈小介(称陈王)、魏老双(称魏王)、刘土元(称刘王)、唐大恒(称唐王)等教派会员于上江起义。据王立云《都江纪要》载:“慨自甲寅中,苗教倡乱,浩劫相寻,蝶飞板日,祸患之来,伏于隐微,良有以也。乙卯五月,时有丹江贼首百余人,由乔桑至甲早,先以诈力赚上江,官绅侦知,当击溃,贼审走排带,出苗龙场,至三脚,宿城隍庙,住居月余,以逃荒为名,遂陷三脚,诸苗望风裹胁益众。夏六月,窜延打略,转扑上江。时城有内应余老斜,即衙署书吏余正纪也,潜沟诸苗,计破厅城……。”。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都江厅人罗光明、罗天明于都江、三脚、八寨等地传播斋教,召结人民群众起义,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二十五日,罗光明、罗天明率众首攻八寨厅,次攻陷独山三脚屯,击毙外委王龄,七月十六日,围攻都江,又击毙把总杨之元,外委罗延贵、周之奉、吴国顺,副将佛恩兵败自杀,八月十四日攻克古州定旦,又先后击毙游击兴瑞、把总宋士林、王大魁、外委王兆麟,八月先后智取三脚、上江、定旦。义军起义后,先后建立三脚屯、大坪山等根据地,与下河(清水江)潘老帽、潘阿六领导的苗民义军及荔波潘新简领导水族义军取得联系,攻克都江、八寨(丹寨)、三脚屯(今三都)厅等城,转战都匀、独山、古灼(榕江)等地,先后击毙总兵桂林、总兵江有贵、副将何观元、副将玉文、副将杨玉瑞、游击兴瑞、都司袁忠清、守备萧名扬、守备马自玉等清军将领,《平黔纪略》载,黔南农民起义军,“都匀以罗光明为最”。

咸丰八年(1858年),天明王罗天明、凤朝王李独眼遇伏牺牲,义军由罗天明、陈小介继续领导斗争,《贵州咸同军事录》载,同治三年九月,贵州巡抚张亮基上奏:“以苗众等联合为害甚大奏请三省会剿”,同治四年(1865年)罗光明在重兵围剿下战死于天心屯,余部在余老科、陈小介的率领下继续作斗争。《都江纪要》载:“同治末年,席宝田统大军由清江进剿,诸逆丧胆,文宝山先投诚,暗通唐大炬,合攻马王。而都江、三脚、八寨、都匀、古州、独山各属同时安定。”,文保山、唐大恒的先后叛变下,义军内部一度相互火拼,1870年余老科牺牲于猴岭根据地,1871年陈小介牺牲于三脚屯根据地,长达十七年的三都斋会苗教起义被镇压结束。

罗光明义军主要活动方向

五、何德胜起义军

据民国《开阳县志稿》记载:“何得胜原黄平属木老坪人,亦苗族”,何生于嘉庆十九年,贵州黄平木老坪人,人称何二王。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因对清政府滥征捐税,强行“拆征”的政策极为不满,在瓮安天文组织起义,用黄布扎头,史称黄号军。早年曾参加瓮安县刘瞎幺的榔党起事,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七月,组织王延英、陈绍虞、贺洪恩等人瓮安天文起义,先后攻破长顺、长寨、定番,开州、息烽、修文、平越、贵定,长期活动于贵阳周边地区,何德胜义军先后击毙道员赵国澍、守备袁学先、千总孙德胜、副将何显士、副将左三发、知府戴鹿芝、知县白婪蟾,知州石虎臣、游击商肇淮、郭开贵、守备戴雨先、守备王三锡、游击田庆宜、黄德正、都司李洪林、唐万全、千总苏一相、副将叶有贵、副将倪朝荣等大批清廷文武官员。

