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罗斯打了一个大胜仗,报了一箭之仇!俄媒:全歼乌军第61旅

 James5291 2023-01-20 发布于北京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控赫尔松“州长”萨尔多发布消息称,俄罗斯雇佣兵瓦格纳集团在索勒达尔攻防战中,全歼了乌克兰第61机械化步兵旅。萨尔多表示,第61机械化步兵旅参加了去年秋季的赫尔松反击战,给俄军和亲俄武装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在俄军放弃第聂伯河右岸的赫尔松地区后,乌军又将第61机械化步兵旅投入到顿巴斯战场中去。在讲话中,萨尔多讥讽第61机械化步兵旅:“和俄罗斯士兵打仗,可比演戏难得多”,乌克兰军队拍摄的那些“伪英雄式”的宣传视频不可能给乌克兰带来胜利。而乌方对此消息并未做出任何回应。

如果此消息被证实,那么就意味着,俄乌冲突爆发近十一个月后,俄军终于全歼了一个乌军旅级单位。在战争中,杀伤和全歼造成的影响完全不同,如果一支部队遭受惨痛损失、被敌军大量杀伤,只要建制还存在,即使补充进了大量新兵,也可以让部队剩余的老兵以老带新,让新兵快速提升战斗力。

部队的指挥体系也基本健全,各级指挥员之间也比较熟悉,工作磨合更快。因此,只要部队建制还在,即使人员损失惨重,也能在短期内恢复战斗力。在卫国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红军和志愿军都有一些营连级部队伤亡惨重,以至于战争结束后,刚参战时该部队的老兵几乎十不存一,但是部队的战斗力仍然非常强大,这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道理。

然而一支部队一旦被全歼,若想再重建一支部队,就必须得从零开始,士兵需要从零开始训练,各级指挥员需要从零开始磨合,作战经验也需要从零开始积累。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将部队的战斗力恢复到被全歼之前的水平,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将非常惊人。在卫国战争中,德军第六集团军被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全歼,尽管此后德军也曾重建第六集团军,但是其战斗力却始终未能恢复。我国有句老话,“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自古以来,中外著名军事家都将成建制歼灭敌军、杀伤敌军有生力量视为最重要的战术任务。

俄军显然也是清楚这个道理的,尽管俄军多次尝试全歼乌军旅级部队,但是只能击溃乌军旅级部队,却未能将其全歼,这也是尽管乌军人员伤亡极大,老兵损耗极多,但是部队战斗力下滑速度却没有想象中快的原因。

不过在索勒达尔攻防战中,瓦格纳雇佣兵成功抓住了乌军换防的机遇,向城市发动进攻,先占领了南部城区,接着又在空降军的配合下占领了城西郊区,将第61机步旅堵在了城内。经过几天的战斗,困守城中的第61机步旅士兵要么战死,要么向瓦格纳雇佣兵投降。

尽管乌克兰军方并未做出回应,但是据俄方战地记者报道,大量第61机步旅士兵的家属已经在互联网上发布寻人启事,称自己在军中服役的亲人已经连续数日没有和家人联系。这样看来,第61机步旅被俄军全歼的消息基本属实。

尽管俄军过去未能全歼乌军旅级部队,不过通过持续炮击和空袭打击,俄军仍杀伤了大量乌军士兵。而乌克兰政府也要求乌军强攻俄军坚固防线、在已成为死地的巴赫穆特死守,这就让乌军兵员损失速度远超兵员补充的速度。虽说一支部队只要没有遭到全歼,就可以通过以老带新的方法快速恢复战斗力,但这一过程就算再快,也是需要时间的。可是随着俄军攻击幅度的加强,乌军只能将更多未经训练的士兵送上战场,这就给了俄军对其进行歼灭性打击的机会。一旦乌军多支部队被全歼,那么其所需要的重建部队的时间就更长,战斗力就将更加虚弱,进而更容易遭到全歼,这就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总而言之,全歼第61机步旅既是索勒达尔攻防战的重要战果,也可能是俄乌冲突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意味着俄军已经初步具备了全歼乌军旅级部队的能力,未来俄军可以尝试对乌军展开大范围歼灭战。而一旦乌军手中最强大的几个旅级部队被消灭,那么也就没有继续和俄罗斯叫板的底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