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3、《孙子兵法》第11讲:九地篇第十一(三)

 启明书院_元默 2023-01-20 发布于江苏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简要: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一个将军善用兵的时候,他要把所有的军队变得像一条常山之蛇,浑然一体。如果一个军队可以做到如此,那么就是首尾相救,前后相击,反应非常迅速,千军万马如同一人,这是用兵的最高境界。(常山之蛇是一种反应非常灵敏迅捷的蛇,这种蛇你打它的头,它的尾巴啪的甩过来,你打它的尾巴,它的头咔的一下咬住你,你打它的中间,它首尾一下子过来,把你团团围住,所以打这种蛇风险很高。)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兵怎么能可以像常山之蛇呢?孙子说:可也。举个比方,吴国人和越国人是世仇,但是如果他们坐在同一条船上遇到了大风,那这时他们就会一起守护好枙杆。

因为在一条船上,要是不携手合作的话,大家都会死,所以要让大家面对一个共同的敌人。吴人与越人本来是世仇,但是当面对风浪的时候,风浪就成了他们共同的敌人。

所以,内部如果不能够统一一个外部敌人,内部就会互相视对方为敌人,往往强大的敌人,最后会被人用间谍从内部捅破,因为他们太强大了,外面看不到敌人,就在内部开始了内斗。

同样也有很多人很狡猾,自己内部矛盾一大堆,但是他就在外面造一个假想敌,把矛盾转嫁到外部。

这种事情在今天很多,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自己过得很糟糕,但是自己不面对自己的问题,把内部矛盾转嫁给外面,树立一个假象敌,这也是兵法,但是在和平时期用兵法是不对的,这不是和平的方法。

全世界都在学习中国的兵法,但是他们忘了我们的兵法是藏起来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我们有兵法,但是兵法不得以而用之,而和平时期乱用兵法,就是把世界推向不和平。

所以和平的时候,就要化干戈为玉帛,大家齐协力的去创造一个大同社会,不要没事用兵法挑起战争。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让大家都面对一个共同的敌人,不得已携手,一起来打败这个外部敌人,这是做一个将军要做的事情。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将军做事情,不是什么事都要告诉下面的士卒,因为人的思维不同,将军思考的是更全面的事情,而士卒往往考虑的不那么全面,军队里面一切听指挥就是因为将军要考虑保密性。

当然有些该跟士卒讲的要跟士卒讲,但不该讲的讲了反而不好,现在很多人做事情太过于讲民主,认为什么都该讲,其实不对。但也不是说什么都不讲,这里面讲究一个度。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

作为一个将军,要让士兵们按照既定计划前往作战的区域,所以,士兵需要有士兵的素质,在做士兵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执行,会执行的士兵才能在执行当中慢慢的体会到将军的用兵之道。

我们要讲民主,但是民主不是自己的胡乱自由,一个人如果没有高瞻远瞩的思维,却偏偏要和有高瞻远瞩的人去谈战略,那是瞎扯。

将帅制定的整体策略不是每个人都懂的,那就让该懂的人懂,这很关键。作为士兵需要懂得执行,作为将帅需要懂得谋略,作为大力,就是连长、营长、排长需要承上启下,这是三个层面,就像企业里的核心运营层、战略层、管理层再到基层。

所以凡是可以慢慢坐上管理层的人,一定是在基层的时候勤勤恳恳、素位而行、能承担更多的人,在基层就问这问那,不服这个不服那个的,是看上去聪明,但其实不可能有大的成就。

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破釜沉舟就是后来韩信和项羽所用的方法,在韩信跟项羽在楚汉相交之际。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让大家在险境中以必死之心去战斗,只要是战斗,只要是开战,就要让大家抱定必死的决心,只有这样大家有生还的机会,像项羽背水一战,如果不是破釜沉舟,大家想着我可能还能回去,就不会死战,面对自己差距20倍的兵力就没法打。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投之于险不是让大家去送死,而是提高大家生还的可能,因为抱定必死之心之后,这种勇气才能够大大的被激发出来。一个将领要投之于险,其实是激发士兵的潜能。

一个好的管理者绝对不是整天去看看报表,布置布置任务,而是要能够让大家意识到事情的紧急性,然后把心聚在一起爆发出潜能。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离开自己的国家到别的国家去作战,就是绝地了,离开自己的国境线就已经要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士兵遇到了危险防御之心才起来,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才擦亮刺刀开始战斗,如果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候,他就放下自己的想法。人在没有危险的时候想法很多,到了真正危险关头的时候,他就没有想法。

因为他知道怕了,所以,一个将帅要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人以定心丸,指明方向,这就是将帅的谋。如果一个士兵在一开始就能够听从将领的,一开始就有防御之心、战斗之心的话,那这种人就是做将帅的材料,而不是普通人。       

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能够把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 抓住的话,这样的将帅所带的兵就是霸王之兵,霸王之兵征讨别的国家能令人闻风丧胆。

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这样的军队不用去跟别的国家想方设法合谋,也不用去做太多权谋的斗,就用自己对兵力的估计,对九地的变化,对人情的练达,直接威加于敌,城可破也。也就是绝对的力量。

绝对的力量来自于一个智、信、仁、勇、严五者皆备的将领,这种将领就可以威加于敌,在绝对力量面前所有的权谋又都变得黯然失色,成为了行为艺术。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这就是一个将领在足够的智、信、仁、勇、严之后,所展现出来的一种作战状态,内修法度,外具谋略。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投之亡地而存,陷诸死地而后生,这就是把人逼到绝路上,所以成功都是被逼出来的,胜利都是被逼出来的。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者也。

将军带兵打仗在于顺着敌人的意图,他要什么你就给什么,敌与我取,敌欲我予,就这样子顺详敌之意,然后,跟着对方的节奏走,让对方以为你已经被他所迷惑了。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从中找到机会,集中兵力,哪怕千里,也可以取敌将之首级,此为巧能成事者也。所谓兵无常恃,水无常形,因敌变化而取胜。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

一旦计谋定下来之后,把关卡全部关上,因为准备打了。

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最高军事机密,开始去妙算,军事部署,绝密。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

这就是动如脱兔了。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修兵以法,因敌制胜。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一开始,静如处子,让对方觉得这场仗很好打,等到对方露出破绽之后,动如脱兔,敌不可惧。这就是整个战争当中,一个将领所做的事情。知地利,促人合,知己知彼,制定战略、战术,最后顺降敌之意,千里杀将,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这样一个将领的指挥才能,一定是建立在对和平的渴望、对士卒的爱护、以及对生命的尊重这三重上面,然后充分发挥起智、仁、勇才能够完成这样的军事部署。

所以法不离道。离道求法,法就变成了邪法,九地篇里讲了很多残酷的战术,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如果将帅没有道,这些就会变成邪法。

兵法是一把刀,要有道者才能用之,无道者用之,必伤其手矣。所以《道德经》里说:“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既然要执兵法,代大匠斫,就得成为有道的大将。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