《湘军记·平黔篇》亦载:“贵阳孤立贼中,巡抚号令不能出城外”,《贵州咸同军事录》载曰:“附郭一带,烽火相望,閤城皆惊”。潘名杰同何德胜长期对贵阳的围困扰乱,官兵一时也无对策,《平黔纪略》亦载提督赵德光上言:“江外复营非难,守之为难。诚复光沙、王卡、大麻窝、梁家铺数处,即需三千人驻守。节节进剿,尚需四五千人。又由梁家铺至牛场七十余里,需二千余人,方能连营固粮路。此但就中路言也。左青柄寨、玉华山,右坝芒、马鞍山,亦须分军四路牵制,庶易得手,否则孤军直入无益也。

何德胜义军也常常联络其他义军合攻贵阳,与各义军成犄角之势,清军将领陈铭勋哀叹道:“我军若右出都匀,则罗光明据其前,(潘)名杰袭其后,左出平越,则(何)得胜据其前,(罗)光明、(蓝)三寿袭其后,都难得志。若中出贵定图麻哈,则(潘)名杰据其前,罗、何左右夹击,更难得手。数年来贼踪不常,我军无可如何”。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十月二十七日,上大坪教首武安王何德胜病逝于轿顶山军中,余部内讧火拼分裂,一部分苗教由其妻黎金妹(布依族)率领,而苗军则被谭光前带走瓮安、平越一带,其部由其妻何黎氏黎金妹(布依族)领导继续坚持斗争,次年,陈绍虞降清,号、苗义军不和,谭光前在瓮安称“皇帝”,逼取黎司,黎氏义军势单力簿,固守上大坪不出而后,杀人王王超凡受出卖被擒,何黎氏黎金妹(布依族)率义军攻击谭、陈二部降叛之军,内部分裂导致起义陷入低潮,川军将领唐炯派遣降军莫抢元、刘俊民引清军重重包围上大坪,许各义军首领不死罪,八月二十八日何黎氏黎金妹被迫投降,历时十四年的起义终被镇压结束。

何德胜义军只要活动方向

六、潘名杰起义军

据《麻江县志·潘名杰起义》载曰:“清咸丰五年(1855年)八月下旬,麻哈苗族农民潘名杰,反抗官府抽厘助饷”,与潘明德在坝芒诛杀厘金官,以坝芒为根据地,率领苗族、布依族农民起义。”,清咸丰五年(1855年)八月,潘世禄(潘大王)、潘名杰(潘三王)、潘名德、结巴香黄幺骡等人,反抗官府'抽厘助饷’,在坝芒诛杀厘金官,以坝芒为根据地,率领苗族、布依族农民起义。《麻江县志》亦载:“潘杰名联合其他义军,清咸丰七年(1857年)八月攻克都匀,清同治二年(1863年)二次攻克贵定,同治二年十一月至六年(1867年)八月先后六次围攻贵阳,同治七年(1868年)八月攻克麻哈州城。辗转于龙里、惠水、贵定、麻哈、都匀之间,与清廷为抗,七攻贵阳,盘踞13年”。

清咸丰五年(1855年)十月,首战攻破平塘,击毙守备张习珍,期间与瓮安上大坪何德胜义军多次联合攻打清军,先后合力击毙副将何显士、知府戴鹿芝、知县白婪蟾、参将蒲登友,知县余守忠、知州刘曾颐、知州李慰然、州同胡柄慰、都司谢勋安、都司田庆龙、都司李玉南等一批清军文武官佐,其中龙里一战收获甚多,击毙贵东道于钟岳,都司吴正邦、把总杨桂芳、苗德生、守备影镰、周凤鸣、外委彭兆桐、贵阳营千总顾世整、黔西营千总林朝荣、古州镇标外委刘文兆等。

