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利川市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1-20 发布于山东

      利川市因为清江横贯全境,平川广漠,物产丰富,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

      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胊忍县地。三国初属荆州建平郡。蜀汉建兴八年(230年),置南浦县,属巴东郡。晋、宋、齐、梁因之。北朝北周置盐水县,为亭州资田郡附郭县。隋开皇初,废郡存州、县。隋大业初改亭州为庸州,置清江郡,盐水为庸州清江郡附郭县。唐省庸州入施州,改清江郡为清化郡,省盐水县入清江县。五代仍唐之旧。宋,复改清化郡,隶夔州路,清江县下置都亭乡,为今利川县地。南宋,县南属龙渠县地。元,废郡,以施州隶夔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清江县入施州,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复置清江县,以附都亭乡蛮洞置施南宣抚司、忠孝安抚司。明玉珍据蜀,置忠路宣抚司。明立施州卫领所及诸土司,境内为都亭里及施南宣抚司、忠路安抚司、忠孝安抚司、剑南长官司;嘉靖中置上、下支罗二百户所;天启中置沙溪宣慰司。清,废指挥、千百户,设流卫。康熙四年(1665年),改沙溪宣慰司为宣抚司,改剑南长官司为建南长官司,余都亭里及施南、忠孝、忠路诸司如故。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领于巡荆道归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以施南、忠孝、忠路、建南、沙溪5土司、上下支罗及原恩施县之都亭里地为利川县,隶巡荆道施南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存县,利川县直隶湖北省;民国三年(1914年)设鄂西道,利川县属鄂西道。6月,鄂西道改为荆南道,辖恩施、建始、宣恩、来凤、咸丰、利川6县。民国十年(1921年)8月荆南道撤销,分为荆宜道和施鹤道,利川县属施鹤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设鄂西行政区,利川属之。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14日,利川解放,隶属湖北省恩施专区。1970年恩施专区改称恩施地区,利川属恩施地区。1983年撤恩施地区,建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隶鄂西州。1986年,撤销利川县,建利川市,仍隶于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4日,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隶属恩施州。

       利川历史悠久,保存有大量古遗址和名胜古迹。境内有古遗址13处、古墓葬11处、崖墓14处、古建筑13处、古石刻6处、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地6处,均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大水井古建筑群落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鱼木寨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塘摩崖题刻、团堡石龙寺、南坪如膏书院、忠路三元堂、凉雾花梨岭天主教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南古代巴人崖葬遗址、谋道谌家牌坊、南坪如膏书院、团堡石龙寺等6处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自然景观奇特秀丽,丰富多彩。位于城东北6公里处的腾龙洞,是中国已知的最大的岩溶洞穴,被中外专家认定为世界特级溶洞之一。自1985年开发建设以来,已接待大批中外游客。位于团堡乡境内的玉龙洞风景区和凉雾乡境内的水莲洞公园,经当地政府开发建设,初具规模。位于谋道集镇东南的水杉古树,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大、最古老的一棵水杉母树,树龄达500余年,人称“水杉王”、“活化石”、“天下第一杉”。位于毛坝乡东南部的星斗山,以其植被区系庞杂、起源古老、植物种类丰富著称于世,人称“华中天然植物园”,成为恩施州第一个、湖北省第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接待中外植物学家前往观光、考察。新建齐岳山跑马场、甘溪山森林公园和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2008年5月,腾龙洞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9年,龙船水乡景区、朝阳洞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1年,佛宝山大峡谷漂流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