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军事战争史-242》欧洲走向深渊(下)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3-01-20 发布于上海

欧洲走向深渊(下)

2.大战前夕的欧洲

慕尼黑标志着绥靖政策已达到顶峰,同时也是走到尽头。张伯伦所希望的从此以后的和平黄金时代并没有来到,德国和意大利更加变本加厉地推行扩张政策,准备发动新的进攻。希特勒在完成了不流血的征服后,下决心要打仗了。他在19395月曾说,我们不能期望重演捷克事件,将进行战争,我们必须破釜沉舟。19393月,全面吞并捷克后,德国把矛头指向波兰,一面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要求割让但泽,同时密秘制定了军事侵略的"白色方案"。在希特勒永无止境的扩张和野心面前,终于使英法开始猛省,面对希特勒的军事扩张,只要法国还想独立生存,不沦为德国的附庸,只要英国还想保持大国地位,不在一个独霸欧洲的德国威逼下苟延残喘,就不可再退,束手待毙。英法已被逼到退无可退的墙角,政策不变也得变了。因而从1939年初,英法开始重新实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结盟政策。328日,英法正式结盟,随即开始参谋长会议,商定两国的共同战略和协同指挥等各项措施。随后又相继给波兰、罗马尼亚、希腊、土耳其、荷兰、丹麦和瑞士以安全保证。英国正式放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传统政策。425日,英国宣布实行征兵制,征召1919年出生的公民服役,以满足把整个陆军扩大到32个师和把本土军队增加1倍的计划,并逐步将国民经济转入战争轨道,加速实施屡受阻碍的军备计划和新的扩军计划。19392月,英国提出新的年度国防予算,从1938—1939年度的3.88亿英镑提高到1939—1940年度的5.23亿英镑,同时把国防借款限款从4亿提高到8亿英镑。7月又实行财产征召,政府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拥有实行强制动员的全权。尽管战争准备为时已晚,但英国仍然抱有一线幻想,希望希特勒把战火燃向东方,这样就使得英法苏谈判最终归于失败,破坏了希特勒最害怕的东西两个方面的反侵略同盟。

法国在大战前夕虽然也进行了最后的准备,但仍把希望寄托在马奇诺防线上,寄托在英国部队和美国装备的帮助下,打一场持久的防御战。法国予期要在战争爆发后两年才能转入对德国的进攻。因此尽管已给波兰等国家以安全担保,但从一开始法国就不准备利用东西两线的优势去主动发动进攻。因而也就在实际上把其东欧的盟友波兰等国家置于孤身奋斗的地位上。

希特勒发动战争的决定已定,但他必须造成一个有利于自己避免两线作战的战略态势。为了准备首先击西,德国停止了反苏宣传,并着手调整对苏关系。1938年底,两国开始了外交接触,1939年春开始谈判,以暂时避免在东方第二条战线上作战。

英国看到了西线以法国为主体、东线以波兰为主体的反德遏制圈的脆弱。在国内,丘吉尔、劳合.乔治等人主张"没有苏联,也就没有强大的东方战线"的压力下,张伯伦不得不一改过去孤立和排斥苏联的政策,把谈判之手伸向苏联。当然他也并没有放弃同德国的谈判。而法国由于比英国更直接地面对德国的危胁,因而在同苏联促成军事同盟的问题上比英国更积极一点,只是法国作不了英国的主,最终还是跟在英国的后面。

苏联在1939年所面临的是一种十分特殊和紧迫的形势。从某种意义上,苏联也是一个被慕尼黑阴谋出卖的国家。因为英法政府把苏联完全排斥在解决捷克危机这个事关欧洲大局的会议之外,苏联成为欧洲唯一被孤立的大国。慕尼黑会议之后,欧洲并没有走向和平,而是一步步地走向战争。德国又把侵略之手伸向波兰,战火向苏边境渐渐烧去,再加上西方国家发出的德国将要东进夺取乌克兰等宣传,都使苏联特别提高了警惕,并极力要避免首先被推进战火。

19393月,德军占领布拉格后,英国对苏政策发生变化,苏联因此成为英德都想争取的对象,已跃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对于苏联十分有利,但也隐藏着十分严重的危机。因为英法同苏联谈判是为了把苏拉入冲突,而德国如果无法从东线取得妥协,则完全可能转而同英法妥协,首先进攻苏联。

因而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英法苏的谈判,因为只有三国联合起来才能制止纳粹的侵略,防止迫在眉睫的大战爆发。但持续了将近半年的谈判毫无实质性的结果。主要由于张伯伦政策的摇摆不定和对苏联的极不信任,害怕与苏结盟会阻碍同德国的和解成为不可能。害怕苏联提出的集体安全保障将使苏联势力在东欧和波罗的海扩张,并使可能发生的苏德战争中,英国无法坐收渔利。法国虽与英国稍有不同,对苏联提出的建议比较欢迎,但在整个谈判中法国极为软弱,毫无主见,极轻易地改变自己的主张,屈服于英国的压力,根本就没有自己独立的政策。而苏联实际上对英法谈判的诚意也是极为怀疑的。

苏德谈判之初也没有什么进展,但英德谈判与苏德谈判同时密秘进行,又加深了苏联与英法之间的互不信任。19395月之后,德意结成钢铁同盟,波兰危机日益加剧,致使苏英法谈判取得一些进展,但在一些问题上仍然纠缠不休,最终陷于僵局。而准备在8月底大规模对波兰发动进攻的希特勒,终于在最后时刻对苏联做出重大让步,以避免两线作战的结局,经过一番极为紧张的讨价还价之后,8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莫斯科签定,希特勒告之墨索里尼:"这个协定保证俄国在发生任何冲突的情况下将采取友好的态度。由于这个条约,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政治形势,可以把这种形势理解为轴心国的最大胜利。"纳粹随即在193991日大举进攻波兰,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斯大林断然决定同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是在一种十分紧迫而特殊的形势下,出于苏联安全考虑而采取的非常措施。这个条约在战火迅速逼近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又未能建立起来情况下,使苏联得以从英法的绥靖阴谋和德国的军事威胁中突围出来,暂时置身于战争之外。但这也给苏联带来政治上和道义上的严重损失。虽然苏联通过这个条约建立起了从卡累利阿芬兰、经芬兰湾直至黑海岸的"东方战线",占领了邻国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国界西移了250—350公里。这曾被以为是战前苏联国防政府中最重大的措施之一,苏联政府和史学家曾给予高度评价。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苏德战争爆发后仅仅10天,苏联就失地千里,"东方战线"化为乌有。同时也激起了被占领国家和地区人民的仇恨情绪,破坏了国际关系准则,从而孤立了自己,降低了苏联的声望。另外也还麻痹了苏联人民和军队的思想,致使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

总之,西方国家和苏联的种种错误,造成了纳粹德国得以发动战争并迅速吞并欧陆国家的有利条件。大战再次在这块古老的大陆上爆发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