《咸同贵州军事录·潘名杰之役》附录记载曰:“唐烔援黔录有曰:潘名杰虽属于苗匪,而党徒皆苗仲及溃军滥练凑合而成,极为龐亲为害最大,与上下江苗又自不同,潘名杰鸭崽苗也,与黑苗争夺哈麻州连年相攻,自击毙九千歳(下河苗首领),雄踞都匀、贵定、哈麻,以贵定为老巢。”,自咸丰八年(1858年)九月以来,以潘名杰的为首的鸭崽苗(西部苗族罗泊河支系)苗军与下河苗(中部苗族黑苗支系)争夺领地,先后击毙下河苗首领九千歳、姜阿九等人,两义军之间连年相攻交讧,在前有为围剿镇压农民义军而来的清军,后有长期与之争夺领地相攻交讧的下河苗军的夹击下,潘名杰义军渐渐力不从心。同治七年(1868年)十月,潘名德降清后,为清军规劝义军并引清军围攻贵定城、王都堡等义军根据地,潘名杰最终被困受降,清军以守备用之,并赏赐花翎,潘名杰领导的贵定苗族起义终历时十三年而结束。

潘名杰义军主要活动方向示意图

七、岩大五起义军

据《平黔纪略》亦载:“苗贼岩大五即顾馥春,因结何得胜党,由六广河来援。”,岩大五原名顾馥春,凯里凯棠人,咸丰三年(1853年)曾参加的高禾和九松抗争起义,咸丰五年(1855年)参与台拱张秀眉起义,首战攻克岩门土司城,击毙土官何化龙,《镇远府志》亦载:“咸丰五年六月初三日,(义军)破岩门,卫千总刑、汛官唐及陈、彭两招抚员,铜仁带兵各官兵弁城死之。”。

同治二年(1863年),受九松派遣,与何得胜、潘名杰两支义军联合太平军围攻贵阳,期间攻克了开州、修文、清镇、龙里和贵定等地,并将太平军的旗帜插在城东的扶风山上,同治二年湖南巡抚恽世临上奏:“楚军防剿发逆(太平军),及苗教各匪情形,请饬黔粤两省,派兵会剿一摺,李七为李幅猷悍党,凶狡异常,黔中苗教各匪,虽煽乱数年,其众究系乌合,若再与该逆合而为一,习其伎俩,必为楚粤黔三省大患。”。贵州巡抚张亮基上奏:击退偪省贼匪,省城解严,李逆余党窜扰黎平,请饬催楚军带饷会剿各摺片,修文虽已收复,余匪尚踞开州。

同治三年(1864年),以岩大五为首,王逢春(岩老三)、罗万春(岩老四)、金大七等哥老会成员自立一派,号称黄军(黄旗),长期活动于安顺、大定一带,并与水城祝万春、何玉堂苗族起义军、威宁赫章陶新春苗族起义军及扛军、缘军等反清义军取得联系,先后攻克转战大定府、黔西、平远、威宁、安平、水城、镇宁、郎岱、归化、永宁、贞丰等地。击毙了知县杨齐元、知州夏成业、都司李中魁、都司徐方中等一批清廷官员,同治六年(1867) 岩大五与郎岱苗族义军李疤脸、赵缺嘴联合,于安平获哨击毙贵州提督赵德光。

同治十年(1871年)岩大五义军悍将候大五、金大七分攻水城、郎岱失败就义后,岩大五转战入黔西南,却不料后来被当地已降苗军出卖牺牲。《平黔纪略》亦载:初,贞丰者相贼杨秀清久思降,李荣春、钟有思先后至永宁,曾赍禀乞抚,率所部捐米一千八百石迎师,以军旋去,皆不果。至是复说谭五受乞降何世华,秀清易名树森。”,“杨树森以田太祥、桂天培及哈冬狗、王金林、袁绍先、朱绍科等缴伪帅印降,回贼马斯腰、张福苗与岩大五、岩四、潘大洪不至。······世华至,令游击李汉元及树森、太祥、金林、冬狗、周春源等降众七千人往攻兴义。十三日,树森、金林缚岩大五、岩四、潘大洪来献,骈诛之。”。

同治十一年(1871年),岩大五义军擅长出其不意奔袭和迂回,长期转战联合支援兴义、安顺、大定、贵阳大半贵州的其他义军,击败地方团练不计其数,清军决定引川、滇、黔清军重兵围剿,岩大五义军决定转移至贞丰,不料同治十年十一月十三日贞丰苗军领袖杨树森已降清,是年十二月,亲率近万部下,追截岩大五义军,岩大五、王逢春(岩老三)、罗万春(岩老四)、潘大洪等义军首领于贞丰就义,自同治三年(1864)以来历经八年的岩大五义军终被镇压结束。

岩大五义军主要活动方向示意图

八、陶新春起义军

据《平定猪拱箐苗匪始末记》记载:“咸丰十年庚申春三月,诸苗夷糜集韭菜坪以万计。韭菜坪者,在威宁州德化里,又名威奢,为苗夷历来春会跳月歌舞之所。至则相授以符,信手涂抹,人不能辨,诡称神授。有妖妇呢女阿默,费施阿妮数人歌哭,以咒言为神所凭,能摇裙以压枪炮。始立大人、先生等伪号,分队统束。然以不见神仙,疑信参半,各散而归,远近闻者窃惴恐!”。陶新春、陶三春兄弟以其母熊氏扮演苗仙姑下凡(降仙)的名义,长期酝酿动员穷困苗民参与反对清廷的斗争,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三月,陶新春、陶三春、杨光宗等人以苗族赶花场参与降仙会集合苗族群众一万多人在赫章韭菜坪起义,并与威宁水城大兔场(纳雍)一带的苗族起义领袖张项七、张项八、阿尤黑、祝万春、何玉祥、何玉堂、何五斤、项芝秀(女,本姓熊)取得联络。首战打败以机、差郎、青兄土目及威宁西里团练,连接攻克七星关,击毙知州顾昆阳,建立猪拱箐、海马姑等起义根据地。

据《清史列传》所载:“逆苗陶新春、陶三春分踞之,纠聚苗、教各匪及发逆石达开余党,凡十数万;迭扰滇之镇雄、彝良、大关、昭通、黔之大定、黔西、威宁、毕节及四川边界。”。义军先后攻克转战七星关、大定府、威宁、赫章、镇雄、平远、平夷、彝良、大关、威远、叙永、高、筠连、珙等地,先后击毙同知胡济锷游击谌见喜、都司高应选、副将张升、千总吴发元、千总杨发元、生擒知州杨作舟等清廷文武官兵。

同治六年1867年,清军以岑毓英为统帅,向猪拱箐发起进攻。据余昭《平定猪拱箐苗匪始末记》亦载“清军连营172座,大军数万,益以各土目家丁,并各地团练,为数将近十万。”清军集合土目、团练武装近十万将起义军根据地进行重重包围,1867年正月,镇雄苗族义军领袖李开甲、漆维新被镇压后,前沿阵地相续失守,猪拱箐、海马姑的义军根据地一时形势逆转,举步维辛。据《清史稿》所载:“诱降猓人得贼虚实,选敢死士二千填濠以进,连破木城二,直捣其巢,纵火焚之,斩馘二万,禽陶新春及其死党磔之,拔出男妇四万余人。乘胜合攻海马姑,伏兵山前后,进毁贼垒三十馀,以喷筒环烧,擒陶三春及悍酋二百馀人,皆斩之,贼悉平”。

同治六年(1867年)早先混入义军中的土目安履宪将猪拱箐义军部署情报出卖予岑毓英的清廷滇军,并作苏双保(小名苏老五)、杨玉科、王长毛为内应,引入清军攻入猪拱箐,驻守猪拱箐的陶新春、周国瑞、杨应再、熊草果、熊万顺、梁八大等义军领袖相续被俘,次月,驻守海马姑的义军领袖军师姬斋先生、张项七战亡牺牲,陶三春、杨玉芳、杨二、顾朝礼、古老四、张项八也力竭被俘,以陶新春为首的猪拱箐苗族义军坚持了六年终被镇压结束,剩下的陶新春部苗族义军有的则加入到岩大五黄旗军,有的则加入水城祝万春的苗族义军。

陶新春义军只要活动方向示意图

九、何玉堂起义军

据《水城县志稿》记载:“咸丰十年庚申,属地时丰里大布寨,苗,熊老大,自称万年主,于三月三日祭山,画符水,煽惑苗夷常平里椒子屯苗,亦于是月前后抱白雄鸡赴仙人洞,饮仙水。十月初,苗果蜂拥作乱。十二月,安耀祖带练堵剿,经过二塘,因雾重迷目,练溃,死亡五百余名,安耀祖幸以身免。”《大定县志》亦载有:“先是水城属,有苗女曰仙姑者,设坛洞中,书符请神以渔利,令入教者出资为敬神费,约功成日,报以万金。苗民惑之,从者日众,各寨相传,聚洞中练术,风声四播,响应于定、威各属”。苗仙姑本姓罗,水城厅月照乡发拉嘎村人,以奉”观士音菩萨之命,下凡普渡众生”,与水城时丰里大布寨(今水城蟠龙木城大苗寨)熊老大称“万年主”相呼应,于咸丰十年(1860),在水城之白议(白腻乡)聚众起义,并设教堂,教内分为三堂,苗民为大堂,何仙姑为堂主,祝万春、何玉堂、何五斤为堂官。屡次击败土目安耀祖及水城地主团练后,占据水城周边乡镇。

据《大定县志》(前事志)记载:“(同治)二年癸亥,苗匪踞白泥屯,六月二十六日拔队攻大兔场,人民闻风远徙,匪遂移踞之。众十余万,四出攻劫,惟义宗张维祥,勺窝杨登奇,鸡场刘岩大,伍佐刘祥云,招集散亡,时出抵拒,余无敢抗者。”“(同治) 三年, 正月, (水城) 通判刘正朝, 率兵团练进逼大兔场,饿死者众多·····逃窜织金、水城、郎岱、安顺”。同治二年(1863年)占据白泥屯(纳雍百兴镇)及大兔场(纳雍雍熙镇),何仙姑为首的义军不仅消灭了大批的土目团练武装,还先后击毙把总陈元兴、把总粱国桢、游击代世荣、千总曾连科等清军官兵。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在道员毕大锡、大定知府刘正朝的重兵围剿下何仙姑英勇就义,其余义军由何玉堂及祝万春带领。

同治五年贵州巡抚曾璧光上奏:贼攻安顺府城,旋经官军击退,请饬刘岳昭暂缓赴滇各摺片,镇甯州(镇宁)属踞匪,分股句结苗教各贼,攻扑安顺府城。同治六年,贵州巡抚张亮基奏报:“署贵州提督赵德光在安平(平坝)剿匪阵亡,·······安平(平坝)贼势益张。更恐近省贼股何二强盗(何德胜、潘名杰、黄金印等人)等匪乘势内偪,贵阳势甚危急。”。

黄金印自咸丰十年参与同乡熊老大“万年主”起义,因有勇有谋一步步的受到苗民拥戴成为义军领导人,何仙姑就义之后成为水城苗民起义领袖,组织朱朝勇、杨大斧叉、杨二斧叉、红龙袍等义军首领占据阿扎屯、木城等地建立根据地,联合何玉堂、祝万春领导的苗族义军,及岩大五的黄旗军,并获得镇宁永宁黄晓义、六枝郎岱赵缺嘴、平远安顺许大八等苗族义军的归附,一时声势浩大,将水城苗民起义推向高峰,占据转战水城、威宁、大兔场(纳雍)、郎岱、平远、镇宁、关岭、安平、永宁、普定、长寨、广顺、大定府、安顺府等地,先后击毙千总刘德清、千总竹松、千总李登榜、千总张遇恩、都司李中魁、参将余义章、都司李遇春、千总外委李兴淮、守备祝有文等大批清军官佐。同治五年贵州巡抚张亮基上奏:“贼扑安顺府城。官军击退。并水城厅属苗匪投诚各摺片,·····其水城厅苗匪竺老五等率众投诚缴械。”。

同治六年,云南巡抚刘岳昭上奏:“滇省变乱废弛情形,派军赴援,平远(织金)肃清,白泥坉苗匪(祝万春部)投诚各摺片。”同治七年,贵州巡抚曾璧光上奏:“剿办安顺股匪,叠破贼营一摺,·····匪党陈枝山率众投诚,击退贺潘岩曾各逆,受抚者一百余寨,六合团匪暨定南各团,亦闻风向化。”。同治六年(1867年)水城苗军领袖祝万春被云南巡抚刘岳昭招抚,同治七年(1868年)六合团首领吴庆奎、丁兴邦被云南巡抚刘岳昭策反倒戈,与六合团首领黄泰相攻,同治八年(1869年)黄金印部下的水城义军与十三旗义军接受清朝廷的招抚安置,同治九年(1870年)黄金印被水城通判袁开弟派人暗杀在家中,激起水城义军复起,投奔何玉堂。何玉堂成为续何仙姑、黄金印之后的水城苗民义军领袖,擒杀义军降将杨茂廷、竺老五,击毙守备李忠攀、游击熊清嘉、游击姚宗先等清军官佐及大批团练武装。同治十年(1871年)因义军内讧杀伐,义军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在军师邵秉铨与清军战死后,何玉堂只得转战威宁、平远、郎岱三地,后牺牲于水城厅比德镇,历时十二年的水城苗族起义被镇压结束。

何玉堂义军主要活动方向

十、其他苗民起义军

贵州苗民起义军众多,其他如遵义地区陈寿、项正领导的苗族起义军;铜仁地区郎氏兄弟、严黑三领导的苗族起义军;黔南州地区杨阿九领导的苗族起义军;毕节地区潘先森、杨孔明领导的苗族起义军;安顺十三旗苗族起义军等等义军都为咸同贵州百万苗民大起义作出应有的伟大贡献。

部分苗民起义军所在地

十一、结语

“咸同贵州百万苗民大起义”是苗族起义斗争史上首次大范围内多个苗族支系联合起义,各个苗族支系起义领袖之间相互联络支援,主要分别分布在黔东、黔西、黔南、黔中、黔北五个方向区域开展起义斗争。

自解放以来苗族同胞之间的长期走访得知,黔东苗族起义军张秀眉为“台拱”苗族支系、杨大六为“巴拉河”苗族支系、九大白为“革一”苗族支系、包大肚为“黄平”苗族支系、李鸿基为“久仰”苗族支系,甘保玉为“高雍”苗族支系。黔西苗族起义军陶新春为“蒙娄”苗族支系、熊老大及黄金印为“六冲河”苗族支系、阿尤黑为“阿卯”苗族支系、何仙姑及何玉堂为“蒙洒”苗族支系、祝万春为“阿蒙/阿弓”苗族支系、李开甲为“卡沙的”苗族支系。黔南黔中苗族起义军何德胜为“下河苗/蒙”支系、潘名杰为“罗泊河”苗族支系、岩大五为“革一”苗族支系、柳天成为“嘎弄”苗族支系、罗光明为“雷山”支系、余老科为“榕江”苗族支系、赵缺嘴“蒙洒”苗族支系、李疤脸“修文”苗族支系、黄晓义为“蒙拉”、九劳为“长顺”苗族支系。黔北苗族起义军陈寿为“遵义蒙娄”、王二凤为“岔河蒙娄”、项正为“寨和蒙娄”的白苗支系,严黑三、白喜贵、郎氏兄弟为“果熊”红苗支系,如此之多的各苗族支系一同起义均属苗族起义斗争历史上的首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